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国庆中秋双节过后七类诈骗高发,市民需提高警惕
2017年10月12日 16:11:38来源: 浙江在线

  双节过后,诈骗案件出现新一轮高峰,各种诈骗短信、电话不断滋扰群众。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汇总近期新型和常见的七类骗局,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一、多收的话费

  国庆放假期间,工作电话、短信不少。节日过后,不法分子抓住这个时机,冒充运营商客服人员,谎称节日期间系统出错,多扣了用户的话费,应予退回。当事主同意后,骗子要求事主提供账号和密码。事主一旦轻信,账号和密码就被骗子掌握。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假冒运营商的电话往往比正规运营商电话前多个“+”或“0”。而且即使运营商真的要退还话费,可以直接充入手机。一旦对方要求提供账号,肯定是骗子。

  二、异地消费

  “这里是某某银行,您10月7日在某地消费5000元,如有疑问请马上与我们联系。”这种异地消费的诈骗短信在节后很常见,因为很多人会在国庆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刷卡消费,所以不少事主会上当,拨打电话后,按对方要求把钱款打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根据以往规律,假期过后十几天内是短信诈骗高发期,骗子正是算准银行结算需要时间,在此时间段发诈骗短信最容易引“鱼”上钩。接到类似“异地消费”的短信不要轻信,即便真在异地有过消费,也要先向银行求证。

  三、快递未取

  很多人会选择在国庆期间外出游玩,骗子瞅准这个时机,假冒快递公司,电话通知事主有未取的快递。随后,骗子会询问事主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以便进一步诈骗。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快递如今成为骗子青睐的诱饵,接到此类电话,事主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四、“集资诈骗”陷阱

  随着市民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一些市民手中可支配的闲散资金相对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或企业改制后整体买断工龄赋闲在家的中年人,比较关注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获得风险小回报高收益等方面的话题。一些犯罪嫌疑人就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实施集资诈骗。听起来利润回报丰厚,让人们产生错觉,进而上当签定协议,投入巨资进行经营。而犯罪嫌疑人在筹集巨额资金后,便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市民们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投资或者是委托理财应慎之又慎,家庭财产的支取使用要科学分配。

  五、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进行诈骗

  常见的作案手段有:网络交友诈骗;以“微信订购货物”实施诈骗;以“微信代购商品”实施诈骗;以“分享朋友圈免费送手机”实施诈骗;以“网上购物微信红包支付货款”实施诈骗;扫二维码诈骗;微信伪装身份诈骗等。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市民朋友在进行微信朋友圈生意买卖时需要警惕,不要轻易发放货物或者汇款;在网购时,尽量选择官方网站买,或在有诚信的商城购买,凡是要预先付款的切不可汇钱给对方,无论是淘宝购物,还是微博、微信等购物信息,消费者要尽量避免直接汇款给对方;不要轻信有免费赠送,很多都是陷阱,如要支付体验金或是一些费用,大多数都是诈骗;还有不要随意扫二维码,有些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对方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植入木马病毒盗取银行账号、密码。

  六、兼职诈骗

  也有市民在小长假期间选择兼职。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七、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浙江移动温馨提示: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了解防骗知识、提高识骗能力、增强防骗意识。

标签:诈骗责任编辑: 袁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