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33项公共政策并轨,基本实现同城待遇
德清:城与乡的“握手”
2018年01月16日 06:43:5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俞思衍 程昊

111.png

居民共迎美好生活。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本期“乡村振兴探路者”来到德清,观察这座浙北小城的城乡融合进程。从2013年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入手,直至最近消除33项城乡差别化公共服务待遇,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

  浙江在线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俞思衍 程昊)新年伊始,德清县民政局统一招聘的263名农村助老员,进村入户,为5422位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和60周岁以上的残疾、孤寡、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按照协议,他们的服务时间每月不少于2小时,服务内容包括卫生保洁、聊天慰藉等,费用则由政府买单。

  这意味着,德清148个农村和35个城镇社区的居民,平等享受着居家养老服务。

  这也意味着,自2013年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划分以来,全县33项城乡差异化公共政策全部并轨,县域内基本实现同城待遇。

  从打破城乡迁徙的户籍障碍,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赋予乡村要素以市场价值,实现的是人、财、物在城乡之间自由涌流,改变的是传统城乡工农关系,带来的是乡村振兴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契机。

  “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用100多年前马克思的这一论点概括德清的变化,可谓恰如其分。

  改革破冰 城乡互动通道由此打开

  城市的边缘,很早便延伸到了洛舍镇镇郊的雁塘村。新修的公路,穿过村民王荣金家的耕地,他由此成为村里第一批被征地农民。获得土地出让金后,他在镇上企业找到了新工作。

  “当时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的。”王荣金说,不靠种地为生了,也无法轻松融入城市,“看病花的钱不一样,小孩读书不一样,村里人和城里人,差别就是那么明显。”

  和他一样,2013年的德清,超过10万人游离于城乡之间。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2.5亿。一纸户籍,阻断了人们从乡村迈向城市的脚步,依附于户籍之上的待遇差别,更是划出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从制度上撕开口子。

  2013年,德清被列为全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当年9月30日,德清县公安局的户籍登记信息系统里,43万人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了“浙江居民”,再也看不出城与乡的区别。“如果只是在户籍上打开城乡迁徙的通道,不到一周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在于消除城乡待遇上的差异。”县公安局副局长邱连荣告诉记者,早在户改之前,德清就成立以公安、民政、国土等10余个部门组成的“城乡统筹办”,整理出33项政策,“2013年底,我们调整了16项,但全部并轨历时近3余年,其中的利益和理念争执不可谓不多。”

  利益之争,源于各方代表的不同立场。

  比如,对于城镇户籍自由回迁,农村居民的顾虑在于:“承包地、宅基地要不要重新分配?”放宽新居民落户政策,同等享受保障性住房、教育等配套服务,43万德清户籍人口担心:“是否会挤占我们原有的资源?”

  为此,德清明确“权随人走”“待遇就高不就低”等原则,一方面通过统一、调整等方式,每年新增7000余万元财政投入,逐步消除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5个方面的差别化公共服务待遇;另一方面明确新出台的经济社会政策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

  理念之争,源于长期以来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隔阂。

  县民政局副局长于宏坦言,作为最后一项并轨的城乡差异化政策,居家养老服务和补贴早在2016年就开始谋划。然而一开始,早已在城镇铺开的电话“点单式”服务全县城推广时遇到困难:“一是服务能力有限,无法到达偏远地区,二是因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需求有差异。”

  去年开始,民政局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公司按照就地、就近原则招募农村助老员,为农村“五类”老人上门服务,并于2017年底签署完成全部5000余份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至此,德清城乡融合体制改革初步完成。城与乡,从此与众不同。

  普惠共享 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形成

  许多德清人感慨,这3年,他们经历的变化最多最快。

  如今,王荣金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转成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0周岁后每月可领取1400元养老金,相比原先的农民养老保险,每月可多领取1100多元;由于他和妻子梅金莲自动被纳入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此前梅金莲到杭州动了心脏手术,13多万元的医疗费用自己只需支付4万元左右,与城镇居民完全相同,改变了“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的命运。

