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城市疮疤”揭了 故土记忆犹在
2017年03月31日 09:38:19 来源: 杭州日报

  漏夜排队,裘炳奎不是为了抢新房,而是签约腾房。

  3月29日上午,西湖区武林村文三巷地块搬迁集中签约正式启动。

  集中签约,安排在西溪街道文化站。“按照街道的规定,早签约早选房。”守了一晚上的裘大伯,一大早第六个在协议上签字。

  “终于要搬了,苦日子熬出头了。”裘大伯高兴地说,这一天,他们盼了十多年。

  截至昨晚,49户居民中的48户完成签约——这个藏在城西闹市里的城中村即将成为过去。

  城西文教区藏着一个城中村

  马塍路上,藏着一条狭长、喧闹的文三巷。顺着巷道走50多米,就到了武林村文三巷地块。

  这一片小巷,好似被城市遗忘的角落——1米多宽的巷道,路两边密密匝匝的砖混结构旧宅,自搭自建的小阁楼、小阳台举目可见,路面坑坑洼洼,半空中电网交错,周边缺乏基本的公共配套设施。

  无法想象,在高楼林立的城西文教区,还有如此破旧的城中村。

  “这里恐怕是整个西溪街道基础设施最薄弱的地方了。”武林村经合社负责人鲁国伟说,武林村曾隶属于古荡公社红旗大队三队,1999年撤村建居,归属西溪街道文天社区。由于配套缺失、房屋破旧,这些年居民陆续搬出去了,把破房旧屋租给外地人。

  “整个文三巷区块共49户人家,却住着1000多租客,他们有的把晾晒的衣服直接搭在电线上,还有的乱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

  鲁国伟说,由于巷子窄,消防车、救护车根本不能进出,安全隐患之大,可想而知。

  家住文三巷28号的裘炳奎,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天。“我们这里地势低,逢雨必涝、污水横流,大家不得不趟着水走。”

  “早日用上管道煤气”,“下雨天不用担心下水道溢出”……居民们对片区综合整治的渴盼日益强烈。

  高楼下的暗区即将“点亮”

  今年,借着“美丽西湖行动”的东风,文三巷地块搬迁工作明显提速。

  在西溪街道文化站5楼,入口处竖了一块一人多高的搬迁工作进度表。这两天,涉及搬迁的49户人家陆续赶到这里,签下大名、门牌号以及签约时间。

  “现场材料审核、解释政策,基本上10多分钟一户,整个工作还是相当顺利的。”维持秩序的文三巷地块拆迁办负责人吴克前说,这两天,西溪街道主要领导在项目指挥部坐镇指挥,现场协调问题;项目拆迁办、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人员各就各位,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两天下来,签约工作基本完成。吴克前说,这个结果,他们并不意外。

  “拆迁前我们一家家地跑,充分沟通,把政策、条款、方案,一条一条告诉大家,一碗水端平。”

  “再发动党员和村干部,让他们从自己、从身边的亲戚好友开始动员。”

  “居民的一些合理诉求,我们也充分考虑。比如,帮居民子女迁户口开证明、适当延长居民的腾房时间等。”

  按计划,4月15日之前,文三巷地块将全部腾空拆迁,之后进入做地平整阶段。

  这块地的用途,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带的公建设施将日趋完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大大提升。

  可以想象,高楼大厦之下的暗区即将“点亮”。

  留住武林村的小巷故事

  眼看着文三巷地块要拆了,居民们将各奔东西,文天社区的工作人员这些天陆续走进居民家,倾听并记录他们的小巷故事。

  坐在文三巷内的月红超市里,家住文三巷12号的马云潮跟社工小陈热络地聊了起来。

  “上世纪70年代,我搬到武林村的时候,这里都是茅草屋,喜酒也是在丈母娘家的草棚里办的。家门口的这条路以前叫机耕路,其实就是田埂,种了一大片稻田。”

  “我学的是建筑手艺,婚后找来石灰渣和煤渣,自己烧砖头造房子,从架构到垒砖,从垒砖到刷墙,再到最后门窗的安放,三间小平房盖起来了。”马云潮不无得意地说,到上世纪80年代,我的房子算是这一带首屈一指的豪宅了。

  第一家旅馆、第一家超市……文三巷里,还有各种值得回味的故事。文天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这些小巷故事整理出来,留住武林村美好的故土记忆。

标签: 地块;居民;小巷;城中村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