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漂流书亭: 书香杭州的诗与远方
2017年08月28日 06:36:1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吴蒂 陈欣 余雯雯 见习记者 杨子宸

13.jpg

  浙江在线8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蒂 陈欣 余雯雯 见习记者 杨子宸)人走,书走;人停,书留。

  一座书亭,无人看管。看书自取。它身侧一排文字:“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

  从2012年9月至今,在杭城的很多角落,城市阳台、快速公交车站、公园、社区,你都能看到一座座小书亭静静地伫立着。它们通体暖灰色或草绿色,顶着一片挡雨的篷盖,两扇玻璃门,打开是三层书架。亭眉木匾上,是书法家王冬龄手书的四个大字“漂流书亭”,遒劲有力。

  经过钱江晚报近五年的努力,在杭州,飘着书香的“漂流书亭”已达120个,书籍总投放量约10万本,成功换书8万多册,流通率约为80%,阅读人次超70万,平均阅读率赶超不少大型图书馆。

  总书记点赞

  这是很特别的文化交流平台

  2015年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乘中巴车来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当他走上城市阳台的时候,就看到了设在那里的其中一个漂流书亭。听说书亭对阅读的推进作用,他为此点赞:你们做得好,这是很特别的文化交流平台。

  这个被习总书记点赞的漂流书亭,是如何在杭州漂起来的?

  时间倒回到2012年。

  当时,钱江晚报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年均书籍阅读量大幅度下降,书籍都被闲置家中。

  恰逢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学习型城市”,为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公众阅读习惯,同时提高书籍的阅读率和利用率,钱江晚报与钱江新城管委会合作,开始了设立“漂流书亭”的尝试。

  漂流书亭是一个纯公益的项目,它设置在开放区域,并对所有人开放,唯一的条件是:你爱读书。

  就这样,2012年9月11日,50座漂流书亭正式在钱江新城启用漂书。麦家、莫言、苏童、阿来、舒婷等知名作家和诗人都带来了自己的书,成为书亭的“首漂者”。

  面对书亭,苏童边拍照边感慨:“书亭安放在城市景观带旁,这书看着就叫人舒心。”莫言也深有同感:“在江边吹着风,看看书,感觉很不错。”他还把图书漂流形象地比喻成“给书安上了翅膀,让知识能飞向不同的人”。

  70多万人次漂书

  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全城

  漂流书亭首漂仅一个月不到,钱江新城管委会公布统计数据,当年长假前七天,50个书亭收到捐书139本,漂出457本,漂进650本。漂书的人群中有不少外地游客,更有杭州本土以及其他地区的网络作家也参与到了图书漂流中来。

  2013年,1月,春运。漂流书亭接力的第一棒,交给了杭州城站火车站——那些挤在火车站归家心切的人们,要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耗上一整天,如何消解这份等待的煎熬?也许漂流书亭可以做点什么。

  1月26日,春运首日,钱江晚报与城站火车站合作,在火车站候车厅推出漂流书亭。

  意想不到的火爆。据统计,开漂一周,有近千书籍踏上回家路。漂流书亭在火车站受欢迎的火爆程度,让萧山机场也“眼红”了。当年6月,萧山国际机场T3候机楼漂流书亭也正式开张了……

  从此,漂流书亭这座“城市书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进了杭城,给人们的生活,添了一抹书香。

  在“大金球”上班的厨师陈冲林说,自从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有了漂流书亭,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班前去转一圈,“时间不长,就每天坐那里读个半小时,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什么书都看,特别喜欢看历史类的书,暑假我就带儿子来,一来是免费方便,二来也真觉得读书好,要给他养成好习惯。”

  渐渐地,漂流书亭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向了杭城各个角落。

  漂书五年间

  开启全民阅读“全民自发”新模式

  漂流书亭“书香飘满城”的这5年,是全民阅读的最佳践行,也开启了全民阅读“全民自发”的新模式——除部分有社区或志愿者主动分担管理和维护工作外,大部分书亭的运营靠的是自发捐书、自觉借阅、自发管理。“我们希望杭州既有‘满陇桂雨’,也有满城书香。”

  钱江晚报参与设置“漂流书亭”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种自发的流动,以最低成本实现书籍的有机更新,使公众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阅读体验,并学会“分享、信任、传播”。

  正如省委党校教育长陈立旭教授所说的,漂流书亭的设立,让市民“带一本书来换一本走”的理念无缝连接了大家的阅读需求。市民既是漂流书亭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书亭文化资源的享受者,这就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漂流书亭正是这样的一种“黏合剂”,给阅读安上翅膀,让知识飞向更多的人。

  一个人的讲述

  我是钱江新城建设管委会主任郑翰献。

  我记得,那一天是2015年5月26日,下午4点40分左右。刚刚十几分钟前还是阴天,突然大太阳又透了出来。这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乘车来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我那天的任务是当“导游”,全程陪同总书记参观钱江新城规划展示馆,介绍新城建设。

  走上城市阳台的时候,刚好看到,我就向总书记指了指那个主阳台Z-3号漂流书亭。我跟总书记说,左边是杭州的漂流书亭。

  他有些好奇,一边问了句“漂流书亭”?一边走近仔细观察书亭。我就向他解说起来,这是借用法国塞纳河边绿铁皮箱理念而建的免费书亭,以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的形式,传播阅读。

  听我这么一说,他马上就说,“对,法国塞纳河边这是一个文化遗产。你们做得好,这是很特别的文化交流平台。”

  这段场景后来在央视新闻联播里播出,默默伫立的漂流书亭一夜走红。

  马上,朋友圈里关于书亭的话题被热转,不少热心读者直接找上门要为漂流书亭捐书。有位退休的胡大爷,把自己收藏的1000多册书,都捐给了漂流书亭,他希望这些书籍能物尽所用地漂给更多的人。

标签: 书亭;漂流;钱江;城市阳台;火车站;书籍;书香;杭州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828295418993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