  不久前,新市镇村民倪新根骑着三轮车与货运公司的一辆拖拉机相撞,伤情经鉴定为9级。按新规定,交通事故伤亡赔偿不再与户籍挂钩。参考2016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倪新根最终获得赔偿49957.8元,比以往同类性质案件判决的赔偿金额多出近一倍。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的现象,由此渐渐消除。

  下渚湖街道二都村里,村民们也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6月,下渚湖街道启动二都小镇项目,进行老街改造。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选择用老房子中心村的置换宅基地建造新房,可以选择出让,把家安到县城,迁居落户,也可以不出让,接受统一的外立面改造。

  这也是通过改革,德清县里产生的独特现象:通过完善吸引农民进城镇落户的配套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与新居民的待遇“鸿沟”,人们得以在城乡之间自由迁徙。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培训525期,受益农民达2.57万人,全面实现新型居住证行政管理、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商业应用、企业管理等功能全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形成。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养老、医疗、教育到社会生活,正在被一一满足。”德清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城乡融合,乡村还要发展得更好。”

  赋权增利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清冷的冬季,莫干山镇仙潭村里却十分热闹,每个周末,农家乐的年猪饭从日落时分吃到华灯初上,几家民宿的主人带着客人体验着山间的特色活动:培育绿植、挖冬笋、采摘有机蔬菜。

  在整个德清,即使像仙潭村这样的偏远山村,也充满了发展活力,全县几乎没有一个空心村。

  乡村的活力,从何而来?作为城乡融合改革的配套,早在2014年,德清就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确权”行动,范围包括土地和山林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水利设施所有权、村集体股份等。直至2017年底,所有有形和无形的农村资产全部确权完成、登记在册、颁证到人。

  德清人的意图,是让死权变活权,资产变资源,从而实现人、财、物等要素的流动,推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德清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渚湖街道双桥村,青虾养殖大户归毛头流转了1500余亩地,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向县里银行抵押了200多万元贷款,将青虾养殖面积扩展到了近2000亩,并请来技术专家,开展全新的稻虾共生循环养殖模式。资金、人才从城市流向乡村,不仅解决了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还带动了传统种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洛舍镇东衡村,沿整齐的农房一路向前,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出的第一个特色产业区初见雏形,几幢米黄色的大楼拔地而起,14家钢琴企业搬进了新的厂房。不远处,通过土地流转整理出的5000亩土地上,浙江水产研究基地、德清县农业众创园等项目纷纷入驻,与村里正在建设的农业观光园、钢琴特色小镇、孟頫文化园相连成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经打开。

  而东衡村的村集体账本上,不仅多了一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金,还收获了超过百万元租金。村民手中股权的价值也从每股680元增加到了1.1万元。

  “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决定着城乡之间投资的方向,为村集体资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活力。”东衡村党支部书记章顺龙坚信,乡村的命运不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是掌握在每个生活其间的人手里。

  眼下,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德清发布了全国首个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县级地方标准规范。一系列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硬”指标中,城乡治理方面的“软”指标引人注目,其中包括引导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等,指向的正是“关键在人”的命题。

  恩格斯说,通过城乡融合,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如今的德清,正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重塑新时代城乡关系

  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长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打破 “城市繁荣、乡村落后”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振兴?德清的实践,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城乡服务与保障“零差异”。德清县33项城乡差异政策并轨,初步破除了城乡居民的差别化待遇,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但实现城乡居民的发展机会、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的“零差异”,只是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大力提高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城乡界限“模糊化”。城乡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户籍制度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城乡界限观念,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最终的目标是消除城乡心理隔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允许宅基地和农房进入市场流通,农村产业得以振兴,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提高乡村人群的综合素养。

  三是城乡融合“扬长补短”。开门望得见青山,抬头看得见蓝天,这是城市里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正是乡村的优势所在;而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不够便利的银行、网络、购物等服务,则是农村的短板。因此,农村要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家风文化等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使城市与乡村真正共存共荣。

  今天的乡村有大量发展机会,农业与国民经济的新关系也在成型。因此,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加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实现有效协调和有机连接,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真正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标签: 德清县;城乡关系;养老服务;城乡居民;公共服务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