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杭州云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滨江区政协委员
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Andreas Weigend曾说过一句话——“数据是新的石油”。有人认为,真实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的稀缺资源,后来者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云谷科技董事长丁云却不以为然:“在数据这片浩瀚的宇宙里,如今被‘点亮’的只是一小片星云,还有广阔的未知星域亟待开发。物联网就是那艘带领我们探索未知数据源的飞船,通过物与物的联动产生新的数据,深度应用到各行各业。”
用颠覆式创新创造社会价值,这是丁云已过不惑之年,仍坚持走上创业之路的初衷。前方没有引路人,他是自己的引路人。“如今我们的整套智慧供热核心技术已经成熟,北方供暖家庭用上我们的技术,每年将为我国节约上亿吨的用煤量。”他期待,未来每家每户的供暖与能耗数据,能像璀璨的星图一样呈现在他眼前。
拨开迷雾:推翻第一代热计量技术原理
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一到湿冷的冬天,总会在心中艳羡北方的暖气。但长年居住在南方的人不知道,北方的燃煤供暖是冬季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10月中旬北方开始集中供暖的那一天,原本湛蓝的天空便蒙上了一层阴霾。
2000年,国家住建部出台相关政策,在北方地区实施供热改革,试图通过热计量收费来达到供热节能的目的。如何收取采暖费的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在经历政府补贴、按住房面积收费这两个阶段后,我国开始推广供暖分户计量,通过安装热计量表收取采暖费。之后,供热计量历经了十年坎坷发展之路。
2010年,时任中控仪表公司总经理的丁云,从同行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第一代供热计量技术几乎全军覆没,整个细分行业陷入低谷。原本专攻工业仪表的丁云,第一次对这个“不起眼”的民用产品,产生了兴趣。“据我所知,参与热计量表标准制定的专家组里,没有自动化行业的专家。”作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TC338委员,丁云略一寻思,便想通了其中的门道。
随后,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供暖节能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社会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共有2亿多户居民,平均每户冬季消耗的燃料相当于2.5吨标煤,那么我国每年仅在供暖上就要消耗5亿吨标煤,其中浪费的能源占到30%,无论从环境污染还是从能源消耗角度来看,推动供暖节能都迫在眉睫。”
2012年,丁云正式创立云谷科技,开启了智慧供热领域的“星际迷航”。前方的迷雾并没有遮挡住他敏锐的眼光,正如他所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冲着节能去的”。从单纯的热计量表到嵌入控制阀门,从研发室温软测量技术到实现整个系统的联动,他与团队走过了最为艰难的五年。
今年年初,整套城市集中供暖全数字化热网管理系统已经搭建完成,通过换热站、楼栋单元与户间这三个层级的热平衡技术,结合手机APP交互平台、设备管理系统、优化控制系统、报表分析系统等,实现供热系统全数字化管控。当千里之外每家每户的供热数据展现在丁云眼前时,他由衷地感到自豪:“这套全球领先的智慧供热系统,已经达到节能20%的先期目标。”
艰难探索:挑战职业生涯技术难度之最
丁云的身上,有一种技术剽悍之人特有的自信。这个略显清瘦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笑起来也是温文尔雅;但一谈到技术,他骨子里的骄傲便自然显露出来。
20世纪90年代初,浙大中控起步之时,正是中国自动化行业的寒冬。正值国家发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国家计委批准在浙江大学成立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便走到一起,组建了如今已在国内自动化领域首屈一指的中控。丁云便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个,当时的他刚刚从浙大自动化系研究生毕业,投入研发国人几乎失去信心的DCS(集散控制系统)。顶着“中国人做不了DCS”的悲观论调,他与同事凭着一股“睡地铺、爬窗子、吃烤薯”的韧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化道路。
作为浙大中控的第一任研发部经理、第一任研发中心主任乃至第一任主管研发和工艺的副总工程师,不断攀登技术创新高峰、挑战未开发的技术处女地,已经成为他的本能。
但即使在创业前已经充分剖析目标产品的技术原理,设计出了基本的技术框架,智慧供热技术的研发难度依然远超丁云的预期。“我真的没想到,这个产品简直比我在中控做过的所有产品都要难。”
他回忆说,2013年团队投入百万资金,搭建了第一套模具,期间还特地去国外定制精密零部件。最后却发现,由于工艺太过复杂,成品率甚至不到10%,只能把整套模具推倒重来。一年多之后,他与团队才搭建完成第二套模具,刚开始也只有80%的成品率,经历无数次的更新迭代,目前这套模具的成品率才合格。
“原来以为自己出来创业应该算是万事俱备吧,没想到会卡在产品研发上,当时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任何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压力还是挺大的;因为如果做不出产品就不会有后一步。”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哪里?丁云解释说,“第一代热计量表的传感器原理不适应中国北方的供热水质,我们的产品虽然原理没问题,但没有在民用领域应用的先例”。团队研发出的末端室温软测量技术,通过一套算法就能准确控制住户的室内温度,这尚且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够做到。“自第一款产品在小区投放以来,最早的住户已经使用了三年,运行非常稳定。安装我们的产品之后,每户一年可以省下300元左右的供暖费用。”
开荒拓土:颠覆性创新赢得市场认可
科技创新产品,尤其是一些颠覆性创新成果,在发展初期往往会遭遇市场的冷遇。“我们试用过同类产品都有缺陷,你们这样的初创型公司能行?”“你们的技术听上去很悬乎,不会是忽悠我们吧?”……这些质疑都是丁云在过去几年中常常面对的。事实上,智慧供热技术并不匹配现存的任何一条行业标准,省技术监督局验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之后,认定其应该单独制定标准,目前已经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不久之后,云谷科技就将成为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丁云笑称,自家产品的市场开拓过程充满着传奇。“长春亚泰热力公司五年前曾到公司参观。当时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脑袋里的一个想法,就用PPT介绍了自己的这套思路。”后来亚泰热力的负责人告诉丁云,就在走过会议室到电梯那短短20米长的走廊上,他们决定要用这套方案,并提供长春两个小区作为技术试点。这就有了云谷科技的第一个大客户。
云谷科技与山西双良的合作,也有一番曲折的故事。原本双良的董事长已经对热计量产品失去信心,不愿接待云谷科技派出的销售人员。丁云便亲自登门拜访,用半个小时言简意赅地阐明产品的原理与核心优势,董事长当天就开会决定与云谷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如今,双良热力公司已全线使用云谷的产品,年装机量达上万台,今年还与云谷科技签订了节能运维协议,对节能收益进行分成,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即将形成。
丁云告诉记者,今年团队的重心会放在数据分析与远程运维上,未来公司总部将设立指挥中心,监控整个北方的供暖与能耗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国家供暖节能事业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去年,公司的营收达到了1000万元,他的目标是在三年后超过1个亿。
本着“感知连接世界、智慧开启未来”的愿景,丁云希望能将此前在工业信息化、工业物联网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应用在一些民用领域,让老百姓也能直接感受到、享受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