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大心理系老教授花40万元买非法保健品
幡然醒悟后 写了一本心理学著作提醒老年人防骗
2017年04月27日 09:12:4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韩宇挺

  黄阿姨在视频中讲述自己购买非法保健品的经历

  她说老人容易被非法保健品忽悠,主要缘于四个心理因素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太孤独了

  这几天,87岁的浙大心理系老教授黄秀兰突然成了网络名人——网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视频,是老人讲述自己多年来“入坑”的切身体会,先后花费40余万购买了各类渠道不正规的保健品。

  昨天,快报记者和老人聊了很久。

  黄阿姨退休后,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广州,她说,很怀念和丈夫在杭州的日子,难忘那些多年来“被坑”的经历。

  前几年,她幡然醒悟,写下了一本心理学著作《心理健康活百岁——延缓衰老的策略》。其中专门讲到了防骗指南,她用心理学的角度,善意提醒老年人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黄阿姨几年买了40万元非法保健品和保健器材

  曾遇到过推销员扑通跪下来喊妈

  黄阿姨现在的家在广州海珠区,退休前,她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家庭条件不错。

  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退休后,阿姨一直有买保健品的习惯。从数千元的心脏药、上千元一小瓶的营养液,到6万元一台的“频谱屋”,她说花起钱来几乎从不手软,多年下来,花在保健品或保健器材上的钱,超过40万元。

  “我的爱人是得癌症去世的,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黄教授说,后来她只要听说这个药可以增强免疫力,可以抗癌就买来吃,保健器材只要人家说好,她就买。

  阿姨说,自从自己得了糖尿病后,听同事说起打针可能会对身体有副作用,就开始吃起保健品。

  非法保健品公司的那些套路,这几年她也没少体验。她说,那些推销员最擅长打亲情牌,叔叔阿姨叫得好甜。有一次她去听课,台下坐着一两百个老人。台上一个卖虫草的女经理,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说从小失去父母,听得老头老太们热泪盈眶,还有老人主动上台给她送纸巾擦眼泪。

  情到深处,那个女经理扑通跪下来,喊大家“爸爸、妈妈”。好多人被感动了,5000元一份的虫草保健品,有100多人下了单。

  另外一招就是送小礼品诱导老人上当。满大街发传单,说只要去听课可以免费领鸡蛋,还不是一口气给你,分成第一天5个,第二天10个,第三天15个。老人在家反正没事,就去听了。这三天下来多半会被套进去。

  黄阿姨说,这几年除了鸡蛋,自己还领过柴米油盐各种礼物,免费旅游、免费请吃饭、免费喝早茶、免费送肥皂牙膏……最后肯定没啥好事。

  业务员们还会给听课的老人备案登记,有没有经济实力、买东西要不要经过儿女同意、有什么病史,都记得清清楚楚。

  像黄阿姨这样有钱又担心身体的老人属于“重点客户”。一次她发现自己受骗,称没带钱不想买了。对方说,可以先随便付一点,到时候送货上门。

  结果第二天对方真的打来了电话。黄阿姨连忙谎称自己出国了,想不到20天后,业务员竟又找上了家门。

  除了死缠烂打,有的业务员还会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黄阿姨说,她有一次花一万多块钱买虫草酒,对方说太重了,可以先寄存在他们那里随时来取。谁知后来有一天就突然关门了,“我还有六瓶虫草酒没拿回来。”

  黄阿姨说 老人买保健品有四个心理因素

  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太孤独了

  黄阿姨说,上当受骗和知识文化没关系,有时学历越高、条件越好,反而越害怕死亡,越恐惧。

  “吃了这么多保健品,我觉得其实没什么效果,我毕竟是知识分子,能够看出其中的一些猫腻。”老人说。从2013年开始,她开始写文章,以亲身经历,并结合自己的专长,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老人为什么愿意买保健品,甚至很多时候明知上当还要买。

  黄阿姨分析,老人买保健品,有四个心理因素。

  一是出于期待心理,总希望保健品真的能够控制或治好自己的老毛病;

