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11年前老人孑然去世 但每个清明墓前却总有鲜花追思
2018年04月03日 05:38:2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蒋慎敏 杨一凡 通讯员 杜正钢

  浙江在线4月3日讯(记者 蒋慎敏 杨一凡 通讯员 杜正钢)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中国人喜欢团圆相聚的气氛,相信先人“泉下有知”,也喜欢看到子孙后代前来拜祭。而一些在陵园里安息的孤寡老人们,少了后人祭扫,总让人们唏嘘恻隐,感叹“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半山陵园中,就安葬着一位孤寡老人吴宝。自2008年2月2日那个下雪天老人离世后,这已经是第11个清明节了。4月2日上午,老人的墓碑前如同往年一样,迎来了5位带着水果、鲜花、黄酒的祭扫者——她们是老人生前居住的杭钢西苑社区工作人员。吴宝老人离世后,一直将老人当成亲人的工作人员们,坚持11年给老人上坟。

1522710887362_5ac2b967159bb80d66698a36.png

  老人孑然一身去世

  社区照料了他的后事

  吴宝是广东人,生于1929年。他十几岁参军当兵,退役后先到长兴煤矿工作,1965年调到杭钢。等到退休时,别说家人情况了,连家乡那个山村叫什么,老人都不清楚了。

  “他平时常说,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社区就是他的家,特别热心。”杭钢西苑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吴宝老人印象特别深刻。社区书记陆建英说,老人在世的时候生活格外节俭,自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平时一有空就帮忙社区巡逻,维护治安。“好几次有自然灾害发生,需要捐献衣服的时候,他就特意买来新衣服去捐。”

  一来二去,热心的老人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就特别熟悉。后来老人身体不好,社区考虑到医护人员缺失,联系并将老人送至湖滨养老院,工作人员每周几次去看望他。老人家也分外信赖工作人员,把自己不多的2万多积蓄都交给社区代管,支出、捐款都由工作人员给他记账……

  2008年2月,老人因病离世,陆建英和工作人员们很自然地担负起了老人的善后工作。不过这时,却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找不到老人的亲人。最终,社区照料了老人的后事,寻找墓地、安排下葬。

  于是,半山公墓多了一块有着独特铭文的墓碑。墓碑上,多是刻着立碑的子女或者亲属的名字,而吴宝老人的墓碑上,刻着“杭钢西苑社区立”。

  在社区,孤老住得安心自在

  不用为身后事担心

  2008年清明节,陆建英和几名工作人员带着祭品、黄酒,去给老人扫墓拜祭。这一切发生得十分自然。甚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杭钢西苑社区的一项独特传统。

  “老人把我们当成亲人,我们也一样把老人当成亲人。他没有亲人子女,没有人扫墓上坟多不好啊。”其实,陆建英还“隐瞒”着好多事。比如当年那块墓地,以老人留下的遗产,恐怕还不够支付;每年的祭品,自然都是工作人员们自掏腰包买的……

  另一位也一直由社区悉心照顾的杨爷爷,2015年因病去世。费了好大一番劲,才从他的故乡武义打听到他可能有兄弟的后代在南京。社区又是联系对方,又是请了法律顾问,将老人30多万的遗产和遗物进行了转交。而在杨爷爷生前,由于他喜欢拣垃圾回家,社区多年来多次上门帮忙清理,安排入住养老院;最美妈妈吴小香,因为年事已高,社区帮助她将捡来的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联系了疗养院入住……

  在杭钢西苑社区里,这样的事比比皆是。陆建英说:“我们的工作,其实是一个交心的工作。我们负起责任,让他们住的安心、自在,也不用为身后事担心。”


标签: 清明;杭钢;社区;祭扫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40328668333974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