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99后小帅哥凤起路翻丝绵 俄罗斯同行想学手艺
2017年11月19日 09:54:50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

  小高的妈妈

  俄罗斯同行留下名片,加了微信,想过来跟他们学做蚕丝被。

  前天中午1点多,60多岁的蔡阿姨给住在凤起路的妈妈买糕饼,看到隔壁新开的丝绵店有一个90后帅哥在翻丝绵,赶紧打电话向快报报料:90后帅哥抻丝绵、翻丝绵、胎丝绵(丝绵加工的术语),手法十分娴熟。我想和他聊聊,但店里的生意好,来的客人蛮多,他顾不上我!

  我赶到店里,先是遇到了他的父亲高师傅:“我不是小鲜肉,是大叔。小鲜肉是我儿子。他今天去妈妈的店里帮忙了,在中山中路。”

  到了这家店,终于见到了小帅哥。

  他身高约1米7,一身黑衣。细长手指在丝绵上翻飞,正在翻新一床旧被。

  他戴着粉色口罩,韩范儿大刘海盖住了眼睛。等他抻完一块,抬起头,我才看清: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双眼皮,睫毛特别长。

  他叫高明洋,99年生,差半年就是“00后”了。陕西宝鸡人,初中毕业后,跟着同学去打过工:路边发过传单,饭店端过盘子。最后来到杭州,跟着爸妈翻丝绵,做被子。

  小店不大,塞满蚕丝、被罩和客人拿来的旧被子。正中一张大板,用来翻丝绵。

  母子俩站在大板两侧的小通道里。

  盖了四五年的丝绵被,扯出来,分成二三十块。一米见方的小块,扯到两倍大小。

  如何才算翻好?

  妈妈把一块刚翻好的丝绵,往空中一扔,丝绵慢悠悠飘下来。

  小高扔起一块没翻好的,直愣愣地掉下来。

  “看到没,能飘得起来,就翻好了。”妈妈说。

  翻丝绵靠一双手操作,不能过薄过厚,一定要均匀。干这一行业需要非常细心、肯吃苦。

  十一过后,旺季到了。一天做七八床被,要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10点多。不能坐,手也停不下来。

  “不是我夸我儿子,他肯吃苦,比同龄人强很多,做这行合适。”妈妈快人快语,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儿子出门打工,家里赞成。想要留下来帮爸妈,家里也支持。

  小高被夸,腼腆一笑,又低头干活。

  店里的墙上,大头针钉着一张外文名片。这是前段时间一位俄罗斯人留下的。他是做蚕茧和丝绸生意的同行。

  当时,他们四五个老外路过店门口,被他们翻丝绵的手法吸引,特意留下联系方式,还加了微信,希望下次过来跟他们学做蚕丝被。

  国庆节后,店里还来了几个美国人,要定做一床super size(超大号)的被子——长2.6米,宽2.4米。

  他们用翻译软件沟通,还要求用真丝被罩。

  “你能猜到这床被子有多大吗?从进门拉到最里面,四个人翻这床被子,都有点拉不开。”妈妈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给我看照片。

  爸爸、妈妈、小高和表哥四人扯住四个角,使劲往外抻。小店面差点不够用。

  妈妈又找专业的店做好被罩,把被子装进去。最后收了2000元。

  美国人拿到被子也特别满意。

  小高算是继承了祖传的手艺。

  几十年前,小高爷爷在桐乡做蚕茧蚕丝生意。到了父母这辈,一直做蚕丝被加工,前后做了十几年,在古墩路、凤起路、邮电路等地都开过店。

  小高说,自己要继承父母的事业,要把被子生意做大,门面多租几间,再多雇上一些工人,要做成让杭州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店。

  前几天,天气好,一位92岁的老太太找到店里,要翻新一床丝绵被。她白发苍苍,但精神很好,说话清晰,背笔直。

  “问她被子有几年了,嗬,说出来怕你不信,是她的结婚被。老人家92岁,这被子少说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妈妈说得眉飞色舞。

  老人家用被子很爱护,翻新后一样很蓬松。

  老太太很满意,付了50块加工费,拎起被子又去赶公交了。

  喜欢盖丝绵被的,既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又有像老太太这样的老底子杭州人,小高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很有信心。

  边聊边做,一个多小时过去。小高和妈妈翻新好一床旧被,在做最后的收尾。

  店里突然响起一首日文歌。原来这是小高手机收到信息的提示铃声。

  小高说,他喜欢日本动漫。他的QQ和微信,头像都是动漫人物。

  “我儿子在学日语呢。”妈妈又赶紧爆料,“他买了几本日语书,还有软件,下班了就学一两个小时,现在已经能做些日常对话了。”

  小高羞涩地抓抓自己头上的刘海,往头顶一掬,说:“我还要留长发,在这里扎个辫子。”

  妈妈看到啧啧点头说,儿子头发扎起来肯定更帅了。

标签: 丝绵被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