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天宫二号上的浙江科技身影
2016年09月16日 03:01: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李月红

  浙江在线9月1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李月红) 9月15日晚,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也是我国目前空间应用项目最多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以及最接近未来空间站建设目标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与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技术上的突破?这里面有哪些浙江科研力量参与?接下来即将开展的科学实验中,将对我国科研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发射前后,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教授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马良勇研究员。

  值得自豪的是,天宫二号的试验任务也有浙江科学家参与的身影。身负空间监测使命的伴随卫星上,负责地面和太空通讯联络的一台测控应答机正是由金仲和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这个长110毫米,重量不足100克的小家伙,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研发,在国际上首次将这个设备的重量由公斤级降到百克级,极大地减轻了卫星的重量。金仲和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团队正在设计视频成像卫星,这好比在太空也能玩转VR技术了,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空间操作任务。

  接下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开展的实验中,包括了空间科学物理领域重点项目——空间冷原子钟实验,有望实现3千万年误差一秒的超高精度,对卫星定位导航等生产生活及引力波探测等空间科学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金仲和告诉记者,“空间冷原子钟可以大幅提高导航定位精度,这对我国发展北斗导航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天宫二号还将进行高等植物培养实验,水稻和拟南芥将开展我国首次为期6个月的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从事太空育种多年的马良勇教授告诉记者,以往种子进入太空是处于一种干燥的、休眠的状态下,而此次实验则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完整周期,观察在发芽、抽穗(薹)、结实等不同阶段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科研意义。

  马良勇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年4月,“实践十号”升空就搭载了位于我省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5份材料,目前马良勇团队正在对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据统计,从这里进入太空的水稻材料多达64份,而我们日常吃到的“中浙优一号”正是水稻所通过太空育种而来的高产优质品种,“而此次试验则是为人类在太空生活进行科研攻关,是太空育种科研的一次质的飞跃。”他说。

标签: 太空育种;太空;原子钟;天宫;研发;卫星;浙江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