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感动背后,缺的是什么
2017年12月17日 12:02:38 来源: 浙江在线 陈进红

  山东枣庄峄城的集市上,一位九岁少年在街头卖气球和爆米花。根据男孩三轮车前的红色“提示板”得知,他叫孙光辉,今年9岁,家中父亲在今年11月份查出肝癌晚期,其母亲身患侏儒症、糖尿病等,无法劳动,在家照顾他的父亲。孙光辉的二叔和孙光辉父亲一样也是肝癌,刚做过手术,在其二叔的提议下9岁的孙光辉上集市售卖气球和爆米花筹钱。

  9岁一米五的孙光辉虽显稚嫩,现在却成了挑起家庭大梁的人。而这样的孝心少年感动新闻,我们并不少见。细节总有相似之处,类似的故事一再上演。比如,今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报道的“6岁女孩王安娜独自撑起一个家”。因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贵州6岁女孩王安娜每天独自照顾有腿疾的奶奶和92岁的曾祖母。我们在唏嘘感动之余,感到的更是一份沉重。

  6岁的王安娜和9岁的孙光辉,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正是需要别人爱护和照顾的群体,却承担起了成年人才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为他们的孝心、懂事、坚持与付出而感动,但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心智上,他们都无法真正承担支撑家庭的重担。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样的“当家”,真的苦了孩子。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发展进步,但总有家庭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的人。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返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为44%,在农村,重大疾病、慢性病、地方病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许多人选择向网络求助,这也催生了网络慈善的发展。但是,网络慈善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保障缺位的问题。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主要劳动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顶梁柱”倒下了,这个家庭很快就会陷入困境。根据新闻报道,孙光辉家庭目前主要靠低保制度生活,但还不足以解决其家庭生活困境。“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执着追求。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低保和特殊救助,以及社会互助救济,形成合力共同去扛我们社会中这些特困人群家庭的重担。有社会保障的兜底,有精准扶贫的到位,全方位立体化的集体行动才能真正地让美德少年们摆脱困境,更好地生活。

  还记得十多年前,带着妹妹一起上学而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吗?把自己的书定名为《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的洪战辉说,“苦难不是财富,我希望世界上没有人经历苦难。” 苦难不是一种美学,对于孩子来说更加不应在苦难中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因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水平恰恰体现在对儿童、弱者的关怀与保障上。何时当这样的感动新闻少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得到有效的帮助,我们才是真正地被感动。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