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正准备送餐
长庆街道王马社区老年食堂,在两幢居民楼中间,已经是晚饭的饭点时间了,它却拉着卷闸门。这个食堂特别难找,要从一个厕所边门进去才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告示说,老年食堂运营方因故停止营业。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近段时间,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老年食堂后发现,还有几家主城区的老年食堂也是饭点时间拉着卷闸门,附近居民说吃的人少所以关门也早。像文新街道的老年食堂,两年前因经营问题关门后,至今都没有再开起来。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老年食堂830家,确实有效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就餐难问题,但由于经营利润薄,很多都在亏损。虽然政府有一定补助,但依然难以扭转入不敷出的局面。
老年食堂为什么遭遇如此窘境?是需求少还是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食堂的建设运营与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的实际需求相比,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和问题呢?另据杭州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杭州要基本实现主城区老年食堂服务有效全覆盖,到2017年底,实现农村老年食堂服务有效全覆盖。将来老年食堂实现全覆盖后,采取怎样的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均每个月亏损20%-30% 社区配套用房开食堂难排烟
环西社区老年食堂,在武林路141号,两幢居民楼之间的一个小院里,今年9月底宣布停办。武林街道社会事务科吴科长说,当时有300多个老人办了就餐卡,现在大部分卡都退完了,至于老年食堂什么时候重新开业,正在想办法。
老年食堂曾叫“善邻食堂”,当时街道外包给一家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但开办了大半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吴科长说:“他们一个月营业额就三四万,可是要给四五个员工发工资,其他还有买菜、油盐酱醋等开销,每个月都亏一两万,差不多亏损率在30%。虽然市区两级每年补助他们4万,还是不够填成本。”
为了提高利润,食堂后来对外开放,年轻人也来吃饭了,厨房的炒菜时间增加,油烟味变得很大,周边居民的投诉纷至沓来。
吴科长说:“食堂原本只是社区配套用房,没有按照餐饮标准做排烟管道,烧菜量一大, 排烟就成了问题。虽然我们花几万元专门买了净化油烟的设备,但依然起不到效果。本来经营方虽然赚不到钱还想坚持坚持的,这样一来就彻底放弃了。”
如何既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又能让有需求的老人有饭吃?街道想到了配送。吴科长联系过附近的白鹿,可是白鹿老板说他们没有烧食堂菜的厨房配套,给老年人烧菜利润太薄,再加上每天的配送量不固定,他们没有兴趣。现在终于有一家餐饮企业愿意配送,可是工商认为这家企业不具有配送资格,目前民政部门正在与工商协商中。吴科长说,本来上个月就想把老年食堂重新开起来,没想到依然困难重重。
紫阳街道老年食堂的境遇略好一些,虽然年年亏损,但因为开在一家养老机构里,机构有公寓这个盈利主体在,因此对食堂的亏损并不太在意,依然坚持开着。长乐养老公寓院长沈云云说,2012年他们接手街道老年食堂时,非常看好食堂的前景,可是近五年运营下来,根本不是想的那样。
8块钱一个荤、一个小荤、一素加饭,80岁以上高龄和困难老人加一块钱就能送餐上门,沈院长说:“因为价格很低,老年食堂规定年轻人不能来吃,只针对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另外还要给70多位老人送餐上门。每个月成本就有近5万元,你想想看,怎么赚钱?现在几乎是平均每个月亏20%。”
尝试发展配送餐服务 食堂建设和经营都有政府补助
在这样的状况下,不少街道也开始探索其他办法。今年年初,西溪街道成立的社会组织“心汇西溪”,向500名老年人发放了需求调查问卷,对西溪街道的老年人助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最后决定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的模式。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既不会油烟扰民,又能满足老人喜欢在家里用餐的需求。
每周,工作人员会制定下一周适合老年人口味的AB菜谱,老人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按日预定,“心汇西溪”经过汇总核对之后,再将订单明细发送至中央厨房。每天中午或者傍晚,中央厨房将保温严密的餐盒送至天目山路126号,这里有个爱心餐厅中转站,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工作人员再分发后,由各社区助老员亲自送至100多位订餐的老年人手中。运行半年来,已累计为1万多人次老年人提供中晚餐,满意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
上城区馒头山百穗健康老年食堂也是采用这种模式在运营。他们的食堂是无油烟的,红烧肉、大排等需要炒、煎、炸的菜由中央厨房做好送到食堂,一些蔬菜、冷菜直接在食堂完成蒸煮。这个食堂为街道七八个社区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当然也可以堂吃,百穗堂公司还将这个模式复制到了望江街道。百穗堂的中央厨房位于钱江新城,共有上下两层2800平方米,除了给老年食堂供餐,他们也有其他社会餐饮业务。
市民政局福慈处工作人员说,近期他们正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对接,共同研究促进杭州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目前,他们已在开展前期摸底调研,下一步将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文件,探索以“中央厨房、社区配送”为核心的老年人配送餐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配送餐服务。
另外,针对老年食堂的补助工作也在持续开展中。从市级层面看,对养老服务的资金补助主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补助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各区的补助采取整体打包的形式,不再单独列项。
市民政局福慈处工作人员说,老年食堂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对老年人用餐实行优惠,并且还提供配送餐和上门服务,运营成本较高,对老年食堂进行一定的补助很有必要。以上城区为例,建设一家老年食堂区一级补助10万元,以后每年还有两万元的经营补助经费。
养老服务业应进行品牌连锁化 产业链上的延伸才是发展的方向
老年食堂作为一个政府项目,政府有补贴,还可以申请公益创投基金,在这基础上,如何破解经营难题?百穗堂董事长吴江达说,光靠政府补贴是不够的,食堂本身不赚钱,如果在五到十个社区把点铺开,就能实现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产业链延伸,比如农产品配送、餐饮配送都可以尝试。相对于盈利模式,吴江达要做的是搭建食堂这个平台,慢慢在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面对面”的关系,再做农产品配送就水到渠成了。
吴江达说:“我看重的是社区餐饮带来的品牌效应,老年食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老年服务业一定是偏公益性的,但它可以在社区扎下品牌的种子,产生巨大的品牌效益。”
上城区老龄科科长陈婷婷认可这样的想法。她说:“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走连锁化方向,比如上城区小乐胃老年食堂已有五六家,百穗堂老年食堂有两家,他们现在都经营得比较好。前几年老年食堂的运行确实很曲折,在模式的不断探索中,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办法。”
目前,老年食堂的运营模式无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利用社区养老机构,让养老院的食堂向辖区内所有老人开放;第二种是社区自建自营,利用社区自身配套用房或者承租有餐饮许可证的场地经营食堂;第三种是PPP模式,社区提供场地并进行装修,免租金和水电费,引进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建设无油烟食堂,食堂只进行食物的二次加工,也就是“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
陈婷婷说:“从实际情况看,第三种模式是未来的主流模式,最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因为在养老院里开老年食堂,地址太隐蔽,很多人不知道;而社区自建自营对于社区来说压力太大,毕竟不专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