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锻造“高科技天堂”——杭州高新区(滨江)信息产业发展纪事
2018年05月28日 05:49:0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夏 丹 唐骏垚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

  编者按:本专栏今起推出“转型升级”系列,关注我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首篇介绍杭州高新区(滨江)瞄准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锻造出一张浙江产业“金名片”的发展之路。

  锻造“高科技天堂”

  ——杭州高新区(滨江)信息产业发展纪事

  浙江在线记者 夏 丹 唐骏垚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向前,始终专注于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集聚高端人才,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在浙江锻造出一张全新的产业“金名片”。

  ——题记

  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下简称“滨江”)自诞生之日起,就瞄准位于世界科技前沿的信息产业,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之路,锻造出一张全新的浙江产业“金名片”。

  目前,滨江区80%多的GDP、70%多的财政收入由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滨江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二,技术创新核心指标达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水平。

  滨江的信息产业从零起步,由大到强,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八八战略”的指引。走进新时代,滨江正致力建设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瞄准先进

  “数字浙江”开路先锋

  今年5月20日,是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0周年的日子。17年前诞生于滨江,10年前成功上市,如今大华股份市值大涨2400%。在全球行业权威榜单——2017年度“全球安防50强”中,大华股份已位居第三。

  大华股份的发展壮大,是十多年来滨江信息产业发展的缩影。

  本世纪初,全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省委“八八战略”提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2年,刚和杭州高新区合并的滨江区,把目光投向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摒弃“捡到篮里都是菜”的老路,滨江围绕信息产业,认准“高”和“新”的产业发展方向,逐步构建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深耕信息经济的过程中,滨江坚持自主培育本土企业,扶持它们由小到大再到强。早年间通信产业蓬勃兴起的当口,滨江引进、培育了以杭州华三等为代表的一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当物联网技术席卷全球,在滨江“土生土长”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聚光科技等成为全球同行翘楚。如今,全球抢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机遇,滨江也已提前入局占得先机。

  在发展过程中,滨江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工业化过程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网络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它涵盖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到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智慧医疗等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大数据平台支撑的完整产业体系。

  这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背后,是一支“大中小”梯队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既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集团这样的“巨舰”,也有安恒信息、矽力杰、宏杉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更有桃树科技、澍源智能等“小而美”的新生代企业……

  滨江的足迹,勾勒出浙江一条有代表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数字浙江”建设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营造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高和新,是滨江不变的底色。滨江一直致力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里有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有最实的产业扶持政策,有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说。

  2001年,“海归”王健和姚纳新在全国考察了一圈,最终选定落户滨江创办聚光科技。可因为研发周期长,公司直到2003年底才有了第一单销售。那段时间,滨江一直全力支持它。

  2006年,公司原有空间无力承载企业规模扩大,聚光科技向滨江提出供地要求。“当年聚光科技年销售收入不足亿元,是个‘小个子’,可滨江爽快地拿出了25亩地。”王健说。

  从2008年搬入新大楼开始,聚光科技进入快速成长期,2011年成功上市。2017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滨江注重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为企业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 

  早在2004年,滨江就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每年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政府对创新的倾力支持,让企业信心十足。“从2003年落户滨江到2017年,公司专注于自身专长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70亿元。”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营销官孙明蓝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447项。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和企业级路由器市场占有率上,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遥遥领先。

  为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滨江2009年就在全省率先启动招募全球高层次人才的“5050计划”,不断从产业发展需要完善人才政策。目前,滨江已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800余人,其中“国千”专家84人。

  滨江树立“服务的核心是企业”的理念,今年2月又发布新一轮“1+X”产业扶持政策,对技术研发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等五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安排精准扶持政策,解决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

  创业在滨江,创新看滨江。2017年,滨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发明专利百强榜企业数量均为全省首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2%以上,远超全省平均水平;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居全省首位;挂牌“新三板”企业累计103家,为全省首个突破百家的县(市、区),其中97%以上是高科技企业……

  宜业宜居

  “产、城、人”融合发展

  一个没有产业的城市是“空壳城市”,但光有产业,城市也不完整。滨江抓住产城融合发展中“人”这个纽带,围绕“人”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布局产业、完善配套,让“人”乐意留在滨江创新创业。

  如今,大家都喜欢称滨江为“国际滨”。驱车行驶在滨江的江南大道上,两边分布着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漂亮的住宅小区,还有地铁、医院、大型综合体……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番城郊接合部景象。孙明蓝说:“每天加班结束后,公司周边一片漆黑,抬头满天繁星的情景,成为一代华三人难忘的记忆。”

  同为最早一批入驻滨江的企业,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俊岭清晰记得,2002年公司刚搬到滨江时,“周边都是工地,江南大道还没建好,每天走到办公室都是一脚泥”。

  “说实话,那时公司想要招揽人才都不容易。”耿俊岭记得,初到滨江时公司只有300多人,但如今公司员工已超过6000人。“以前深深困扰我们的员工子女就学、日常就医、休闲娱乐等难题,现在滨江都解决得很好,这让我们招揽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有了十足的底气。”

  产业让城市生机勃勃,城市让产业持续兴旺。繁荣的产业,让政府有条件对城市建设给予更多投入。近5年来,滨江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一批幼儿园、中小学相继投用;省儿保、浙医二院在滨江设立院区;两条地铁线路跨江延伸至滨江;龙湖天街、宝龙城等商贸综合体开业,“最美跑道”、区体育馆、区文化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开放……如今,产业高地滨江,已成为之江南岸一座宜业宜居的新城。

标签: 信息产业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