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16G20峰会 > 最新消息 正文
戏剧人赖声川的足迹 在浙江的城与镇热烈生长
2016年08月14日 04:32:56

  浙江在线8月14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陈宇浩)赖声川背着手,缓步走在乌镇西栅的石板路上。空气里混合着粽叶和萝卜丝饼的香味,因为热烈的夏天,弥漫起来。“每年闻到这个味道,戏剧的狂欢就要开始了。”他深吸一口气,笑笑。

  这是几天前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发布会结束后的一幕,身为发起人、常任主席的赖声川,和孟京辉、黄磊、濮存昕等戏剧大腕儿悉数出席。

  4年前带着表演工作坊团队,赖声川来到乌镇进行戏剧“垦荒”,如今已经办到第四届——有全球22部剧目近80场演出。本届戏剧节将从10月13日持续到10月22日。

  赖声川的戏剧人生,和这个江南小镇发生了奇妙的融合。

  其实不光是乌镇,爱戏剧的人应该知道,赖声川的戏,已经连续8年在杭州大剧院上演,而他本人则在“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安家,享受“在芦荻夹岸中创作”的惬意。

  浙江,俨然已成为赖声川戏剧的“第二故乡”。

  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戏看

  来乌镇前,赖声川对这座小镇的所有印象,基本停留在“茅盾、木心生长于斯,蛮有文化”上。

  四年前,参与发起乌镇戏剧节的时候,赖声川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有一天,他跟黄磊站在古桥上,放眼望去,这座小镇连个像样的剧场都没有。

  当时,站在旁边的乌镇戏剧节主席、发起人陈向宏说了一句:“我希望乌镇的孩子能像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有戏看。”这句话,深深打动了赖声川。

  他开始梳理表演工作坊多年的经验,并调动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

  最早参与戏剧节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赖声川每次来,都会带着厚厚一叠图纸,那是他自己画的剧场设计图。剧场开工时,施工现场总能看到赖声川的身影,他甚至会直接拿起一块吸音板,告诉工人怎么装才最利于剧场聚声。

  没过多久,住在乌镇的人发现,在这个“大胡子”的指指点点下,巷子里、古桥畔的很多空间,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剧场。

  “回归剧场”,是赖声川很早就提出的理论,“只要有空间、有观众、有演员,在这个空间里发生了交流,这里就是剧场。”然后,他迅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整个乌镇,何尝不是一个天然大剧场——的确,它聚拢起赖声川所认定的剧场中的重要因素。

  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只有6部邀约剧目,其中有三部还是自己人的“友情支援”。不过,结束后没多久,就有朋友给赖声川打电话:“你们(乌镇戏剧节)第二届什么时候办?”这让赖声川迅速确定了一件事:在这个水乡小镇造的戏剧大梦中,自己就是那个合谋的造梦者。而参与合谋者,是小镇本身,以及愿意为它铸造戏剧之魂的所有人。

  越来越多明星,开始流连每年的乌镇戏剧节。宋丹丹、郭涛、吴越、韩童生、胡歌……导演文隽、画家陈丹青更是常出没在乌镇的街头巷尾——往往前一分钟还在街角吃着羊肉面,后一分钟已经坐进观众席看戏。

  关于很多戏剧爱好者喜欢把乌镇和法国历史文化名城阿维尼翁相比这件事,赖声川倒是很淡然:“乌镇带来的特色跟阿维尼翁这个古镇带来的特色是不一样的。阿维尼翁最重要的一个建筑物是那个教皇的皇宫,应该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但是乌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都不一样,我们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因而,如果发现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三大导演同时窝在小剧场观众席看戏,你也不必太惊讶。林青霞还曾撑着伞,跟普通观众一起排队进场观看《鲸鱼骨骸内》呢。

  乌镇的美,赋予了戏剧节如梦如幻的意境,而戏剧的魅力,则带给这座古镇更当代更深刻的文化内涵。那种全世界艺术家汇聚一镇,白天黑夜连轴为戏剧狂欢的定格,本身不就是一场大戏么?

  未来的杭州,看戏更方便

  不过,要说戏剧这件事,赖声川跟杭州的结缘更早。

  2008年10月,赖声川在大陆创作的第一部作品《陪我看电视》,在杭州大剧院亮相。当时,杭州人对话剧这种艺术样式还是“刚刚接受,隐约喜欢”。

  那一晚,3个钟头的话剧,剧场里的每个杭州人,就跟着演员从捧腹大笑到潸然泪下。散场后,赖声川在剧场大厅,愣是被一群文艺女青年拉着不让走,说是“必须吐露心声,否则回去睡不着”。

  赖声川说,这种感觉,跟自己当初在台北做表演工作坊时很像。那时,迫不及待的戏迷甚至会冲到排练场来“过眼瘾”,“就是对艺术的那种渴求和好奇,杭州观众身上表现得很强烈。”

  从那之后,杭州大剧院就像是“赖声川作坊”在杭州的固定展示橱窗,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部戏迎来送往。

  赖声川还想,在合适的时候,在杭州造一座上海“上剧场”的姐妹剧场,“到时候,杭州人看戏,会更方便。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钱江晚报记者 陈宇浩 编辑: 周舸
相关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