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缪老伯,没有想到,家门口的这条河,有一天也会变成一条这么漂亮的景观河。
流过缪老伯家门口的,叫三号浦,不算宽,河道平均宽20多米,最宽处45米。一路流过转塘、双浦,在转塘这一带蜿蜒3.2公里。
缪老伯住在转塘街道桕联社区,在河边生活了几十年,他说,三号浦变了好多次。
缪老伯说:“小时候,我们在河里抓过鱼摸过虾,河岸边上,把牛放放好去吃草,我们就坐着读书呢……
“后来河道被污染了,别说鱼虾没了,水也慢慢变黑了。”
上世纪80年代,除了生活污水仍然直接流入河里,周边有企业污水直排,加剧了污染,三号浦变成一条黑臭河。
今年,转塘街道启动剿灭劣V类水行动,对辖区24条河道开展整治,三号浦便是其中一条。
三号浦整治工程今年2月启动,整个工程包括消除排污口、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引配水、生态修复等,相当于水岸同治,彻底消除污染源。
花了三个月时间,三号浦的黑臭河水变干净了,违章建筑拆除了,沿岸垃圾清理了……三号浦的剿劣过程,就是转塘街道打好剿劣攻坚战的见证。
现在,三号浦的水质已稳定在IV类水,实现了剿劣目标。
另外,为了提升三号浦整体的景观效果,岸边还种上了金盏菊、硫黄菊等时令花卉,从10月份开始,三号浦两岸花海似锦。
“我们对辖区每一条河进行全面排查,制订‘一河一策’治理方案。”转塘街道治水办负责人介绍,转塘街道因河施策,为每一条河量身制订了一套整治方案。
比如三号浦,就是以搬迁促进河道整治,加快河道沿线回龙社区的整村搬迁进度,共搬迁居民237户、企业10家,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染源问题。
除了“一河一策”,转塘街道全面落实了“一河一长”制度,助力剿劣工作。
“老张,赶紧把你家门前的垃圾收拾收拾,别被风吹进河里了。”一大早,“河长”邬先林就沿着三号浦巡查,用手机拍下河流照片,不时叮嘱大家注意环境卫生。一小时下来,他的巡河日志里已经记录得满满当当。
转塘街道24条河道,除了像邬先林这样的“河长”外,还有村级河长、民间河长。这样一来,一条河由多名“河长”共同管理,官方河长、民间河长互动互补,群策群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