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工信经济 “澎湃依旧”
“一号工程”展现新格局 “互联网+制造”构筑新路径
2017年12月05日 08:33:22 来源: 杭州日报 舒俊 吴静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企业上云、未来产业、人工智能(AI)、之江实验室、最多跑一次……今年工信领域的这些高频词,共同勾勒出一幅杭州工信经济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时代新图景。

  今年以来,杭州市经信委坚持以“一号工程”为统领,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位一体”发展……全市工信经济稳中有进,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动力、新亮点不断积聚放大,新旧动能进一步加快转换接续。

  前三季度,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276亿元,增幅22.3%,占GDP比重25.2%,推动杭州发展“再提速”。1-10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673.9亿元,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5%、13.1%、14.8%,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关键词:一号工程】

  信息经济动力强劲,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

  今年云栖大会上,袁家军省长和马云逛过的“未来智能餐厅”可谓是一个“爆款”,引得参会者排队体验。在这家没有服务员的餐厅里,挥一挥手即可“隔空点餐”。原来,这家餐厅配备了物联网和人机自然交互技术,顾客通过支付宝扫码授权并确认身份后,即可体验手势点餐,吃完就走,支付宝会自动为主人“买单”。

  在杭州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的背景下,这类“黑科技”式的新探索随处可见。比如,城市大脑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城市管理探索经验;5G“车联网”这个全球最大的LTE-V车联网示范区,已在云栖小镇建成;杭州公交车实现扫码乘车,全国首创,支付宝在公交、地铁、公积金等便民服务领域应用全面深化。在这些智慧应用异军突起的背后,是杭州信息经济的快速崛起让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自201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将“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主抓。数据显示,信息经济已连续十一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在全市GDP中的占比从过去三年的18%、23%、24.3%,提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5.2%。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等5大产业近年来均保持了30%左右的高增长,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如何保持信息经济领先优势,杭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10月,《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实施网上听证,杭州将重点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增材制造、商业航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七大未来产业发力。一年时间里,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小镇、西溪谷区块链小镇、大江东商业航天小镇、萧山未来制造小镇等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平台落地发力,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杭州已经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先行一步。

  【关键词: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迈向纵深,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完善

  今年7月,“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国家考察评估组专家一行14人,先后实地走访调研了老板电器、贝达药业、春风动力和西奥电梯等企业,对杭州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开展现场考察。考察老板电器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时,企业的一组数据让专家们颇为关注:“老板电器‘厨用电器智能制造项目’是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项目的应用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在集烟罩冲压、喷涂、装配一次不良率方面,分别降低了45%、50%和40%。”

  在杭州,像老板电器这样重视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共识。考察评估会上,专家组就高度评价了杭州在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中展现出的“互联网+制造”的时代特征、鲜明特色和示范意义,一致认为,智能制造是杭州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加分项”。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周济在会上谈道:“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在这一问题上,杭州得天独厚,要在真正的智能制造上示范和引领全国。”

  今年以来,杭州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实施机器换人项目482个,西奥电梯、万马高分子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海康威视、开源电脑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引擎,杭州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浙大智能诊疗设备中心和杭汽轮燃气涡轮机械中心成为首批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共3家)。全年组织推荐申报2017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15家企业列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组织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专项和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计划,全市分别有33项和29项列入计划。

  【关键词:两化融合】

  3万企业“上云盛宴”,“工厂物联”展现新景

  提到“两化融合”,今年的首要关键词就是“企业上云”。4月初,浙江省启动“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杭州为此专门制订了市级“企业上云”行动计划,高标准推动以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上云”、商业模式“上云”和培育云服务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上云企业数已达到3.8万家,占全省新增上云企业数的44.1%。

  “企业上云”,包括基础系统上云、管理上云和业务上云等,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可以将整个IT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系统等布局到云端。这样一来,降低了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也为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提供了可能。“从政府的主导方向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企业上公共云。过去中小企业自建一个财务系统或CRM系统,每年花费几十万元,但在云上租赁云服务每年不到一万元。”杭州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工业生产是最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企业上云”为传统工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支撑。今年3月2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ET工业大脑,希望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而ET工业大脑在杭州的首次落地,就是制造业龙头企业中策橡胶的生产线,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赋能,中策橡胶的混炼胶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5%,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是杭州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经过3年的持续推进,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多业务集成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柔性化智能生产成为建设重点。今年有318家企业申报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211个项目列入试点库,123个项目通过试点验收。

  【关键词:绿色发展】

  新能源产业开辟绿色新路

  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永不过时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是杭州推进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现如今,在杭州的一些居住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整齐地排列着;大街小巷,本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和公交车穿梭往来……随着相关政策和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为杭州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已形成了大江东的乘用车、萧山的汽车零部件和余杭的新能源客车三大生产基地,拥有整车及改装车企业20家、亿元以上零部件企业18家,培育形成包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设施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11月20日,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16895辆,其中公交车149辆,网约车及租赁车7119辆、物流车421辆、个人购买9206辆,完成浙江省下达任务指标的208.3%。

  同样是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持续为杭州发展注入“绿色”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光伏应用推广专项行动,1-11月,全市新增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1784个,其中工商业项目204个,居民项目11580个,全市累计并网容量达660MW,年发电能力达6.6亿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农村居民光伏应用快速增长,上半年即超过去年全年数量与装机容量。在今年全市性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中,杭州市经信委把农村户用光伏推广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联合市光伏产业协会和光伏龙头企业,在淳安县大墅镇联合推进农户与公共建筑的光伏应用。截至11月底,全镇在建光伏项目容量达440KW。

  近年来,杭州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要抓手,全市单位GDP能耗已达到0.37吨标准煤/万元,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通过能效对标、淘汰低端产能、“低小散”行业整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提质增效。1-10月,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58家,盘活存量土地1.4万亩,腾出用能7.1万吨标煤,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2307家,新改扩建标准厂房85.8万平方米。

  【关键词:精准服务】

  精准服务排忧解难

  全年再为企业减负80亿元

  “最多跑一次”是关于改革的年度热词,自全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杭州市经信委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总要求,全面做好涉企服务各项工作,通过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积极为企业破解发展中的各类难题。

  3月初,杭州市经信委组织召开全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互联网+政企服务”新模式动员大会,深入推进“钉钉”推广应用专项行动,依托钉钉移动办公云平台建设企业服务窗,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目前,已开展各类推广培训50余场,参训企业达5000余家次。全市已有17万家企业应用钉钉,2400余家规上企业入驻钉钉企业服务窗。这种“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的新型政企服务模式,是杭州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全市广大中小企业上云、深化政府“店小二”式服务的务实举措。

  除了线上服务,全市经信系统把开展集中性的线下走访服务作为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全市340余位企业服务专员共走访服务企业1.4万家次,为各类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5800余个,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2月份以来,杭州市经信委开展了减负担降成本专项调研,研究出台了杭州市新一轮减负惠企政策,推进全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自查清理工作。8月,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杭州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国家、省、市企业减负新政出台后,预计在2016年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460亿元的基础上,可再为企业减负80亿元。

  法鑫/摄

标签: 杭州;人工智能;中国制造;智能;杭州市;信息经济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