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根生站在胡庆余堂的“戒欺”匾前(资料照片)。 记者 沙德安 摄
浙江在线7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方臻子 李知政 章卉 白丽媛)斯人逝去,西子含悲。7月4日,一座城在怀念她的一位优秀儿子。
江南药王、国药工匠、功勋浙商、改革常青树……众多称号集于一身——冯根生,中国青春宝集团的创始人,4日4时16分,溘然长逝,走完了83年的人生旅程。
30多年前,中华民族作出改革开放命运抉择的惊涛巨浪,把他送上潮头,从此奔竞不息,书写一代传奇。戒欺祖训、拨正商道,国药新生、筚路蓝缕……斯人虽逝,却留下了一部改革创新的人生巨著,述说着浙商精神永葆青春的秘密。
“戒欺”匾下第一课
人无信不立。
冯根生人生中的第一个经典时刻,发生在1949年1月19日。那天,小学毕业才4天的冯根生,穿上祖母新缝的长衫去胡庆余堂当学徒。冯根生生前不止一次回忆过他进胡庆余堂的“头一课”:“父亲领我进去,拜过经理拜师傅,拜过师傅拜财神,要叩九个头。后来经理领我到后厅,手往墙壁上指指,说:‘仔细看看。’这是胡庆余堂最最重要的宝贝。是一块匾,有两个大字‘戒欺’和一篇短文章。但这块匾,我确确实实是头一回见到,是胡雪岩的真迹。经理跟我讲了其中的道理,讲‘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做学徒的头一课,就是诚信教育。”
4日16时,记者穿过两侧摆满花圈的小道,来到了冯根生的家中,次子冯羚在灵堂前招呼着冯老生前的挚友和老员工。“在父亲众多人生感悟中,他提得最多的就是‘戒欺’。做人如此,做企业同样如此。此外,他还经常拿自己做学徒时候的经历来教育我做一个‘戒欺’的人。”冯羚告诉记者,外界只知道冯根生是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却不知道成为“江南药王”的传人并不容易,除了要潜心医术外,胡庆余堂还会用特殊的“考验”来筛选弟子。不知从哪天起,冯根生经常在扫地时捡到钱,他每次都将捡到的钱交给师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后来,他才得知是师傅一直在用“钱”来考验他是不是一个诚实和有德品的人。
“诚信戒欺是我的规则,也是浙商精神的灵魂。”冯根生曾说。100多年前,胡雪岩的庆余堂就已探索出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到长远的成功路子。而作为胡庆余堂传人的冯根生,又将“戒欺”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上,建立起适于现代市场要求的经营体制和企业文化,将青春宝打造成为诚信的“旗舰”。
“我与冯根生相识、相知60年,他是我最为尊重的优秀企业家之一。”原省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博文忆起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当时,冯根生从福建考察返杭,看到胡庆余堂国药号门前排着长队,69岁的老人不顾旅途劳顿,连夜赶到国药号现场办公,召开高管紧急会议。当了解到公司生产的抗“非典”药一天就出药3万余帖,而配方急需的金银花、野菊花等中药材供价格飞涨,他当即向市民作出承诺:哪怕原料价格涨100倍,也决不提价一分。
白手起家“冯厂长”
1982年,“青春宝,葆青春”成为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而冯根生也得到一个称呼:“中国保健品之父”。
冯根生热爱中医。在成为胡庆余堂“关门弟子”后,3年学徒生涯,他从每天凌晨5时忙到晚上9时,16个小时专心其中。2000多种药的品相、药性、配伍、功效烂熟于心,丸、散、膏、丹的制用也驾轻就熟。满师后他又站了两年柜台,撮药配制当不在话下,此后又煎药两年,每天300帖,10多万帖药从他手中出去。一名“国药工匠”在胡庆余堂中成长起来。
然而,传统中药的手工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1972年,在冯根生带领下,胡庆余堂位于杭州西郊桃园岭上的“驴皮车间”独立建厂,这就是青春宝集团的前身——杭州第二中药厂。几座破房子、一堆土设备、一个小作坊,没有国家投入,冯根生带着全体职工努力拼搏,终于使这座破旧的中药作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中药企业之一。
在杭州,有个关于中药的有趣现象:每天,有不少参观者到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参观,在这个昔日名震全国的“江南药王”旧地,感受传统制药工艺;另一边,在现代版的“胡庆余堂”——正大青春宝的生产车间,近红外光谱应用于投料控制、生产中的中间体质量控制、清洁区设置的分散式多点尘埃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等,无不彰显着中药生产工艺的现代风采。
很多80后、90后或许不知道“双宝素”。上世纪80年代初,“双宝素”是中国最风靡的保健品。当时,在青春宝集团的前身——杭州中药二厂门口,全国各地经销商开来的车子排起长队,人们揣着现金来找“冯厂长”。当经销商们看到冯根生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这些保健品,并且冯根生自己也吃时,更多订单纷至沓来。接着,“青春宝”也横空出世了。其后,无数保健品纷纷涌现,又陆续倒下,而冯根生的“青春宝”却经历30多年风雨依然“青春”。
“冯老一生致力于我囯民族医药的发展,艰苦创业,呕心沥血,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在中医药产学研的众多领域卓有建树,成绩斐然,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他不仅为胡庆余堂、正大青春宝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浙江医药产业和我囯中药事业的腾飞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行业旗帜、改革勇士、创新先锋。”赵博文说。
对于中药,冯根生是真心喜爱:“我太爱中药了,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胡庆余堂出身,国药不兴,我人生不畅。90年代初一个外国老板出几百万美元的年薪叫我去搞中药,我拒绝了,因为那是出卖祖宗的。”而胡庆余堂,也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他走到人生的尽头,仍保留着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位。
企业改革弄潮儿
冯根生是企业改革的风云人物,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实践者。他的身上,浓缩了一部“中国国企改革发展史”。
1984年,在全国还没有实施厂长负责制之前,他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
1996年,冯根生的青春宝集团兼并胡庆余堂,成为中国国企改革史上的经典一幕。一位老记者深情回忆起了那一刻充满自信与豪气的冯根生:“1996年11月7日,冯根生打来电话说,我准备明天在胜利剧院给他们(胡庆余堂)中层以上干部开个会……他5分钟的讲话,掌声超过5分钟。”
1998年,青春宝改制,冯根生必须持有3%的股份,折成人民币300万元。但以冯根生的收入根本买不起,于是引发了著名的“冯根生难题”。为了改革成功,冯根生向银行贷款270万元,再加上家庭所有的积蓄30万元,买下了股份,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冯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在他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均表现突出。包括产品创新、经营模式、企业管理、产权制度各个领域的创新突破,他都走在前列,在浙商群体中、在行业中很多时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的精神,在老一辈浙商中非常难得,值得新生代的浙商去继承、去发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