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雪道尽头是骨科”,这可不是段子!记者请教练和医生给小白们上“冰雪第一课”
2022年02月16日 07:56:31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刘俏言 潘璐

  在皑皑白雪间轻盈跃起,在剔透的冰面上风驰电掣,在十余米的高空中翻腾转体……冬奥赛场上运动员们飒爽的英姿,点燃了几年见一次大雪的南方孩子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然而,当冰雪运动小白们踏上洁白的雪道和光滑的冰面,火爆的不仅是浙江大大小小的滑雪场和冰场,还忙坏了现场的医护人员和医院的骨科医生。

  在微博#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话题里,有着还没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却先被抬进医院的小白们的各种惨痛经历,也有着向往着追随偶像谷爱凌,最后自己却成了“骨爱折”的哭笑不得。

  在享受冰雪世界的“速度与激情”之前,小白们需要了解冰雪运动存在哪些风险?怎样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应该普及哪些医学知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杭州几大滑雪场、冰场、雪具店的教练和工作人员,以及杭城的骨科医生,让他们上一节冰雪运动入门第一课。

  滑雪第一步,要学会如何正确地摔倒

  在临安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工作了十多年的谢教练,见过杭州人在雪道上摔倒的各种姿势:“有的初学者头朝下滚下去,一张嘴里头全是雪”,直接和雪道来了个亲密接触;“有的重心不稳又不会控制速度,从坡上滚下来两个网都兜不住”,一个不注意就化身横冲直撞的鱼雷……

  “双休日有五六千人,平时大概两三千人。”从2006年来到杭州,谢教练见证了浙江大大小小滑雪场的兴起,冬奥期间的滑雪场更成了热门打卡点,当然,同时增长的还有每天安全事故的数量。

  滑雪运动的初学者们迫不及待地穿上雪鞋,很容易在身体已经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才发现“雪道的尽头是骨科”。

  滑雪分为单板和双板两种,“单板危险系数高,但更加热门。”谢教练说,扭伤、拉伤、骨折、割伤,都是滑雪中常见的受伤类型,“小腿、手腕、肋骨、膝盖,这几个都是容易受伤的部位。”

  初学者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因为没有戴齐护具,而被雪板板刃割伤;换刃时重心不稳而摔倒,第一反应先会用手去支撑雪面,但这时常常会被来回晃动的板刃割伤……“雪板板刃很锋利,重心落后时,头部会先落地,这时候戴上的头盔就会起到重要作用。”谢教练说。

  摔倒是每个雪场小白们的必经之路,但怎么通过正确的摔倒,来避免伤害,里头就有门道了。穿戴雪镜、滑雪服、手套、各种各样的护具,装备齐全是踏上雪道的第一步。“感觉不稳的时候要降低重心,主动向左右两侧倒下,用臀部落地。”谢教练说。

  安全的摔倒姿势可以避免扭伤和拉伤,但不少小白没有经过初步了解,就兴冲冲赶来滑雪了,而且也不咨询教练,这样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损伤。“像雪道坡度一般有16°左右,滑行起来时速度最起码有60迈。人多的时候,你如果不会主动摔倒,就容易出现碰撞的事故。”

  谢教练介绍,有的小白没分清雪道就想上手,误入高级道,结果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伤害。“雪场里虽然有安全提示,但不能保证人人知晓。滑雪是一项有风险的运动,希望大家在喜欢这项运动的同时能保持敬畏之心,高高兴兴来,平平安安回去。”

  经历冰场20年,最难劝情侣戴上手套

  心爱的女孩初次上冰,掌握不好平衡,在你面前跌跌撞撞,双手不断在空中乱抓。这时,你宛若英雄,轻轻牵着她的手,带着她一起在冰上自由飞舞——这是多少人梦中的最佳约会场景。

  杭州的冰场里,初次来体验的以情侣居多。以万象城的冰纷万象滑冰场为例,新春假期里,最多的一天接待了近1000人次,很多来逛街的杭州小情侣,会因为好奇第一次走上冰场。

  如何劝情侣戴上手套,成了花滑教练李运飞头疼的问题。初学者摔倒,很容易用双手支撑地面,而手套有防滑功能,能够很好地增强摩擦,同时手套也可以防割伤,避免手扶在冰面时,被身边来往的冰鞋冰刃划破手指。

  “那好不容易又有了一次拉手的机会,还戴手套吗?”李运飞笑道,“他们还会嫌弃冰场免费提供的手套丑和脏。”

  除了戴手套,穿冰鞋也有讲究。初学者第一次穿鞋,看着似曾相识的鞋带,经常按照运动鞋的方式潇洒一系,就想着冲到冰面上一展雄姿。殊不知冰鞋需要将鞋带系到最上面的一环,而且要拉得很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脚踝不致受伤。

  冰雪头盔。

  崴脚,膝盖摔伤,身体碰撞,都是冰场上最常见的小伤。下了冰场,李运飞不建议大家用手揉或是用活血化瘀的油去擦涂,而是在24小时之内先选择冰敷,等消肿之后再做一些拉伸。

  初学者往往因为畏惧会更加小心翼翼,而最危险的,往往是那些有一点点会滑却并不擅长的人。“尤其男孩女孩一起过来玩,有些男孩为了显摆自己,就会尝试一些很危险的动作。”李运飞说。

