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绍兴老人让善意长存 一家六口人都在遗体捐赠书上签了字
2019年04月06日 19:29:24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汉青 通讯员 王佳

  3月3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的中心花园内,一场缅怀纪念活动在“无语良师”纪念碑前举行。去年,绍兴老人杨初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这块纪念碑上。

  2017年8月25日,92岁的杨初老人溘然长逝,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将全部捐献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事业的研究。老人的遗体发挥出了最大价值:在去世后的两个小时内,老人的眼角膜与脑组织被医学院老师精心摘取,眼角膜用于移植手术,而脑组织标本则被保存于“浙大中国人脑库”用于科学研究,遗体的其他部分也均悉数捐献给了浙大医学院用作实验解剖。

  杨初出生于1925年7月,建国之初便参加了工作,后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工作直到退休。老人捐献遗体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杨初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的孙女曾就读于中医药大学,在家中,孙女常会提起学校的事,她说解剖学老师都十分尊重学校里的“大体老师”,解剖课时如果有学生不尊重人体标本,老师就会严厉斥责。此外,孙女也经常会向杨初提起学校里遗体标本数量稀少的问题。

  孙女说的这些事,深深地印在了老人的脑海中。2011年,80多岁高龄的杨初老人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两年后,老人在主动委托家人去相关部门咨询捐献遗体的相关事宜,最后辗转联系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之后,老人毫不犹豫地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并写下了自己庄严的承诺:我死后身体上有用部分将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如眼角膜等),其余全部由贵院全权处置,用于医学科研与教育。

  杨老生前照片

  据杨初老人的儿媳金女士介绍,当初作出这个决定时,老人十分坚定,表示他的身体如果能为祖国、为人民发挥作用,能让学生从他身上学到知识,乃至获得造福全社会的科研成果,他的奉献,便是值得的。

  人体标本的数量本就不多,而罕见病患者的人体标本更是十分稀缺。杨老生前患有帕金森氏病,而浙大医学院此前也很少有该类病例的脑组织捐献,所以医学院的老师在获悉杨老的义举后也十分感动。据介绍,老人的脑组织标本保存于“浙大中国人脑库”,用作帕金森氏病的医学研究,通过它,科学家们能探索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并能为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材料。此外,通过移植手术,杨老的两片眼角膜也给两位失明的患者带来了光明,两位角膜受捐患者均通过医生表达了对杨老的感谢与敬意。

  “於越悬壶七十秋,樨香盈袖馥芳稠;去疾疗伤庥广众,杏林技德拔头筹;回生肉骨有新猷,刍荛献颂只微讴。”这是杨老生前所写的一首诗。在老人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儿媳、儿媳的父母、孙女,都陆续签署了遗体捐赠书。

  “我家三代六口人都登记了遗体(器官)捐献,我觉得这是特别光荣的事。我也是亲身经历了才更懂得遗体对医学科研的贡献有多大。”金女士自豪地说道。金女士的父母也早早就有百年后捐献遗体的想法,2012年,她的父母在遗体捐献书上签了字。2018年8月,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她父亲的遗体也被送往浙大医学院。

标签: 医学院;捐献遗体;眼角膜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