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德清三夺“大禹鼎” 治水“三部曲”奏响最强音
2017年03月23日 04:06:24 来源: 浙江在线 吴丹 杨斌英

CshKFljSqUWAbOofAAKmPl-FuSo325.jpg

母亲河的变迁 沈永水 摄

  浙江在线3月23日讯 江南清妍地,人间处士家。德清县,自古因水而名,因水而美,水文化流淌在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中,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

  “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这是宋代诗人姜夔《过德清》时的婉约;

  “看山荡桨不知远,花间白鹿来迎人。”这是元代画家倪瓒眼里的德清,自然宁谧,天人合一;

  一代红学大师俞平伯回忆起家乡时,更叹称其为“苕水穿城而过,洵胜地也”;

  ……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追求。但是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却被慢慢地忽略,一些河流浑浊了,一些池塘黑臭了,一些水漾污染了……

  痛定思痛,2014年起,浙江吹响了“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作为江南水乡的湖州市德清县迅速响应,强势推进。几年来咬定目标不放松,初战清淤治污,再战科技治水,后又马不停蹄、连续作战,打出了“十大工程、百河示范、千河提升、万人联动”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吹响了全民治水的集结号。

  2017年3月,德清又一举夺得象征浙江“五水共治”最高荣誉的——“大禹鼎”,实现了三连冠,奏响了治水史上的最强音。

  这些既是对以往德清治水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今后该县治水工作的鞭策。夺得下,更守得住。以“大禹鼎”为起点,一幅波澜壮阔的“五水共治”实景图,正在德清大地徐徐拉开。

CshKFljSqUaAOpDtAANKHW6hXEA782.jpg

腾飞 王超先 摄

  水之治乃源之治  清淤断污德清经验先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治水必先治源,源头不清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德清从治理水污染的源头着手,绘出了全县“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把治水“作战图”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以前砂村村的环境让大伙儿避之不及。”站在德清洛舍镇砂村村的小山包上俯瞰,村书记胡金璋很是感慨,眼下矿山已经基本填平,机声隆隆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里有百亿元的大项目已经落户。”胡金璋很是自豪地说,大项目落户小山村,砂村村环境的蜕变功不可没。以前矿山开时没有一条好路,现在矿山关掉了没有一块废地,村里人搞绿化、搞养殖,生活红红火火。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治理矿山只是德清清淤断污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源头上治理污水,德清正全速前进。

  目标的高度,决定治水的成绩。“五水共治”行动伊始,德清县就定下标本兼治的目标,坚持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治理“三管齐下”,治污攻坚蓄势待发。

  企业转型升级首当其冲。去年,德清对全县466家涉水排污企业全部进行整治,其中关闭365家。有效倒逼了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比如浙江锆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0多万元新建冷却水回用站,环保经济效益两手抓,不仅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全年还可节水60万吨。

  农业转型同样势在必行。以生猪、温室龟鳖为重点持续深化养殖污染防治,全面取缔温室鳖类,累计关闭温室龟鳖养殖场726家,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条仿野生生态甲鱼养殖、虾鳖鱼混养、茭鳖共生等一批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德清从城镇截污纳管、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多方面入手,打好治理污水的“里子工程”。“一把扫帚扫到底”成为了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投入4.25亿元,完成了112个行政村的治理,农户受益率达90%以上。

  淤泥无处放,矿坑如疮疤。一直以来,困扰德清发展的两件愁事,如今因为“五水共治”迸发出了生态效益。三年来,全县1200多条河道共累计清淤总量2100余万立方米,其中2016年,德清在全市率先完成了471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量,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泵机吸淤泥,矿地造水田。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渠配套要求进行建设,德清累计新增国家标准水田2090亩。同时,填泥回矿、吹泥入堰、捻泥于田等多种方式让淤泥变废为宝,特别是“运用智慧因子打造科学治淤(污)新模式”的做法,在全省作为成功经验被借鉴推广。目前,全县16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已消灭了Ⅴ类和劣Ⅴ类。河道水质持续向好。

CshKFljSqUWAMhz5AAKTwXFHn9s084.jpg

扮靓城乡 陈国松 摄

  水之治乃巧之治  智慧治水四两拨千斤

  “五水共治”不仅要有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也要有科技治水的巧干精神,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从2014年2月开始,德清县利用3S新技术测绘河道情况,对全县53条“清三河”的污染源等进行了航拍,编制完成53张“五水共治”系列作战图,研发了“五水共治一张图”信息展示系统。

