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新安文化特别报道|新安何处
2018年08月06日 07:35:1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鲍亚飞

  一

  山高水长,是为新安。

  一脉清泉,出山涧,过急滩,入新安,汇钱塘,浩浩荡荡奔东海。

  蜿蜒如带的新安江,流淌千年,灵动了山水,沉淀了风骨,滋养了新安郡的乡民,孕育了独特的新安文化,一如新安大地山的俊朗,水的温润。

  何为新安?新安何在?绵延千年的新安文化之光,又是如何照亮了古人、启迪了今人?

  我们试图去寻找。寻找一片瓦一座碑尘封千年后的惊艳时光,寻找程元谭、商辂们在历史时空中走过的痕迹,寻找一本医典一卷茶经沉浮千年后散发的幽香,以这种幽香化墨香——

  它们就在悠悠江水中。滴水成江,汇流成海,汇成文化之江,从远古奔流到今,朵朵浪花,跃动出文化浙江的活力因子,闪耀着文化自信的亮眼光芒。

  它们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文化人,一如以水润物,绵长深厚。

  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50个篇章的报道,只为寻找藏在这片山水间的文化基因和密码,只为给新安一张更为清晰的面孔,集古益今。

  千年新安,潮涌钱塘。

  一脉而长,生生不息。

  一条江悠悠而来,出山入林,绕水跌瀑,绵延700里。

  从黄山山脚到严子陵钓台,贯浙皖两省,经休宁、淳安、建德多地,汇合兰江而往——带着古严州的肃穆,桐君山的药味,还有富春山居的恬静,涌入钱塘,奔向杭州湾。

  她,就是新安江。

  水塞民困,江疏地丰。说是一条江,其实她是江畔山民活或不活的主宰。

  程元谭可能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任上发动了新安江第一次大规模河道疏浚和水利兴修,“……平,则为田;坡,则屯旱(地),垦数百顷……”

  这一次的疏浚,引子却是一场灾荒。

  公元320年,程元谭76岁,他是新安郡的持节太守——这个职务拥有在战时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一个古稀太守可能更明白生死的意义。甫一上任,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是给皇上写封信:这一年大灾,上万山民去无可去。

  最后,2000石粮食在程元谭的主张下开仓,灾民无籴而炊。

  每次分粮,程元谭必然亲临,每次亲临也必然想起4年前的那一场比灾荒更加可怕的场景。

  316年,程元谭只身走出广平郡(今邯郸鸡泽县),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这里保无可保。作为太守,他一面感慨逃难民众的神色仓惶:雇的马车、拉的独轮,还有布鞋、草鞋、光脚;另一面他祈祷留在城里亲眷们的平安,念一句,走一步。“偌大一个郡是怎么失去的?”

  一步比一步艰难,将近1700里,他弃家徒步走到南京。

  精神有些恍惚了,程元谭从回忆中醒过神来,看到兵士们还在发放粮食。2000石,大概是24万斤,他心算过无数次,这些粮食够治下所有民众活一个月。

  新安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太守(之前317年被降职任用的周嵩并未赴任,再之前无可考),就这样用2000石护住了新安的人脉,然后才有了慧朗、方干、邵焕,有了詹骙、钱时、方定、胡当然……

  二

  新安江,更早的记录可以回到公元280年——这一年“新安郡”治郡新安山,也意味着新安江有了一个被世人许可的身份,“新安文化”就此发端。

  当然,疏浚河道的程元谭仅仅是新安江边的一个孩子。浩浩荡荡1800余年,新安江带着亘古气息流出休宁,停在淳安,滑向富春、钱塘,和大海——山水、人文、诗歌沿江而画;风土人情、宗祠族脉逐水而续;文风、民风也和江水的雾气化为一体,飘逸洋洒。这是一幅有关新安江的不老的画面:李时珍正在记录淳茱萸;陈硕真已跨过新安江发兵婺州;詹骙搭车载书正出方塘,压古道,过郡府,沿江而下到了都城杭州。还有朱木,还有谢良琦……

  这些片段都是符号,符号催生文字构建,最终演绎成瑰丽的文化大殿。

  殿内至少站有一个人——他就是明代“西陵漪子”。他非常了解新安江,所以他一辈子几乎只做了一件事:编《天下路程图引》——这部书的首卷就收录了新安江《水程捷要歌》。侨寓苏州的歙县大阜人潘钟瑞,光绪年间返乡后作《歙行日记》:“盖自严州迳达新安曰直港,自金、衢而至新安曰横港,皆从严州分路……”

  这就是新安江,几百年前古人的眼里,它已经是徽州社会和沿岸关隘的生命线,它在万山之中,“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

  尽管每一次水道来往都是一次冒险,但依然有众多赶考落榜者转文从商:徽州当地的土产东下浙西,江浙一带的日用品经江入徽。“险过而泰生”,败者客居他乡;顺者,最后赢了家业成了大贾。

  飞湍急流的新安江,千百年来送走了多少人外出务商?迎来了多少人返乡省亲?又有多少人饱读经史子集而去、门庭光耀而回?

