图为徐奕茂正将豇豆固定在竹竿上
浙江在线05月05日讯 “地荒人闲,种点蔬菜。除了自己食用,多余可送给别人,自种蔬菜既安全,又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面对老伴的不理解,今年已经90岁的徐奕茂曾在《送冬瓜》一文中,写下了自己为什么还要坚持耕地种菜的原因。
如今,徐奕茂可劳作的菜地已有四五亩。一到收获时节,菜地前就会挂出一张广告牌,写着类似“过往行人,需要冬瓜,任你选择,喜欢就拿”的话。
今年清明前,雪菜丰收,除了留下一点自家食用,其余的全都送了人。现在,新一轮的冬瓜苗已经种下。
旧时家庭困难,工作劳作不间断
昨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天台县坦头镇大余村。
“他就是闲不住,正在那边的菜地里忙活着。”顺着徐奕茂老伴谢春景的指引,记者找到了徐奕茂。他正稳健地穿梭于田垄间,用绳子将豇豆的藤固定在竹竿上。忙完农活后,他才扛着锄头回家。
问到什么时候开始种菜送人,徐奕茂有点想不起来。他说,只记得退休之后,等到自己种的菜渐渐有了富余,就开始转送他人。
回忆起年轻时的贫苦经历,徐奕茂的眼眶里开始泛泪。“小学毕业后,我停学了三年。割草、砍柴,当一个农民。”徐奕茂说,其实自己曾考上了天台中学,但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弃读。
不过,徐奕茂父亲的一段话,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发展轨迹。“我父亲长工出身,不识字,从小苦过来的。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因为文化水平低,重走这段坎坷路。”受到父亲的影响,徐奕茂重抓学业,于1943年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小学教书育人。
由于家庭困难,婚后的徐奕茂一家吃住在比较富有的岳父家。1960年,一家人决定回到大余村。于是,徐奕茂一家和母亲、兄嫂一家共12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生活。“睡眠无处搭床铺,吃饭挤得难转身。当时粮食紧张,经历了一段吃了上餐没下餐,靠吃糠粉、挖野菜生活的日子。”
1979年,徐奕茂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参加生产队继续劳作。“虽然有了退休金,但那时劳力还很好,就想继续帮衬家里。”
难忘艰苦生活,坚持种菜送人
正是那段艰苦的经历,让徐奕茂对田园生活分外热爱,对粮食蔬菜倍加珍惜。即使已经90岁高龄,依旧热情不减。
近几年,村庄附近的荒地多了起来,徐奕茂不忍心看它一直荒着,就一处处捡过来种。种雪菜的那块地,是他花了两个月时间一点点开垦出来的。“有一次,有位女市民路过,想要买菜,我坚持只送不卖,往她的车后备箱塞雪菜。”
但在别人眼里,徐奕茂的这些行为有些难理解,“明明有退休工资可以拿,子女发展也很好,干嘛不享享清福呢!”谢春景也担心老伴身体,让他别种了,只是又拗不过他,只好嘱咐每天早些回来。
现在,徐奕茂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先去菜地转几圈。以前如何苦过来的,徐奕茂印象深刻,现在条件好了,就想着回馈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同村的张冬平也收到了不少徐奕茂送来的菜。“有一次我不在家,他摘了冬瓜放家门前。我回来时,还以为是我家人送来的。”张冬平说,很感谢他这么为邻里着想,大家也希望他多注意身体,不要太辛劳了。
由于坚持不打农药,徐奕茂种下的冬瓜苗死了四五十株。“过两天,我还想进城再买200株冬瓜苗,凑到500株。”徐奕茂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