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盘点2015考古发现 南宋“自来水管”木头做
2016年01月08日 06:56:5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李蜀蕾 陈欣 范雨涵 马黎

  浙江在线01月08日讯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了一场年度大盘点——"发现杭州2015·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的发布会。2015年一年,市考古所完成了各类考古项目有67项,出土文物标本982件(套),但昨天,专家们还是忍痛割爱,选出了"八大”。

  记者看了看, 3个萧山区,1个余杭区,还有4项都在杭州城区。巧的是,这4项,解密的全是南宋人的生活细节,其中三项集中在上城区。小记这次要说的是紫城巷古引水遗址,在这里,南宋杭州人究竟怎么烧饭喝水沐浴洗碗,第一次有了实物发现。

  南宋时的"自来水管”

  有一度是木头做的

  紫城巷古引水遗址——这个紫城巷在哪里,老杭州估计有点印象,就在西湖大道和南山路交叉口的东北面,离涌金门很近。

  2015年4月到9月,考古队员在这个地块,首次发现了临安城内地下引水设施。说白了,就是南宋杭州人的生活用水设施,有水井、水池、水沟、道路等等遗迹。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征宇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发现了水井,就觉得有戏。因为这个水井居然是方的,和元明清的基本款——八边形和圆形的完全不同。他们继续清理,又发现了木板,上面砌砖,周边还有水池、房址,"我们之前查过文献,这肯定和引水设备有关。”

  一头紧紧连着水井的,是更有创意的"水管”——居然是木头做的,一共5节,榫卯结构拼接而成。

  来补脑一下,临安城的城市供水系统,包括地面的河道和地下引水设施等,王征宇说,"因为西湖水是淡水,所以当时杭州人的生活用水,是从西湖里引进的”,也就是说,当时人们洗澡烧饭喝的水,都是西湖水。

  那么,当年的"自来水管道”,怎么会是木头做的呢?

  王征宇在《咸淳临安志》里查到,咸淳年间的下水道经常淤塞,需要重新疏浚,在疏浚之前,曾经修过好几次,其中几次,人们创造性地"以木为管”。这个木是松木,不易烂,但是没用多久,还是淤塞了,于是,咸淳六年,人们又改用石头做管道了,用了很久。

  考古队员在新发掘的水沟里,发现了铁钉,这就是当时人们用来钉木管的,他们把木管"解剖”后发现,实际中空流水的槽只有14公分,"如果西湖水有点不干净,而接口密封性不好的话,确实还是容易渗进泥沙堵住。”

  水井、水沟里

  发现了好多小玩意儿

  夏天吃井水浸过的冰西瓜,这是老杭州美好的回忆。

  话说,唐大历年间,李泌任杭州刺史,开凿六井,引西湖淡水入城,供人们饮用,此后城区不断向东扩展,并奠定了杭州(临安)城区发展的格局。

  南宋流行的民谚里,有一句"西门水”,就是说从西门"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宋代城市中,有很多专门挑担卖干净的饮用水为生的苦力,收入很低,而南宋城区人口密度很大,城市用水量很大,人们对优质水源的要求自然更高了。

  所以,当时大部分人家里都有水池和水缸蓄水,几户人家共用水井。

  王征宇说,到南宋时,已经不止六井了,西湖自涌金门向北,就有涌金池、镊子井、李相国井等很多水口。所以,引西湖水入城的这些水井和木管,解决了南宋杭州人的用水问题。

  有意思的是,昨天的现场,我们还看到了木管、水沟和水井里发现的东西。

  "水井水沟里特别容易出东西。”王征宇说,动物骨头,鱼骨头之类的,还有橡子,没烂掉的树枝,都在这里发现了。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洗脸盆”(水井)里洗洗刷刷,头发啊耳环啊簪子啊,都很容易掉进去。

  所以,小记在现场看到了这么几样东西——

  漆木的发簪,水井里发现的;三根长短不一的筷子,铜镀金的,上面还残留着斑斑驳驳的像金一样的质地,那是铜生锈后的样子,在水沟里发现的;还有3根东西,小记一看,太熟悉了,这不是掏耳朵的掏耳勺嘛,前端像个小勺子,造型跟现在我们用的几乎一样,只不过人家是铜镀金的,"当时修眉毛修指甲的小玩意儿都很流行。”王征宇说。

标签: 考古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1082208200088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