  二是缘于恐惧心理,人老了,总会有种担心,担心某种疾病严重起来导致重病甚至死亡;

  三是从众心理,她参加过不少保健品公司组织的“讲座”,总觉得那么多人买,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四是名人效应,各种号称“首长”专用的养生品,觉得不会有错就买了。

  黄阿姨说,一次她听业务员介绍,说有一种药剂是从100年的松树上提取的,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才能享用。一般人只能吃到10-20年松树上提取的,她一听就买了15万元。最后还是在儿子的干预下退回了款。事后回想,很多保健品号称“稀缺资源”、“特供”,其实都是假的。

  黄阿姨坦言,除了这几种心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缘于老人的孤独感。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对于老人而言,很多儿女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不能时时陪着,再加上对健康的渴求、对疾病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她感叹。

  黄教授自己就有体会,她有一段时间生病,那些熟悉的保健品业务员,每天一个接一个轮着来看她,每次来都带着水果。“这样的伺候比女儿还亲热,你好意思不买他的保健品吗?”

  这本书一直写到了2015年,黄阿姨把10万字的底稿汇编起来,集结成一本书《心理健康活百岁——延缓衰老的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老人的生死观,分析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

  目前,这本书已印刷再版两次,很受一些家庭和老人欢迎。

  “坑老”有套路

  黄阿姨说,这些年来,她逐渐发现了保健品销售的一些猫腻,不少非正规保健品的营销员,都有一套“坑老”的套路——

  1.请来“专家”演讲诱导、巧舌如簧,或者用点小恩小惠吸引你,让你占小便宜吃大亏。

  黄阿姨曾经看到电视上有“专家”卖风湿药,还号称药是三代祖传,结果媒体曝光称“专家”是临时演员扮演的。阿姨说,她自己参加保健品讲座也能发现破绽。有一次,她参加一场保健品讲座,对方在卖一种养生酸奶,号称功能媲美骆驼奶、企鹅奶。“我一听就有问题,企鹅不是哺乳动物,怎么会有奶呢?所以我当场就提出了,讲课的人也只好转移话题。”

  2.号称是稀缺的产品资源。声称“特供”,或是“首长”的“保健医生”开发的。

  黄阿姨说,“有一次我买了一种号称日本风行的保健品,结果我让在日本留学的孙女去查,发现日本根本没有这回事。”

  她告诉记者,经过媒体报道和相关部门查处,一些老人也知道很多保健品不可信,如果你问营销员为什么还要继续推销。“他们总会说,有的保健品是有问题,但他们卖的保健品绝对没问题。真真假假,老年人也无法判断。”

  丈夫龚浩然也是浙大教授

  夫妻俩在国内心理学界很有名

  黄阿姨说,自己和丈夫在1980年调到浙江工作,先在老杭大教学,后来又到浙大,到退休在杭州一共生活了十二年。目前,她和子女在广州生活。

  她说印象里,杭州是一个特别美的城市,现在在老杭大的旁边自己还有一套房子,儿子还在萧山为她买过一幢别墅。

  上一次回到杭州是2014年,阿姨说,她最近正打算“五一”之后回杭州再走走,浙大有可能给她的先生办一个诞辰90周年的纪念活动。

  说起黄阿姨的先生龚浩然,在国内心理学界也很有名,同样是浙大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老人相继退休后,继续从事课题研究,着手翻译《维果茨基全集》。

  “当时《维果茨基全集》在国内没有译本,因为涉及许多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好翻译。出版社找到我们的时候,丈夫没犹豫就答应了。”黄阿姨说,开始翻译的第二年,丈夫就去世了,她继续完成了后面的工作。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高度评价两位老人,“是中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的开创者,也是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的开创者,为我国心理学,特别是苏俄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黄教授已出版《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精要》、《心理健康活百岁——延缓后衰老的策略》、《告别肥胖与糖尿病》等书。

标签: 保健品;阿姨;非法;心理学;保健器材;心理健康;心理因素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