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赞!84岁的徐传化带团去农村公益演出
2018年07月28日 08:20:0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燕平

  徐传化在现场题字。

  传化展厅里摆放的七石缸。

  浙江在线7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燕平)走进位于杭州钱江世纪城的传化集团总部——37层高的传化大厦,一、二层的展厅,详细记录了传化集团32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展厅内,有两件“老古董”格外吸引大家眼球:一辆锈迹斑斑的28寸海鸥自行车和一口七石缸。这两件“老古董”的主人,正是传化集团的创始人徐传化,传化员工曾笑谈两件“老古董”仿佛像是传化两大主业物流与化工的起源。

  近日,记者随同“两千年商脉,四十载改革——2018浙商文化寻根之旅”一起走进传化大厦,倾听传化集团创始人徐传化介绍他的创业故事。今年84岁的他,如今热衷于传化艺术团的文化下乡活动,经常到浙江、安徽、江苏一带的农村参加公益演出,平均一年要参加200多场。就在采访前一天,他刚刚从安徽农村演出回来,采访当天下午又要去萧山浦阳演出。

  敢于喝头口水

  52岁创业办起家庭作坊

  在萧山宁新村,年轻时的徐传化就是个有名的能人,在当地一家磷肥厂做供销员的他,与村里的人相比见多识广,因此许多事情他总是喝头口水的那个人:在村里,他家是第一个装电灯、第一个装电话的。“那个时候整个宁围镇只有一部电话,打电话排队要排一个上午。”徐传化回忆说,为了与外界联系方便,他咬咬牙花“巨款”在家里装了电话。村里组织农村合作社,大家都不愿意参加,他也第一个报名。

  当时,别人家的自留地都种蔬菜,只有徐传化家的自留地种的是有经济价值的中草药。“那时候种中草药的很少,能卖不少钱。”徐传化说。后来村里种中草药的人多了,卖不出好价钱。徐传化听说邻村的苗木大户老戴卖苗木赚了大钱,对种苗木一无所知的他立即赶过去讨教。这样,他又在村里第一个种起了苗木,赚了好几万元钱。在当时“万元户”还是致富典型的年代,这笔收入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徐传化用这笔钱盖起了村里的第一幢楼房。楼房共3层,每层6间。这在当时的萧山农村,是不折不扣的“豪宅”。要知道,当时村里许多人住的还是草棚。

  命运在1985年发生了波折,那年由于苗木过剩引发价格暴跌,徐家的苗木卖不出去了。祸不单行,徐传化工作的磷肥厂也倒闭了;而当时在万向节厂做会计的徐传化的二儿子徐冠巨,年底又被查出染上了溶血性贫血,只能回家静养,医生说:“休养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到了1986年底,因给徐冠巨看病,徐家已经欠了2.6万元的债。

  为了给儿子治病,摆脱家庭困境,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已经52岁的徐传化决定带着儿子徐冠巨一起创业,东拼西凑借了2000元办起了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没有反应釜,就用七石缸和铁锅代替;没有锅炉就用砖头搭炉灶烧。徐冠巨负责生产和研发,徐传化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销售。就这样,徐传化经常骑着他的28寸自行车,在萧绍一带走街串巷卖液体皂。

  液体皂的生意越做越火,一缸液体皂就可以赚1000多元钱。到1988年底,徐传化父子就向当地政府租用了3亩地,盖起了厂房,安装了锅炉。

  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徐传化父子没有忘记造福村民,1987年到1989年,他们陆续拿出7万元为村里安装自来水管。在万元户都鲜有的上世纪80年代,7万元在大部分人来看无疑是笔巨款,宁新村也成为当地第一个喝上自来水的村子。1989年,徐传化还被当地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得到了一朵“大红花”。时至今日,这朵大红花还陈列在传化的展厅里。“这表明我们办私营企业得到了政府的认同,也更加坚定了我把厂办下去的信心。”徐传化说。

  2000元买勺盐的教训

  技术和创新成了传化的传承

  在传化创业的历史上,2000元买勺盐的故事不得不提。

  当时,徐传化父子的家庭作坊里,技术活主要是靠从杭州请来的“星期日工程师”。因为这个师傅平时没空,每周只在星期天来一趟。每次在液体皂的工序快完成时,这个“星期日工程师”就会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体皂就会变得黏稠。

  由于液体肥皂销量好,产品供不应求、“星期日工程师”又不在的时候,徐传化父子只能摸索着自己制造。虽然制造液体肥皂的工序他们一清二楚,但做出来的液体皂就是又清又稀,像水一样,根本卖不出去。而出于“商业机密”,“星期日工程师”一直拒绝告诉徐家粉末是什么东西。

  无奈,徐传化只能向同行四处打听。最后,有一个同行提出5000元出售这个“商业机密”。徐传化拿不出那么多钱,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2000元买下了这个机密。而这个“机密”,其实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勺盐。

  2000元买了一勺盐,在让徐传化父子痛感挫折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要相信科学、重视科学,明白了技术和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为了招揽人才,徐传化专门寻找各地研究所退休的大学学历的专业人才,包括聘请退休教授做顾问,帮助他研发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当时绍兴有100多家印染化工厂,都是我自己去跑营销,推销各种助剂。”徐传化说。虽然自己不识字,但他硬是凭记忆,记住了100多种产品的代号、名称。

  高中文凭的徐冠巨则开始潜心研究化工科技。1990年,经过1000多次实验,徐冠巨发明了“901特效去油灵”,解决了萧山、绍兴一带纺织印染企业去油污难的难题,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当年,传化的销售额就突破500万。到1991年底,传化在浙江已经家喻户晓。

  1995年,传化迎来了首批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才的瓶颈逐步得到缓解,传化也于当年成立了集团。时隔20多年,他们已经成为传化的中流砥柱。而传化,现如今已经成为1.4万人规模的企业集团,涵盖了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投资五大事业板块,呈现多元生态格局。

标签: 徐传化;液体皂;徐冠巨;家庭作坊;口水;父子;苗木;萧山;星期日...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7283235067451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