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丽丽)“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民宿,既是一种平淡的回归,又不失一种诗意的栖居。在如诗如画的浙江大地,民宿已经成为浙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7月中旬,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浙江的夕霞小筑、龙观禅那、墟里贰号、莫干山隐西39、昱栈、如隐·小佐居等6家白金级民宿获评中国2017年度“最佳民宿”称号,占据该奖项的“半壁江山”,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浙江,民宿是一扇窗,引领人们发现乡村之美和乡村的价值;民宿又是一座桥梁,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乡村,为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提供了新的可能。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省民宿已达16233家,全省民宿总床位超过15万张,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
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民宿产业,已经成为浙江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级,成为“诗画浙江”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示范
万家民宿花开遍地
“隐西39”“墟里贰号”“云上5天”“几静小院”“随囍”……浙江的万家民宿,有的分布在竹林下、小溪边,有的坐落在梯田上、沙滩旁。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民宿主人在高山、在海岛、在田间深度挖掘、创意打造,展开了一幅百花齐放的民宿版图。
浙江民宿的发展,得益于生态建设打下的环境基础、产业转移打下的空间基础、旅游发展打下的市场基础、百姓收入增加打下的经济基础,更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综合施策。
近年来,浙江围绕民宿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2016年1月,《浙江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在国内首次将民宿列入地方性法规的范畴;2016年12月,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民宿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民宿的概念、范围和需要符合的安全条件等;2017年9月浙江省旅游局牵头起草首个国家旅游民宿行业标准,发布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地方标准;2018年初,又组织开展首批浙江民宿等级评定、成立了省民宿产业联合会。
“省政府通过持续出台一些地方标准和关于民宿的指导意见,有效地引导了我们民宿业主和服务人员对照标准开展经营业务,促使我们的民宿越做越好,游客评价越来越高。” 景宁“如隐·小佐居”的主人吕科建如是说。
通过政策法规的不断引导和民宿等级评选的层层推进,浙江民宿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效益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以杭州西湖、桐庐、临安,嘉兴西塘、乌镇,湖州莫干山、长兴为代表的民宿集聚区。浙江省旅游局还牵头编制了《浙江民宿蓝皮书2017》,通过系统梳理民宿发展的政策举措和成效,不断为行业提供标杆,为投资创业者提供借鉴,为农民致富提供示范。
激活乡村
美丽经济留住乡愁
“一个民宿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当地乡村发展,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浙江省旅游局相关领导说,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人的回归、文化复兴、理念提升。通过民宿的撬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综合带动了乡村生态、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在酷热难当的盛夏,走进宁海双林村,却是绿荫蔽日、溪水潺潺、山风清凉,一派宜人风光。作为宁海民宿的发源地和重要集聚区,夏季是双林一年中生意最好的季节。“我们八月份周末的客房都已订满,还分流了很多客人给其他农居。”双林11号农居的主人林爱娥笑容灿烂地说。
静谧而秀丽的山水、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原生态的农家生活,成为宁海民宿的最大卖点。从2010年起,宁海涌现了前童驿事、花源里、拾贰忆等极具地区影响力的精品民宿品牌。2017年,宁海民宿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4万人次,营业额超过1.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逾6亿元。
“好的民宿不仅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传递和表现当地文化,乃至于我们可以通过民宿这个中转站,触摸到当地的悠久本色的人文历史。”浙江省旅游局相关领导表示,很多从事民宿行业的人都会提到“温度”二字,其背后映射的是当地文化的体验和交流,传递民宿主人与来客之间的文化互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