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推进法治杭州建设 为加快建成世界名城提供强力保障
2017年09月19日 08:12:28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俞连明

  制图 / 焦俊             摄 / 记者   李忠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习近平

  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最根本成就。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自2006年部署“法治杭州”建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法治杭州”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鲜明有力的杭州素材。

  在新的阶段,于杭州而言,全面推进“法治杭州”建设,更将为早日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科学立法 为世界名城建设巩固根基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

  8月底,《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此举彰显的正是杭州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更好地建设“会展之都”的行动决心。

  不仅如此,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列为正式立法项目。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和发展,这在全国地方立法中还是首例。

  在法治的护航下,杭州阔步迈向世界名城的步伐蹄疾而步稳。

  2015年,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为“杭法十条”,明确提出“确保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各项任务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的目标。

  围绕重点领域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市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立法步伐,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会展业促进条例、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列为正式立法项目,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列为预备项目,对钱塘江保护管理条例、湘湖区块保护开发利用条例等进行立法调研。

  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杭州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立法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近几年,杭州重点围绕“治污、治水、治气、治堵、垃圾处置”等制定法规规章。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为建设生态文明之都提供法制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将保障公众健康写进了法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2016年制定出台的《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被誉为“温情方案”。一部部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完善,紧跟时代发展,回应民生关切,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严格执法 约束权力更提升行政效率

  执法执政,严格执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杭州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杭州“法治政府”骨架更加稳固,气质更加从容。

  回顾过去,杭州通过立法,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三个“不决策”,即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不决策,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不决策,没有提出比选方案的不决策。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四张清单一张网”持续完善。2016年,《杭州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管理实施办法》印发:公开晒出“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规定政府部门不得在清单外行使任何权力。为了整治庸官懒政和防止干部不作为现象,杭州制定《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法治化。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最多跑一次”跑出了“杭州速度”。9月1日,杭州在全省首推“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网上办事系统,近九成商事登记事项,在家敲敲鼠标即可“一键办理”。此前,办事大厅双休日不休、社保医保窗口合并综合进件……好消息接踵而来,令百姓喜笑颜开。目前,杭州超过1.1万项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其中不动产交易更是跑出了“60分钟办结”的全国最快速度。

  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成效明显。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是切切实实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们日益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然成为杭州的金名片。

  公正司法 增强司法透明度,加速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杭州持续推进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正司法成效逐步显现,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是杭州为全国熟知的标签之一。人民群众对杭州的“安全感”一直褒扬有加,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度则有了明显提高。

  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了”。

  这是杭州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又一案例,标志着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在杭州揭开了新的篇章,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有了杭州方案。

  此前,杭州在全国率先筹办刑事速裁法庭。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全市司法机关就推动了完善司法责任制、推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等30项司法体制改革。

  而在切实加强监督方面,杭州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不断拓宽群众评议监督途径。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类似的依法监督行为贯穿全年。

  全民守法 让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法治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杭州,一定是900多万杭州全民信仰法治、认同法治的杭州。而这个杭州,正在阔步前来。

  在西湖边,北山路上,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成开放,成为我国首家宪法纪念场馆,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放2个月就接待观众2.2万余人次,成为集政治性、普法性、可看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平台。

  杭州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杭州市新任市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办法(试行)》规定,全市新任局级干部都要考试,考试情况作为干部试用期转正和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在抓“大多数人”方面,杭州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法治文创产业”“统筹城乡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进社区”等工作,打造了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普法“金字招牌”,建成了“城市居民10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直达”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全体公民守法用法意识明显提高。

  依法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杭州不断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去年,杭州有79万“红袖章”活跃在守卫杭城、护航G20的平安巡防志愿服务的大街小巷,全天候参与社会治理。

  新起点,新征程,未来,杭州将搭建起更牢固的法治框架、更规范的法治轨道,以良法善治激活发展新动力、再创发展新优势,为建设世界名城提供更强力的保障。

  专家点评

  科学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杭州卓有成效

  方立新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院长

  法治杭州建设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可谓亮点纷呈,在科学立法和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尤为卓有成效。

  在市委领导下,杭州科学立法蹄疾步稳。在立法项目选择上杭州特别注重保障市委重大决策和改革举措落实、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民生立法。在立法方法上,杭州注重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每年都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把民主立法扩展到立法的源头;在法规的具体制定过程中,注重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制定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过程中,座谈会就开了二十几个。立法听证这种形式在杭州得到了充分利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杭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立法咨询委员会,在每一部法规审议表决前,都由该委员会提出相应的论证报告,作出专业评估。杭州还特别注重立法的针对性,确保“真管用”。每一部法规都能提出操作性很强且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法律规范。比如,国家取消住宅小区竣工验收之后,业主和建设单位之间为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产生的纠纷骤升,杭州制定了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在全国首次通过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的形式,解决了综合验收取消后给房屋建设和管理带来的难题。

  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我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积极的变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的积极推进,杭州出台了不少行政规章,“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得到更多的体现,滥用权力、违法执法等现象越来越少,“法治政府”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当之无愧地走在全国前列。最直接的感观是,我们的行政人员精神面貌大为改善、为民服务意识大为改观,特别是窗口人员让人感到他们在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我相信,只要继续朝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方向努力,进一步提高法治杭州、法治政府建设的自觉性,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并以之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更快更稳,带来的必然是城市建设发展、品位提升、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标签: 杭州;法治政府;法治;司法体制改革;科学立法;杭州市;执法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