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今天,一部名为《期末考》的大片在杭城中小学落幕了。据说,此时此刻,消息灵通的爸妈已经手握孩子的成绩单,新剧《别人家的孩子》即将上映。
理智些的爸妈也开始反思,孩子成绩不好,是不是有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当初选择“零起点”入学,究竟是对是错?
一转眼,小学新生“零起点”教学已实施三年,孩子和爸妈适应吗?昨天,记者做了一次回访调查。
调查对象有两批。一批是杭州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三年级3个班的学生,因为三年前,钱报记者曾在这个年级做过“零起点”调查;另一批是杭州景成实验学校、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和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这3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共245人,112名“零起点”学生。结果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调查结果显示,如今“零起点”入学的孩子比以前要多了——三年前,一年级学生“零起点”的占30%左右,现在这一比例是45%。
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相比,“零起点”的孩子一开始容易掉队的是数学课,而相对容易迎头赶上的是语文课。到三年级后,语文期末考试,有40%“零起点”的孩子能挤进前三分之一,这一比例超过了非“零起点”的孩子;而在数学期末考试中,有35%左右“零起点”的孩子,暂时处于后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比非“零起点”的孩子略高些。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零起点”孩子的爸妈对学科类课外培训班不太感冒。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三年级,“零起点”孩子参加学科类课外培训班的人数比例,都要低于非“零起点”的孩子。
简单说,经过两年半在校学习,“零起点”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要明显大于非“零起点”的孩子,优秀率反而更高。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卖鱼桥文澜校区三(1)班班主任李路奇分析说:“因为从来没学过,所以‘零起点’的孩子上课特别认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善于倾听,尤其是女生。反倒是一些学过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容易骄傲,经常会走神。两者一对比,前者进步肯定要快得多。”
“零起点”孩子的爸妈,知道自家娃和其他孩子比有差距,因此会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能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花更多的时间,努力肯定有成效。“而且老师也会特别关注这些孩子,再加上家长的努力和孩子的上进心,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拉近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三(5)班班主任江敏说。
当然,“零起点”孩子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一段过渡期,要持续一学期或者更长,但最迟到三年级,很多人和非“零起点”孩子的差距,就几乎看不出来了,因为后者的“老本”吃光了。过渡期内,“零起点”孩子的自信心会明显偏弱,需要爸妈支持与鼓励。
当然,“零起点”的孩子还有不少掉队的。
“一是因为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天赋’;二是因为教养方式。”三(3)班班主任徐雯说,“‘零起点’的孩子分两类。一类是爸妈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认可超前学习,刻意选择‘零起点’,但这些孩子其实在行为习惯和课外知识储备等方面,非常优秀,容易冒尖;另一类是爸妈放任不管导致的‘零起点’,这些孩子入学时,连一些基本常识也不知道,比方说,不认识水仙花,也不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这些孩子入学后,成绩等各方面就容易拖在后面。”
徐老师认为,“零起点”不等同于“零基础”,爸妈的确不用提前教学科知识,但一些基本常识和行为习惯,还是应该从小培养,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不要错过黄金期。
2014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同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省厅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9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家长“抢跑”太厉害了,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让他们学拼音、学算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种盲目拔高现状,应该得到改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