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瑾华 通讯员 马正心)昨天下午,在西溪湿地里的两岸文化中心·芸台书舍前厅里,两大卷旧胶片前面摆着六七本《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组成了有意思的画面。《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收录了15篇当代中国独立电影人的采访实录。与访谈手记相结合,这本4月出版的新书勾勒出了中国独立电影的现状。
本期钱报读书会请来了作者许金晶,和嘉宾刘翔、王音洁、苏七七一同谈谈中国独立电影的过往、现在与未来,谈谈“影像里的中国”。
读书会开始前,灯光调暗,一部独立电影的片段投影在幕布上,在几分钟时间里帮助台下的读者进入状态。众人身后,“华语之声”网络直播的摄像机将这场有关独立电影的读书会拍摄下来,也成为影像世界里的一部分。
什么是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拍什么?
什么是独立电影?要展开有意义的讨论,恐怕无法绕过这个问题。电影批评家张献民曾将电影是否有“龙标”——《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定为评判标准,然而,对独立电影的定义似乎并没有标准答案。
浙江大学国文系主任刘翔认为“独立电影”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美国的独立电影是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宏大叙事相对的。独立戏剧人、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王音洁觉得独立的根源在“主体性”,有观点、原则、天然的道德感的个体组成了民间社会、组成了独立性。影评人、平行影展策展人苏七七说独立电影与商业运作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在审美上有一定的水准。
独立电影同时也存在经济上的问题:经济独立。成名的独立电影导演在海内外电影节上获得的奖金,或许已经能够支撑其纪录片创作和个人生活。而对于名气还没有这么大的独立电影导演来说,往往需要另有第一职业,来维持生活和寻求独立电影创作的资金。
许金晶说《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导演,在拍摄独立电影之外,还有自己用来赚钱的其他营生。舒浩仑、杨弋枢和张献民是大学老师,郑阔会接拍广告片,徐童也会兼职给一些大学讲课。“独立表达的前提就是经济独立。”许金晶说,“只有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才真正谈得上独立表达和创作。”
独立电影的一大关注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体变迁与时代变迁:农民工、留守儿童与老人、乡村社会的凋敝……许金晶觉得,今天中国社会变迁面临的主要议题,在独立电影中都有反映:徐童的“流民三部曲”关注个体命运;张涛的《喜丧》和李睿珺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关注中国的养老问题;鬼叔中导演的《罗盘经》,主角是一个风水先生,导演用章回体叙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
许金晶的朋友里有不少社会学的学者、学生。他对他们说过:“当你们找不到好的研究课题的时候,你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的独立电影。”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
成书始末
影评人苏七七说,许金晶把自己想写的书写出来了,他“完成了一个完整、有力量的东西,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王音洁也觉得很多关注独立电影的内容都“文献化”了,而这本访谈录不一样。那么,《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成书的过程究竟是如何的呢?
许金晶说他大学刚毕业时,正值导演贾樟柯进入大众视野。当时他“蜷缩在摇摇欲坠的沙发床上”,看完了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正是这两部电影,使得中国独立电影就成为了他“影像世界里的最爱”。
后来许金晶定居南京,常在南京大学旁著名的“新浪潮”碟屋淘碟。2014年,他在北京一家咖啡馆里,与他在北航的校友、独立电影导演郑阔聊了两个小时,这次对谈成了这本访谈录的第一篇,余下14篇则在未来的一年里相继完成。
成书后,许金晶在寻求出版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坎坷。今年4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罗人智的助力下,《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出版了。当时,电影《天才捕手》正在上映,许金晶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这个有关编辑与作家的故事,热泪盈眶。
许金晶说选择采访的对象是从作品出发:“他们的作品打动了我,我就会去采访。”他访谈一个导演前,会把这个导演的所有作品,至少看一遍。
在访谈过程中,许金晶会回顾他所有的作品,而不是仅仅关注成名作,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对话基础。但是,想在一本书里穷尽所有好导演是不可能的,因此许金晶纳入了15位他觉得对中国独立电影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他称这15人为“最近10年里,中国最为活跃和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和操盘手”。
那么,在网络影视热火朝天、资本大量涌入电影行业的今天,这些独立电影人过得怎么样?许金晶说,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仍然在坚持创作:郑大圣在持续推进他改编自茅盾小说的系列电视电影,而李睿珺的新片《路过将来》入围了2017年戛纳电影节。
商业与艺术、现实与虚构:
平衡中的独立电影
读书会上讨论的一大关键词是“平衡”:诸如导演们该如何在自身的环境里寻求平衡,拍出一部好电影,同时被观众看到?
许金晶同意协调能力强的导演能将商业诉求、独立表达等许多层面的东西平衡起来。然而也有导演想坚持自己的独立表达,不作妥协。但许金晶觉得这个观察是值得独立电影人反思的:“任何作品形成不了传播,无法有效到达受众,影响力和意义很难得到彰显。”
另一位读者接着话头说了下去。他以法国“新浪潮”电影为例:“新浪潮”电影运动最初是非常小众的。然而无数的爱好者将这些电影在沙龙中传播,形成了审美压力。他觉得让市场需求统治电影是有问题的,而现在被视为边缘的独立电影,或许几十年后也会成为主流。
许金晶觉得作者的属性是从属于时代的属性的。80后以及更早的作者会关注社会问题、公共空间;90后、00后作者的关注点则是内化的、个体的。许金晶觉得,“无论如何,在表达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创作与表达的初心,那就足够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