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滨江建区20周年侧记
2017年07月06日 08:17:18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万光政 杨蓥晖 李婷婷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

  入夜的滨江,11公里最美跑道人气逐渐喧嚣,或跑步,或骑行,或驻足,成为居民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但似乎很少有人记得或者知道,就是脚下这条红蓝相间的跑道,在1997年7月9日还是钱塘江防洪大堤的时候——滨江建区挂牌的第二天,就被江水倒灌了进来,淹了农田和厂房。

  彼时的尴尬,与如今江堤岸边的万家灯火相比,似乎成为20年间滨江向上生长的隐喻——从荒凉滩涂到现代都市,从农业三镇到智慧新城,一个拥江发展的励志故事,跃然于杭州版图之上。

  20年前,当绿皮火车缓缓驶过钱塘江大桥时,很多人知道,这是杭州要到了——那时候的滨江之于杭州,只是一个过境的符号和城外的乡村,一条钱塘江,不是天堑,对滨江的居民来说,心理距离却胜似天堑。

  而如今,“00后”的孩子们早已不知浙江第一码头鸣笛而至的渡轮为何物,三桥、四桥,地铁一号线,“嗖嗖嗖”就到了星光大道,也“嗖嗖嗖”就到了武林广场,隔江望城而难达,已成过往。

  有30多万人,现在常住滨江,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通勤于钱塘江的两岸,滨江之于他们,已是家,或已成乡——这在2001年时有点不可思议,也是在这一年,占地461亩的彩虹城开建,成为杭州首个跨江发展的大型居住小区。不过,当年这个孤独立于江岸边多年的楼盘,如今周围矗立起更多高楼大厦,一盏明灯,就是一户人家,一处心安之所。

  20年前的滨江,12万人口源于农村却向往城市,这在当年,好像是“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般的设问与假想,现在,梦想却真的实现了。

  最近3年间,滨江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土地重构。滨江区委书记詹敏说,“作为杭州的新城区,我们源于农村变革,为城市而生,滨江的发展,征迁是绕不过去的坎,滨江的三改一拆,关键在于拆迁。”

  以前的江二社区——这是多数滨江城中村的模样和缩影,一幢幢起码高于三层的小楼房,被几十个人分租嘈杂而住,推门而出几十米之远就是菜地。这种城市和农村夹杂相间的双面生活,也随着滨江产城融合的步伐而远去——如今,江二社区建起了江二公园,成为城市绿地新地标。

  同样在这片过去多年间拆与待拆的土地上,浦沿街道的新生村,“种”下了中控科技和华三通信;长河街道的江二村,“种”下了阿里巴巴、网易;西兴街道的共联村,“种”下了海康威视和吉利控股……

  这些企业如今被人津津乐道之处,不仅在于资本市场的高市值,更在于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且毫不逊色的“国产能力”——这似乎也是2002年时,高新区和滨江区“联姻”的初衷,并从此有了高新区(滨江)的名号。

  如果以亩产为单位计算,如今滨江每亩地800多万元的GDP产出,让滨江多年坐稳全国高新区六强之列,势头之猛,又有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往回想,这个当年只有一方轮渡和一座大桥才能抵达南星桥、西湖边、武林门的地方,如今却成为杭州“最国际”之地,并被赋予“国际滨”雅号,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而产业之壮大,终究与城市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20年间,滨江每一处黑暗地方被逐渐点亮的影像一般,从最初楼盘斑驳灯光到江岸线被彻底照亮,及至如今气势磅礴闪烁在写字楼之上的灯光秀,这似乎很难分清,到底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重构了这座城市,还是布局在这里的产业,改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不过,住在这里的人,并不在乎这些深究到本质的提问——就像阿里巴巴、网易的员工,在海创基地的创业者们,以及更多的新滨江人,他们已经习惯在清晨或者夜晚,跑步在红蓝相间的最美跑道,无意中成为生活在滨江的一分子。

  此前,詹敏说,“滨江这个城区,要有家的情怀。所以我们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你追求的‘诗和远方’在哪里,家永远是一个人的归宿和心灵的挂念。一个地方,只有让人把心安下,这个地方才有情怀;一个人,只有把心安下,他才会为这个地方不懈奋斗”——而在滨江设区20周年、高新区和滨江区合二为一15周年之际,“心安吾乡”的情怀,却成为滨江新城再次出发的起跑线,就像最美跑道那样令人心生欢喜和向往。


标签: 钱塘江;新区;杭州;跑道;阿里巴巴;滨江区;大桥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