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推动曲艺传承振兴行动亮起来了
真正的好腔调,入耳有趣又走心
2019年12月13日 05:32:3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李蔚

  金一戈表演小热昏《杭城奇案》

  “我要唱咯,杭州话唱的,试试看哦……”三巧板笃笃响起,小热昏传承人金一戈几句杭普话溜过场,台下已经被逗乐了大半。

  这可不是在小热昏的主场杭州,台下坐的全都是金华当地的观众。

  12月11日晚,2019“浙江好腔调”曲艺优秀曲目(中篇)展演拉开帷幕,接下来两天里,嘉善宣卷《宾旸门》、绍兴莲花落《孝子传奇》、平湖钹子书《半只钱袋》分三个专场,将依次在金华市文化馆群星剧场开演。

  首日开场就精彩——台上的这一位,85后,圆脸,寸头,一脸的狡黠幽默,伶牙俐齿中,又带着一股子亲切。地道的杭州话和好懂的杭普话,切换自如,七八个故事人物轮流上身,一段多角戏讲得活灵活现,还有切合时下的小段子和土味情话,冷不防就往台下扔出一个,炸出笑声一片……

  旁边的小姐姐,已经笑趴了,摸出手机查起了小热昏在杭州的表演场次。“原来小热昏比相声还好看,以前都不知道。”退场时,人群中还有人这么说。

  而在几年前,小热昏还只是一味“配料”,嵌在一场大戏里,演一个几分钟的片段;或者在一些演出场合,短时间展示亮相一下。这也是浙江一些其他曲艺种类面临的现状。

  浙江一直以来是曲艺大省,数一数家底,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有24个,省级曲艺类非遗项目有49个。随便拉住一个浙江人,都能报出家乡的某个曲种,绍兴莲花落、温州鼓词、宁波走书、金华道情……但是,这么多门类,发展却并不平衡,某个曲种,如果没有市场,差不多就是濒危了。

  就拿宁波来说,象山开了一个公益书场,一个月演一次,一次演6天,上世纪80年代解散流失后的宁波走书艺人,因书场的重开又回来了;而宁波评话,如今只剩一位传承人,年已九旬,老先生肚里有书,却已经吃不消讲了;还有宁波各地的唱新闻,除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象山唱新闻,鄞州唱新闻、北仑唱新闻都只剩下一个传承人。

  “我们用了10个月时间,断断续续把宁波评话的几部书都留下来了。”在昨天上午的《浙江省曲艺传承发展行动计划》座谈会上,来自浙江各地的非遗专家及相关人员,在交流曲艺传承发展的经验的同时,也谈到了各自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下,曲艺生态必然发生的变化。

  国家一级演员、省非遗保护协会曲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魏真柏打了个比方,以前的杭州城就那么大,坐个几站,走个几步就到了大华书场,消遣打发时光。如今住得远了,时间成本不好说,坐在家里也能看电视手机,“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曲艺的从业环境也会跟着改变。”

  但是,曲艺也有其独特的“味道”,魏真柏说,“戏曲是现身说法,扮好人物来讲故事,而曲艺是说法现身,上来就一个人,说学逗唱,把几个人物,用几种方法,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有时比电影电视还有趣好看。”

  曲艺如何活下去?也是一个经常被论及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包括“浙江好腔调”曲艺展演、“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等等多项活动,都为浙江曲艺提供了传承创新的沃土。在各界的努力下,一些曲艺种类也重新被发掘,找到了新的舞台,比如湖州三跳、嘉善宣卷,平湖钹子书、武林评词等等。

  本次展演上赢得全场叫好的《杭城奇案》,就是经由一部当年的悬疑名作改编而来,在把这部老作品揉碎再造后,表演者用的新的语言表述、笑点包袱,让经典再次获得满堂掌声。

  好的演员,才是最关键的。正如此次座谈会上所说到的,曲艺传承最关键的是要有新作品,结合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创作发展曲艺作品,出人、出书、出节目。

标签: 曲艺;书场;评话;杭州 责任编辑: 徐茜茜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真正的好腔调,入耳有趣又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