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黄源传》在杭首发:他陪伴鲁迅最后时光,为浙江文艺打实家底
2016年05月07日 10:06:3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马黎

《译文》杂志,由鲁迅、茅盾创办,黄源编辑

黄源(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05月0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马黎)五一前,杭州西湖孤山下的鲁迅先生雕像,被人泼了红漆。工作人员清洗了1个小时才基本恢复了原状。

  这件事,很多人听了都蛮生气。如果,那个人知道了,很少发脾气的他,或许会把手里的手杖敲得笃笃响吧?

  这个人叫黄源,浙江海盐人。5月1日,是他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昨天上午,作家包新旺写的《黄源传》在葛岭路13号黄老的旧居举行了首发式。

  这位黄源先生,与浙江文艺的渊源真是太深了。

  从《译文》

  延伸开来的友情

  说到浙江文艺的"家底”,探寻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文脉,黄源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环。

  新中国成立后,黄源调任浙江省文教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他提出恢复西泠印社筹建工作,发现了"江南笛王”赵松庭,发现并重用了当时还在嘉善工商联的业余作者顾锡东,成就了之后写下《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的"顾伯伯”。而在浙江文坛,他提携了余华、黄亚洲、沈虎根等人。

  但是,黄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他是鲁迅先生晚年最亲密的弟子,鲁迅人生最后的时光,他一直陪在身边。

  1934年5月底的一天,茅盾和鲁迅谈起当时文坛的现状,讲到翻译之艰难,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作者胡译、乱译,翻译作品遇冷,一些杂志社干脆挂起"不收译稿”的牌子。

  鲁迅提议,办一个专门刊登译文的杂志,提一提翻译的身价。杂志名就叫《译文》。鲁迅说,要找一位能跑跑腿的编辑。

  茅盾想到了一个人:"有一个人懂日文,译过书,与生活书店也熟,可以请他来帮忙编《译文》。”

  这个人就是黄源,是当时《文学》的编辑。

  鲁迅和他的第一次见面,约在茅盾家里。鲁迅把《译文》创刊号的稿子和画册交给黄源设计。

  9月16日,《译文》出版,再版加印了5次,很受欢迎。鲁迅在日记里,把黄源每次来家的时间,都写了下来。比如,"晚河清(黄源,字河清)来并持《译文》五本。”每期《译文》出版后,黄源都会第一时间先送五本过去。

  编完第三期,鲁迅对黄源说:下期开始我不编了,你编吧,你已经毕业了。

  黄源有些激动,后来,他这样写了当时的心情:"我愿意为文化事业为他做一点他要我做而我能做的事。”

  作为文学翻译家和《译文》主编,鲁迅对黄源有这样的评价:一个向上的认真的译述者,有《译文》这切实的杂志和别的几种译文为证。

  为鲁迅

  建立故居和纪念馆

  1936年这一年,鲁迅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在日记里记载,1936年黄源来家里一共33次(鲁迅因病停记日记时,不在其内)。

  9月19日晚,黄源提了茶食上楼,鲁迅躺在藤椅上,见他提着点心走进来,抬起身,微笑着说:"你送礼来了。”

  在黄源的印象里,鲁迅很少和他开玩笑,这是仅有的一次。

  10月19日,鲁迅病逝。10月22日,16位青年作家扶棺上车,黄源排在巴金后面。

  鲁迅逝世13年后,上海解放,黄源参与接管文化工作,他首先想到的是建立鲁迅故居和鲁迅纪念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建馆初期,他将自己所保存的鲁迅遗物,都捐了出来,其中包括他最为珍视的《故事新编》手稿。

  如果你想再多了解黄源的故事,可以去葛岭路上的黄源旧居看看。这个地方,杭州人也极少知道,由于北山路正在修路,你可以从连横纪念馆正门走上去,拾阶而上,便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宅院。自从1955年5月,黄源到浙江工作后,他就住在这里。如今,屋子原貌恢复,陈列展示了黄源生平的文稿、书籍,老照片。

  当然,你也可以读读新出版的这本《黄源传》,或者在浙江24小时APP的"夜读”栏目里找到更详细的故事。

标签: 黄源;《黄源传》;文化名人 责任编辑: 陈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