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97cm*230cm
王怡新,2010年毕业于美院附中,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师从尉晓榕教授。其《浅谈中国人物画中的戏剧性效果》获2014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2014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奖金奖并被中国美院收藏;《空教室》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
(恒庐美术馆推荐)
王怡新自述:画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成为自我的延续和补充。画,是最真实的。我很感激上天赋予我会作画的能力,从心理学和美学上说它是一种弥补,在现实和梦想中获得一种平衡。画画有快感自然会上瘾,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一有刺激就能把它付诸实践,这是一大乐事。自己的画被人欣赏抑或指手画脚也是一大乐事,我从不低估观者,画画跟作诗一样,一幅作品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的,观者的联想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作品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一成不变。所以画画这件事对我来说就轻松很多,“古今”“中西”“写生”“想象”“水墨”“色彩”自由生发和通融。
我们的生活可观可感,季节变,万物变,人的感受亦随之而变,在飞逝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中截取片刻,赋予它永久而清晰的存在,当然,这种瞬间是综合的。无论它是美丽的丑陋的,首先是真实和真诚,更希望自己持一种温情的态度感知和呈现身边的美好。它是某个场景,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种形式。比如《春》,标题来源于波提切利的《春》,它是一种形式的感觉,未完成感、律动,人的律动,光阴的律动,生命的律动。把生活中的种种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转换,从混乱中划出美得意象来。
【藏家说】
她用画笔静心和绘画对话
看她的画,可谓用心用自我的方式表达。古今,中西,写生,想象……笔下有浪漫有烟火有尘事,她用画笔叙述。有“取法乎上”的真心,“志存高远”的画名,静心和绘画对话。古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我想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山,在山林里她自由表达,自得其乐。表达自己不一定完全是快乐的,可过程应该是享受的。
——自由职业 陈雯
驻足画前 嫣然一笑
每次看到怡新,一种春风拂面,天真烂漫之感扑面而来,等看到她的画时,“赤子之心”这四个字便跳跃着冲口而出。
何谓“赤子之心”?我想是对万事万物永葆天真诚挚,纯净天然的感情。她喜爱小动物,被小动物由“单纯”的而产生的美吸引,所以她笔下的万物,总是生机勃勃,欢欢喜喜,不加一点修饰,没有一丝造作。
她的“赤子之心”还在于她对生活的美好信念。所以当你驻足于她画前,就能充分感受到她笔下的那份轻快自如,洒脱无邪,继而嫣然一笑。能打动人心的一定是美好纯洁的心灵,艺术也是如此。
——自由职业 王超
【师友说】
看怡新的画,温暖而又轻松
看怡新的画总是舒畅又提神,有一股不着痕迹的巧劲儿,在笔墨中延展开。在层叠、宛转的线条包裹下,一切都是温暖又轻松的,有少女的躯体、裙装、眼神,有小动物的活灵活现,有花、果、叶、一片天……即使是五彩斑斓的杂物之间也存在妙趣横生的默契。
作画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刻意的事,她做到了将自己的感知、所想自然而然地寄于笔下,因而在看画者不经意间,那些快乐、惬意、情思、感悟已然渗入思绪。画作为她的语言、她在画中选择的语言,既是真实的,也是聪明的。
——纽约大学博物馆学硕士 吴伊扬
在她的画里,生活变得好玩
王怡新用恣情的书写勾画着日常生活里的细节趣味,她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将被忽视的现实碎片凝固或重组,使之成为值得玩味和解读的视觉空间。在她的画面里,生活变得好玩起来,时间放慢,不时有清风流过之感,大抵是因其潇洒流畅的线吧,自在怡然。
——策展人 梁庆
那些“偶尔”,才是最真最鲜的东西
她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笑起来有月牙般的眼睛,我喜欢她,后来又去看她的画,文静理智,偶尔也不羁放纵;常常“心慈手软”,偶尔也不管不顾;会认真“经营位置”,偶尔也会犯点迷糊,然而那些“偶尔”才是最真最鲜的东西,不是吗?
——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 李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