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为什么这位年近六旬的名校长,选择最苦最累的支教路
陈立群:我愿意成为“旁人”
2017年09月08日 07:26:5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

  浙江在线9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看完陈立群的一天,你是不是能够理解,这所黔东南州的县级中学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中发生改变。

  不过,更多人好奇的是,这位知名高中校长,为啥偏偏选了支教这条最苦最累的路?

  在陈校长忙碌的一天工作中,记者见缝插针地做了一次访谈。

  问:您为什么会来台江县民族中学当校长?

  答:机缘巧合。

  2016年年初,贵州的两位名校长,凯里一中的校长汪海清和安顺一中的董英华参加教育部主办的校长培训班。培训期间,每位学员会配备一名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我刚好是两位贵州校长的实践导师。

  按照培训班的要求,导师必须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一次调研。于是,2016年4月,我来了趟贵州。两位校长邀请我为黔东南州各县市中小校长进行免费讲座。来这里当校长前后,黔东南16个县市,我去过13个,已经讲了几十场,很受欢迎。黔东南的校长们跟我说,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听到的最好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收获很大。

  去年8月初,当台江县县长杜贤伟、赵凯明副书记他们来我家的时候,我刚出院不久。但看到他们写的邀请信言辞恳切,许多观念不谋而合,一番沟通之后,我答应出任台江民族中学校长。家里人都很支持,包括我90岁的老母亲。

  问:为什么放弃高薪聘请,选择了支教?

  答:当年我创办浙江省内首个“宏志班”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教育扶贫的理念和措施。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有获得潜能最大化发挥的机会。一个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予的智商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发挥,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帮助,不带有任何主观诉求,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只为其先天潜能能够获得最大的发挥,只为其人生的成功。

  所以,我愿意成为“旁人”。

  问:您的支教计划原定一年,期满后为何会留任?

  答:今年很多新高一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是冲着陈校长来的,我怎么能就这么离开?实在放不下啊。

  曾经有个孩子晚上十点发高烧,我赶紧送她去医院。隔天去看她,才知道这是个单亲孩子,妈妈在广州打工。尽管病得较重,孩子执意要求回校读书。我告诉她,学业拉下了,可以补,而生命只有一次。孩子哭着说,我不想自己将来还过妈妈现在过的日子。如此朴实又迫切的愿望,令我揪心不已。我就在心里激励自己,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这些苗家孩子走出大山。

  问:来这里一年,您主要做了哪些事?

  答:一开始主要是改造学校的硬件,规范学生的自修纪律和老师的上班纪律,出台和修订了一些规章制度等,并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即全寄宿制,现在主要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学校原来的硬件,我不敢恭维。第一次去看食堂后厨,吓了一跳,2000多名寄宿生和180名教职工就餐,竟然只有一口锅!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吃么?师生的营养能跟得上么?后来,我把一个食堂变成三个,从一口锅增加到六口锅,同时启用新宿舍楼,维修老宿舍楼,满足了全校3000多名学生的寄宿需要。

  另一个让我震惊的地方,是晚自修时的教室,吵得跟菜场一样。我马上对老师提出要求,晚上6点半要进班管理,纪律不好的班级要扣分,很快有了成效。

  这些管理措施到位后,我就开始琢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支教是暂时的,学校要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

  现在我把时间更多地花在了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志向、志气、志趣,还拟定了《台江民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用三个工程培养年轻老师。

  今年夏天,我组织了新高一游学团,让一群没坐过高铁的孩子去了趟北京。我还把老师送到杭州最牛的几所高中培训、听课,前八所几乎去遍了。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

  书里的世界更大,我每个月都会送老师一本书,让他们看了写读书笔记。结果他们不仅把书看进去了,文章也越写越好,好几篇论文在省里获了奖。

标签: 陈爸爸;贵州;校长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