  “这条河离开先进技术,就不可能治得这么快!”走在新安镇坊前坝港岸边,河长于永庆对岸绿水清的景色很是感慨。之前,由于两岸养猪场的污染,坊前坝一度成了一条臭水沟。

  德清县启动全面治水后,就委托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六旋翼无人直升机,对坊前坝港全长350米的河道进行全景拍摄、数据采集,对河面及河岸所有景物和采集区域的河流环境状况、河流表面的污染程度、河道侵占情况、河道两侧的排污口状况等情况进行拍摄,这为河道彻底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航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2015年以来,德清县城乡环卫发展有限公司的无人机飞遍了德清城乡水道,为科技治水提供了大量有效数据。

  依靠大数据,德清县完成了对全县1211条河道、120处湖漾、260座山塘水库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汇总各河道、城市管网、湖泊、水库成分检测、清淤实施情况等的数据库。家底摸清了,“五水共治”才能有的放矢。

  “五水共治”能取得丰硕成果,还得益于“河长制”这套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郭宁宁是下渚湖街道四都村后头港镇级河长,一手一机巡河成了她每星期的必修课,穿梭在河道堤岸中,记录着对河道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一家一户地宣传“五水共治”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互联网+治水,形成“问题有人提、责任有人担”线上线下全民治水新格局。

  无人机巡河、河长掌上办公、太阳能无线“电子眼监控”、管道机器人作业……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智慧治水”的技术不断升级,形成了“水陆空”一体化智能管护体系。

  据统计,3年来,德清县借助“地理信息小镇”技术优势,通过向浙江大学等单位治水专家“借智”,破解治水难题200多个。如今的德清,水变清了,岸变绿了,鱼虾重现了,一些昔日的垃圾河如今又能游泳了。

CshKFljSqUaAd3aGAAMIaXqct1k773.jpg

  水之治乃民之治 全民治水重现清丽水乡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五水共治”除了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尽责的领路人,更少不了全民共同参与。德清县十分注重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五水共治”,积极营造全民共治、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今,“五水共治”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新安镇城头村港北组两位村民朱永泉和张其生,从小就精通水性,从2014年开始,除了下雨天,他们每天都要划着船随身带着本子和网兜,在西贡塘港舍北村段来回巡查,俨然两个护河卫士,河道里漂浮的树叶、塑料袋被他们打捞得干干净净。除了河道清洁,对于水质、水草长势等情况他们也会一一记录在册。现在他们已经对新安镇的119条河道了如指掌。

  全民参与的热潮蔓延在德清的大街小巷,一浪高过一浪。

  34位县级领导主动上一线治河道,示范带动各级干部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人大、政协组织开展“监督已治理的河”等主题活动。乡镇、部门“一把手”电视访谈公开亮相,推动真抓实干、强力执行。各行政村(社区)纷纷将“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在德清,还有很多治水的民间力量涌现。“德清嫂”志愿者广泛开展“助力五水共治 共建美丽德清”巾帼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 保护母亲河”“五水共治进校园”“水上迎亲”等主题活动,每年还组织评选“最美河道”和“最美治水人”等,不断激发全民节水护水爱水热情。

  一泓清水,几湾小河,如今的德清,摇曳的橹声里安放的是缕缕乡愁,无论是在外的游子还是路过的旅人,都为之魂牵梦萦。

  就在今年2月,捻泥王、护水公约、红领巾护水队、无人机巡河……德清治水元素再次登上央视,同样在全国亮相的还有水乡洛舍镇“五水共治”后的蝶变:围水而建的十里琴廊,脚下是古朴的青石板,倚岸是修旧如旧的民宅,江南水乡“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破茧成蝶,洛舍漾的美丽是“五水共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洛舍漾通过河道疏浚、清障拓宽、护岸绿化、整容保洁、水系连通等工程和管理措施,变得水清粼粼,成了附近居民饭后休闲常去的一处湿地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生态样本在德清比比皆是。这几年,德清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生态富民,尝到了生态甜头,百姓尽享生态红利。

  随着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的深入推进,德清成功打造了10条山区观光河道,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德清的“绿叶子”变成了村民手中的“金口袋”,“五水共治”正使水乡的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生态资本。

  一滴水见阳光。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德清将继续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五水共治”的探索实践,铺陈出城市建设的协调之美,展现出清丽江南的水乡画卷,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德清样板。

CshKFljSqUaAWvbsAATYk6EAbGE947.jpg

下渚湖 陈国松 摄

CshKFljSqUaAOqcSAAODoox9Zqg293.jpg

小桥流水 陈国松 摄


标签: 治水;德清;大禹鼎;佳绩;德清县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232975302622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