  那是几个还未成年的高中生,看着男生在同学面前来回展示跳跃,李运飞上前阻止。男孩拍拍胸脯自信满满表示,自己已经是个男子汉,一人做事一人当,受伤了也绝对不赖冰场。话音刚落,这个男孩就在一次跳跃中脚踝骨折。第二天,坐着轮椅的男子汉被父母推着来到冰场讨说法,前一天的自信荡然无存——男孩说,虽然自己是男子汉,但爹妈非要过来,他也没什么办法。

  问题同样出在一些会滑但不会摔的人身上,这些人往往重心过高,在行进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摔倒很容易伤到尾椎。“东北话叫摔屁股墩儿。”李运飞说。

  冰雪运动有门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前几天,每天都有十几到二十个人来店里选装备,基本都是滑雪小白。”一家雪具店的负责人张寒麒已经连续几天到晚上十点多才关店回家。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滑雪俱乐部在杭州落地半年,原本目标用户主要是滑雪发烧友,同时组织一些户外活动。但冬奥期间,杭州人的滑雪热情超出了张寒麒的预期。

  滑雪小白来店里主要是购买雪鞋、雪服和相关的配件,其中光是试穿雪鞋就需要半个多小时,“能不能适应雪鞋的硬度和尺寸,需要多上脚感受一下”,张寒麒说。

  雪鞋对包裹性的要求很高,需要紧密贴合才能更好地控制雪板。初学者有些是在网上购买后发现不合脚,重新来线下试穿,这也是张寒麟不建议在线上购买雪具的原因。

  线下试鞋很重要。

  对于滑雪安全最重要的护具,购买者反而没那么重视。“像专业的护臀和护臂价格都在一千块上下,整套护具下来要三千多块钱。”而一双雪鞋的价格是两千左右。

  有十多年滑雪经验的张寒麟并不建议初学者一开始就买齐一整套的装备,但仍有热切的小白在看了酷炫的短视频和运动员们飒爽的身姿后迫不及待。张寒麟被顾客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几天能学会?”

  张寒麟认为滑雪是一项有门槛的运动,她喜欢在双板上驰骋的刺激感,也始终保持着对这项运动的敬畏之心。“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滑雪,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滑雪。它对人的核心能力、平衡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千万不要觉得几趟能滑下来,就是会滑雪了。”

  这不是一项几天就能速成的运动,也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它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在一次次训练中成长的积极心态。张寒麟自己在专业地学习一个多月滑雪后,仍会因为滑得太快而摔倒。

  “我们的雪友群里,大家多多少少都受过伤。”张寒麟坦言,“初学者们入坑一定要谨慎,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雪道上的其他朋友负责。”

  近来每天三五例,送急诊的骨折最常见

  近半个月,来到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诊室的年轻人格外多。

  “滑冰受伤的小孩子占大头,而滑雪的基本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骨科副主任医师曹延广说,冬奥会开幕以来,冰雪运动在杭州迎来热潮,因为冰雪运动意外受伤的病例开始增加,医院急诊室里每天可以看到三五例。

  “一般到急诊室的是比较严重的,临床上骨折的情况最多,主要是胫腓骨、手腕和脊椎骨折,以初学者为主。”曹医生表示,冰雪运动本身就很容易产生外伤,普通门诊里也会有很多扭伤、韧带拉伤的病例,“膝关节和小腿之间、腰部到臀部的位置,这些地方比较容易骨折。佩戴好护具的话,能对关节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一般来说,滑雪的受伤程度会严重一些,因为高度差产生的冲击力远远大于在平滑的冰面上摔倒带来的影响。

  “一般滑冰产生的扭伤比较多,当然也会有骨折的情况。”曹医生前几天刚接诊了一个胫腓骨骨折的病例。小朋友们在滑冰时不小心相撞,摔倒时一个小朋友的冰鞋磕在了另一个小朋友的小腿上,刚好小腿上没戴护具,就导致了骨折。

  因为冰雪运动受伤来到医院的,有一瘸一拐的,有躺在担架上的,也有歪着头的。

  这名歪着脖子的患者二十多岁,平时不怎么运动,这是第一次兴冲冲地尝试滑雪。因为下滑时碰到障碍物,心里紧张,他猛地仰头想回避,结果把脖子扭伤了。

  除了颈椎,作为受力集中点的腰椎部分也很容易在冰雪运动中负伤,脊柱骨折的恢复期一般要两到三个月左右。“一般年轻人出现脊柱骨折的三种情况,就是高处坠落、车祸,以及滑雪类高速运动,受到的外力非常大。”

  曹医生建议,初学者一定要把护具佩戴齐全,并及时咨询教练,“要学会用损伤最小的姿势保护自己。在无法避免摔倒时,可以尝试将身体重心放低,身体微曲,以后背作为受力点向两侧摔。“受伤之后也不要太惊慌,先要临时固定住伤处,对水肿处进行冰敷的应急处理。另外,不要忽略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注意及时就医。”曹医生说。


标签: 冰雪运动;受伤 责任编辑: 徐茜茜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2202/W020220216285866323882.png

“雪道尽头是骨科”,这可不是段子!记者请教练和医生给小白们上“冰雪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