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日晒雨淋的摩崖石刻,被新修的石经阁保护起来。
浙江在线05月12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鲁佳 林云龙 朱卫国)体育场路的晓风书屋边上,有条弥陀寺路,从这里走进去,就会发现弥陀寺公园的大天地。
弥陀寺,是清末、民国初年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2005年,弥陀寺建筑群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从去年9月启动改造到现在,杭州市中心这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公园已呼之欲出。
昨天,钱报记者来到修缮中的弥陀寺公园,进去的道路还没有完全修好,工人们在铺设人行道的石板,公园里的绿化工程也还在进行中。这个月底,整个修缮工程将基本完工。
毛刷蘸蒸馏水,一点点清理青苔
摩崖石刻不再日晒雨淋
弥陀寺最出名的,是弥陀寺石刻,属于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24米长,约5米高,相传清代高僧妙然法师云游到杭州,觉得这个地方有灵气,遂请来才子沈善登誊写经书——《阿弥陀经》,花了53天写完,正文加附记共2194字,再雕刻而成。
修缮前,钱报记者也和石刻见过面,那时,它的表面长满青苔,还有很多黑色的污迹,有些地方还糊上了石灰砂浆。因为和山体连在一起,石刻上面还布满了植物,部分字迹已是难以辨别。
“清理不容易。”项目负责人西湖区住建局计宏告诉记者,工人们用蒸馏水和毛刷一点点把青苔刷下来,“少的三遍,多的五遍,8个工人分成4组,整整清洗了半个多月。”
如今,我们去看,经文的石刻基本能看清楚,只是有的地方风化稍微严重一点。计宏说,接下来要请专家来看看,清理有没有到位。后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步要做,那就是上保护剂,好比汽车镀膜,防风化、防酸雨。不过,因为这几个月雨水太多,山体太潮湿,他们打算等出一段时间大太阳,石刻干透再做。
现在的摩崖石刻还有了“保护罩”,新建了长29米、高7米左右、五开间的石经阁把石刻保护起来。“其实,这也不算是新建的,史料中本来就有,只是很早就没有了,建筑形式找不到。我们按照当时的建筑风格恢复的。”计宏说,这个石经阁方案还改过一次,因为清理摩崖石刻时发现了连在一起的批檐,于是,石经阁的高度又高了一些,把批檐一起包了进去。
八大建筑已经基本完工
木雕、砖雕极具匠心
山门、大佛殿、藏经楼、念佛堂,侧面的老厅、新厅、法雨庵、石经阁,弥陀寺公园里的这些建筑现在已经基本完工了,和修缮之前相比,那完全是两个模样。
以前,这里的房子做过学校、办过工厂,更多的是住着老百姓,11米高的念佛堂被隔成了4层。各种搭建也是相当严重,“房子都造到了摩崖石刻边,透过一条缝才能看到石刻。”
木结构的房子经过这么多年,很多都已经风化了。计宏举了个例子,在藏经楼的2楼地板下面,有20几根看起来相当规整的梁,厚6厘米,高15-20两厘米,长4米。但是,用手抓一下,竟然能捏成粉末。不过,风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同一幢楼同一层的另两间屋里,就没有那么严重的风化情况。
改造中,建筑中的大部分木头都换成了杉木,比如梁啊柱子啊,那些精美的牛腿木雕用的是香樟。“都是纯手工打造,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傅,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年纪最大的都70来岁了。”王苗达是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人,他说,弥陀寺公园里大约有30多个牛腿雕花,光是雕花组的木工就有十六七人。
砖雕也是技术活。山门两侧的麒麟窗雕就是砖块雕刻出来的,活灵活现。还有堆塑,大佛殿屋檐上的龙头,一个就要花8-10天,“都是一铁板一铁板堆塑出来的,一点都不马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