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寺街区效果图
十三湾巷的居民坐在老房子前谈未来
肉联厂的香肠 露天菜场的千张包 近江海鲜市场的皮皮虾……
城中村改造,拆的是“村”,造的是“城”,华丽的转身后,是杭州打造城市国际化、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城中村改造,还只是“简单”的一推而平,之后就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吗?
这样的想法早就“out”了。如今的城中村改造,更多的要求是挖掘片区的历史脉络,建设都市新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杭州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
作为今年全市要打赢的“六场硬仗”之首,据杭州市城改办数据,全年计划征迁34468户,截至7月14日,全市已完成丈量37717户(109%)、签约28248户(82%)、腾空23917户(69%)、拆除18462户(54%)。
这些未来的“都市新区”现在如何,将来有怎样的规划发展?
昨天,杭州市城改办组织的“城中村改造,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活动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都市快报将带着大家陆续走进杭城各区县市,向大家介绍城中村的前世今生。今天,第一站,先去上城区看看。
望江门外曾是承包杭州人“吃”的地方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
提到望江门外,老杭州们会先想到肉联厂的香肠,露天菜场的千张包,近江海鲜市场的皮皮虾,胡雪岩故居旁的小龙虾……
早年间,望江门外菜农多,农民每天都要挑着菜担儿从望江门进城。江边交通往来便利,商贩也乐于在此落脚,逐渐形成了各种民间美食集聚地。后来,肉联厂、罐头厂、面粉厂、食品厂等都陆续落户望江门外,可以说,望江地块很早之前就“承包”了杭州人的“吃”,有着最地道的杭州味道记忆。
聚集的人多了,环境变得有点乱。
大家印象中的望江老城有着密集的违章建筑、破旧老房子、棚户区,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卫生条件都让人摇头。特别是海潮社区附近,因为地势低,下水系统老旧,一到下大雨,就水漫金山,污水经常没过膝盖。
“我们小区原来有个邻居宝根,做的瘤芥菜是全杭州最好吃的。杭州大部分农贸市场的瘤芥菜,都是从他这里进货的。每次腌菜,最怕就是碰到下雨天淹水,十多个快一人高的大桶,都要搬到2楼来,吃都吃力死了。我们都去帮忙的。”原本住在海潮路43号的陆奶奶现在住到了同样住在望江门的儿子家,看着老房子一点点推平,废墟清理干净:“听说我们这一块要恢复海潮寺,全都要修成河坊街那样的老房子呢。”
部分毁于1937年战火
天王殿成为中策橡胶厂仓库
杭州要复建海潮寺
陆奶奶说的海潮寺,曾经就在望南区块,是明代构建的庙宇。据明吴之鲸所编撰的《武林梵志》卷二记载:镇海禅院,在永昌门外的仁和县会保四图,临江为刹,俗称海潮寺。与灵隐寺、净寺、昭庆寺齐名。
海潮寺下院毁于1937年的战火,只留下天王殿,后来成为中策橡胶厂的仓库,隐藏在橡胶厂的东北角,只剩下周边几株近500岁的参天古樟,依稀还能看出曾经的辉煌。
2012年,杭州市规划局计划在钱塘江的南北两岸复建海潮寺,分为海潮南院和北院,与台山摩崖石刻,形成“三点一线”景观带状格局。
“我们在城中村改造摸底的时候,在橡胶厂内还发现了两三口曾经属于海潮寺的古井,这些都是历史文化脉络的见证者。”望江新城联合党委书记、望海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波表示,目前,海潮寺原址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已批复,规划将海潮寺文化街区建设成杭州向世界展示禅文化和杭州派休闲文化的窗口区,杭州上城区文创产业和休闲商业的国际发展平台。
朱波介绍,街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其中海潮寺1.4万平方米,由禅意寺庙和杭州院子的建筑风格组合。规划沿海潮寺周边,寺庙的重建尊重原有的文化性,寺庙与望江里的空间环境应实现空间融合,无缝衔接。
老望江正在脱胎换骨
望江新城将是连接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重要一公里
望江区块要焕然一新,离不开市民的配合,望江街道目标完成征迁5000户以上,现已完成了征迁3100户,8个地块已经清零。在这个过程中,望江街道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新路径——
比如严格按照程序来发放“征收令”,凭证拆迁;通过“民生议事厅”、征收自治小组等平台,做好群众工作。
还测算好货币安置、异地安置、回迁安置“三笔账”,让住户对安置方式的利弊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大大提高了货币化签约比重,为望江街道发展腾挪了宝贵的空间,群众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杭州人记忆中的老望江正在脱胎换骨,截至目前,区块内已入驻企业3500余家,2016全年信息经济增加值总量达19.51亿元,同比增长124.98%。这里将是上城区拥江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建设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平台,是连接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的重要一公里纽带。
上城区1700多名干部投入城中村改造
全域化完成城中村改造,是上城区今年打响的“四个全域化”攻坚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先后抽调1700余名党员干部驻点攻坚,新提拔区管干部全部充实征迁一线,经过近六个月的奋战,全区已完成征迁签约3086户,基本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望南区域基本完成清零。
上城区是杭州的老城区,涉及城中村市民663户,分散在25个地块中,无法做到整村拆迁。再加上上城区城中村地块建筑密度极高,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涉及征迁的1.8平方公里地块内,就有1.6万余户5万多人。比如十三湾巷的“青田同乡会馆”,最多同时住过20多户居民,每个居民人均占地只有两三个平方米。
十三湾巷位于惠民路上,现在还住着96户居民,成片的老旧房屋特别突兀,也是清波地区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块“短板”。
“这里的房子大都建设在民国期间,木质结构,泥土地面和砖墙,年久失修透风漏雨。也没有厕所,用的是痰盂,没有厨房就在天井里搭建一个,火灾隐患多。”清波街道现场动迁分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
7月11日,清波街道十三湾巷周边地区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了网签程序。几天内,网签的户数就达到了50户,签约率一举超过50%。为了帮助居民们早日实现搬迁梦,每次入户前,工作人员都会准备多套预案,对居民进行答疑解惑,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为住户分析安置内容,提供最合适的补偿方案。
“我们还想着,最后拆之前,请原来的住户回来,在老房子前拍照留念,以后每年都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坐下来聊聊天,聚聚会。”清波街道工作人员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