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为“中国制造2025”增添更多生态元素
湖州着力培育绿色智造新动能
2017年04月19日 06:04:3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袁华明 霍建虹

  浙江在线4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袁华明 霍建虹)清丽湖州,山明水秀。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绿色已经深深植入湖州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湖州一季度经济数据,与绿色生态相关的数据尤为亮眼:截至3月底,县控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98.7%,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下降15.7%;直接体现绿色发展成效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幅更是超过四成。

  在湖州,人们强烈感受到绿色转型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扎实基础,他们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生。

  企业走上绿色之路

  地处德清的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办公楼边有一个刚刚建成的花园,员工工作之余可以在此小憩喝茶。作为一家科技型的医药行业企业,这里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循环水系统工程是400吨乌灵菌粉生产线项目的子工程,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使用循环水系统自然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

  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设施升级,让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之间实现有机协调,这已成为湖州企业家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

  传统块状经济如何加大质量、标准、品牌供给,加快动能转换,向现代绿色产业集群转变?经过这几年的整治提升,长兴县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30家,目前实际投产18家,且统一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园区,行业产值增长14倍,税收增长6倍,涌现了天能、超威两家销售超700亿元的上市企业,实现了美化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赢。

  在湖州,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走上绿色生态的转型升级之路。前几年,升华集团就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废水处理循环利用、中水回用、乙酰丙酮钙水替代甲醇工艺改造、污水纳管建设等10多项技改项目,污水处理能力比以前提高6倍。德清莫干山镇伊唯尔实业和泰豪萤石矿两家企业在企业党组织引领下,自愿放弃未开采的三分之二矿山资源,转型开发温泉项目,有效地减少了化工和采矿污染。

  而更多的新兴企业早早地把自己定位在绿色制造的新方位上。浙江大东吴汽车电机有限公司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发汽车启停系统的高效发电机和增强型起动机,在交通拥堵的城市行驶可节省燃油15%至20%,减少尾气排放10%至20%,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的产品不仅受到市场欢迎,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可观的营收。

  可喜的是,湖州正在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面实施“生态+”行动,努力实现生产绿色化。

  眼下的湖州,正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四个传统优势产业,芯片、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美妆等既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又体现发展新动能的产业,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给侧改革厚植优势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湖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绿色制造是湖州最大的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道复杂的加减题,加什么减什么、怎么加怎么减?都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改革定力。湖州的答卷是:通过“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能耗-”“污染-”的“三加两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体现绿色发展要求。

  一方面不断厚植绿色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环境硬约束,坚决防止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这些年,湖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GDP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试点。接着,国家发改委等决定在湖州建设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去年,我省又将湖州市定位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创业创新先行区、城乡统筹样板区、幸福民生和谐区。

  降低能耗、绿色循环生产已成为湖州的一道风景线。安吉县实现了竹子从根到叶的全竹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2%的竹产值,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南浔区加强旧木材回收和利用,原木综合利用率达到98.5%,成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湖州牢牢盯住主要污染物减排这一约束性指标,持续发力“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2016年全市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962家、集聚入园357家、完成整治747家,其中吴兴区通过建设专业化园区,把分散在外的19家砂洗和所有小印花企业入园集聚并集中配套污染治理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低小散”的污染问题。

  发展生态的同时,湖州严厉打击涉嫌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在治污上绝不手软。去年全市共检查企业2.86万家次,处罚环境违法企业441家,累计公开曝光污染典型案件8批80件。

  绿色已经成为湖州经济发展的底色:推动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工作,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同时,还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扎实开展用能、排污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度降低了单位产出的资源能耗强度。

  厚植优势,补齐短板。不久前举行的湖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绿色智造引领潮流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互促共进的路子。在扎实的产业基础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完美结合的基础上,湖州已提出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中国制造2025”增添更多绿色生态元素。

  在国内,和湖州一样生态优良的地方有不少,和湖州一样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不少。然而,像湖州这样拥有优良生态的同时,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又如此发达,这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

  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当前湖州正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不断培育发展的新动能。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湖州已明确了绿色智造的发展思路,也正努力把绿色生态的特色优势融入到智能制造中去。

  围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一批绿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推动湖州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动案例佐证着湖州的这一发展路径。

  去年湖州推进所属县(区)91个重点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地处长兴的天能集团公司能源数字化工厂被列入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久立特材智能工厂等8个项目列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南浔区智能电梯特色小镇成为首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增添了绿色生态的基因,湖州的智能制造变得更加亮眼。

  湖州市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州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文化底蕴深厚、城乡发展协调等优势不断显现,加快赶超发展、弯道超越,全力保证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签: 企业;绿色之路;湖州;绿色生态;绿色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