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师大行知学院: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开辟就业绿色新通道
2017年07月19日 10:13:07 来源: 都市快报 胡争 郑淑钱 魏欢

  盘石网盟董事长兼CEO田宁在行知学院讲座

  开设跨学科复合培养班 与企业联手办特色班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2015年毕业的“珍珠妹妹”赵珂在校是十佳歌手、电商达人,现在是珍珠电商公司总经理;2009年毕业的王鹏,在校是“红五环班”成员,现在是一个年产值1.2个亿团队的负责人……他们都曾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学生。高中时期,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异,但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当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可以说,本科四年是一个人能力塑造的最关键时期,选一所软硬件都不错的学校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学院会给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就业非常有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招生负责人陈老师说。

  行知学院立足“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为社会输送“实基础、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奖项200余项。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7%,而且,行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都很欢迎。

  行知的毕业生,到底有什么优势?

  开设跨学科专业复合培养班 学生可学习两个专业 但不增加负担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限于单专业的精通,而是越来越强调多专业的复合能力。不少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都苦叹“大学时没能学广一点”,可事实上,碍于时间精力等因素,大学时期再掌握一门新的学科专业知识也不容易。

  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想提前规划修读第二专业来提升自己,但修读第二专业有许多限制,并不能任意发挥。

  考虑到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行知学院走在前列,通过优势专业跨学科复合,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通过开展就业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等,强化市场岗位信息趋势分析,重点走访调研行业,加强专业改造,推出ACCA课程(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复合班、安恒网络安全学院、1+2+1卓越工程师等一系列有行知特色的人才培养新举措。

  目前,学院已开设跨学科专业复合培养班57个,拥有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

  以法学复合班为例,学院在保证法学主干课程基础上,用汉语言文学的部分主干课程代替纯法学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既能学习两个专业又不增加学分,不会增添负担。复合班的优势在于学了法学后,学生还能掌握不少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毕业时应聘成功的几率也大得多。

  校企牵手联合办班

  让学生更好接轨社会

  很多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而企业显然更青睐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让学生更好地接轨社会,行知学院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就业指导。

  开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就是学院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从2007年开始,行知学院就与企业联合办班,并冠以企业名称,目前已开设“华鸿班”“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步阳班”“浙商期货班”等45个人才培养特色班。校企双方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让企业相关人员进入学校与课堂,让老师和学生走入公司、工厂与车间,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而且,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招聘信息,每年学院都要举办几十场大中型综合招聘会,接待招聘单位800余家,举办专场企业招聘宣讲会30余场,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8073家,提供就业岗位16000个。应届毕业生不走出校门就能方便地搜索岗位,低年级段学生也能提前试水,调整学习方向。

  “就业动车行动”是学院就业工作的另一个特色项目,学院动员低年级学生寒假期间对全省90个县(区)的人才交流中心、重点企业进行登门走访,了解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和用人需求,每年搜集就业信息岗位5000多个,提供给大四毕业生,让毕业生就业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院还专门成立“就业名师帮扶指导工作室”和“就业工作坊”,20余名经过认证的就业指导教师,从职业发展理论和求职技能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手把手辅导。

  从2009年起,行知学院就聘请230余名企业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兼职当教授。兼职教授结合自身创业体会、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以鲜活生动的授课形式,给大学生在专业导学、创业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带来启迪,塑造出一个崭新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求职就业不是唯一出路

  除锻炼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行知学院也很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业。

  学院依托创业学院,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并成立校园网络创业平台“互联网+创客工坊”,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此外,学院还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为创新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学院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就业体检”(利用暑假进行生存训练,接触社会岗位,规划就业方向)等方式,迄今已与18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人才培养特色班45个,与多家知名企业联盟建成实习实践教育基地150余个。

  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张峻峰说:“学院将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进社团、做项目、拿学分’的机制,这种灵活的学分转换有助于我们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学院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孵化了许多创新创业项目。”

  学院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鼓励学生创业,使就业应聘不再是唯一出路。这一系列的做法和经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茅临生、陈加元、郑继伟三位省领导先后批示,认为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关做法可供各高校学习借鉴。

标签: 学院;行知;学生;毕业生;创新创业;培养;创业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