  不用纠结,一出一入之间,一条新安江亘古不变地连通了浙皖两省,勾连了各地文化——以现在的淳安县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安徽祁门、黟县、休宁、黄山、歙县、绩溪,浙江的开化北部、建德西部,同时还集地域之合力,绵延影响中华大地。

  三

  700里大江,1800年置郡。悠悠年岁,还有谁?

  还是离不开新安江,皇甫湜已经在江边站了好久。他10岁始游历,数次顺江而下、逆江而回。一直到32岁,他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纠察百官失仪)。水边长大的人,太清廉刚正,他不适合做官:唐宪宗主考时他“直言极谏”同平章事(宰相)李吉甫,遭谗;唐文宗大和间,他依旧不受拘束,酒后失言犯触同僚;待到左迁洛阳时情况更加糟糕,已经“门前没车迹,烟囱不冒烟”。

  皇甫湜为政默默,从文却惊世骇俗——他终于觉得只有山水和诗文才是正途。他和韩愈一道推动古文运动,著《皇甫持正集》六卷。唐代诗人李贺非常佩服,甚至以诗谒师;白居易听闻皇甫湜离世,悲书《哭皇甫七郎中湜》。

  再一个眼泪哭成江水的人是朱熹,300年后。

  朱熹悲恸,百里吊丧,哭写祭文。被祭者是遂安郭村人詹仪之。

  詹仪之在1150年考中进士,曾任吏部侍郎,后弃官回乡执教,修书院改学风,与朱熹成为好友——“格物致知”是讨论最多的话题。朱熹第二次来讲学时,两人闲步瀛山,千古绝唱《咏方塘》兴至而生。几年后,詹仪之逝世。朱熹大悲,赴瀛山,作《祭詹侍郎文》。这个习惯称自己为“新安朱熹”的男人,之后再也没有回过瀛山,自然离新安江也就远了。

  皇甫湜、詹仪之等人的新安思想持续地影响了后世数百年。代代传承、发扬的结果是——仅詹氏一族,在两宋时期就先后出了1个状元、23个进士——这些进士又影响了多少人?又给多少进士赠了书、领了路?

  答案不可知,知道的是到这个时候,新安文化已经在淳遂大地开花结果,达至高峰。

  四

  内部有水路和小谷地相连,交流便利;外部有大山阻隔,交通极其不便。正是这种内放外紧的环境使得新安文化的模式独一无二。新安理学、新安建筑、新安画派、新安古道、新安手工艺、新安语言、新安宗族制度、新安饮食文化等成就既“特立独行”又兼而吸收吴越文化和徽文化。这种形式发生于西晋,发展于唐宋,巅峰于明清。

  我们这代人可知的新安江大变动发生在1959年。这一年筑江成坝,狮贺古城淹入水底,旧埠古渡还有那些曾发生的人间纷繁、情长意切永远躺在了湖底——新安江之后变成了一个大家更加知道的名字——千岛湖。

  千岛湖的根在“新安”,“新安”安好?

  不去考校原因,事实是部分核心文化载体正在消失和被破坏,部分知故识古的老人正在离去——再往后推演五年、十年、二十年,有理由发问,目前在农村还能看到的比如新安建筑,比如族谱、古道、理学史料、医药典籍、茶经书籍等是不是会慢慢消失……

  于是,就有了理由——我们这一代,需要做点什么,哪怕只能护住一砖一瓦、一笔一纸。只有先护住,才可能被传承,而每一次传承都可能是一次文化救赎。肯定新安文化的唯一,也直面传承的乏力;依古而新,承将消而力挽——这,正是我们要和淳安当地推进新安文化宣传的最原始动力。

  “新安”在何处,可能在钱塘的水系里,在文化浙江的影子里;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水下;可能在古道石缝里,也可能在典籍的夹页中。

  反正,它,不能只在我们的心里。

  新安纪事

  公元208年,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平黟、歙,建始新县(原淳安建县之始)、新定县(遂安建县之始)。

  同时,设新都郡,立郡治于始新县,贺齐为第一任太守。后来淳安人建庙祭祀他,奉为“贺老爷”。

  209年,贺齐筑贺城,郡治迁入。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新安”首次作为郡名出现;改新定县为遂安县。

  417年(东晋),兵部尚书洪绍从京口迁至遂安县木连村。这个人,是大名鼎鼎的陶渊明的姑父。他死后,陶渊明撰写墓志铭。

  唐武德四年(621年),遂安县治从木连村溪北迁至五狮山南麓,即“狮城”,这就是现在的千岛湖水下古城。

  淳安最古老的树在威坪,已有1367年,当地人称作银杏王。

  1958年10月28日,遂安县撤销建制,与淳安县合并。

  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水库正式蓄水。1984年,千岛湖被确定为新安江水库风景区名。

  唐天宝八年(749年),遂安县南70里的洪铜山置场采铜。

  1979年,这里发现了有关采矿的唐代摩崖题记。

  唐永贞元年(805年),鸠坑顶谷坪之茶选为贡品。

  唐元和元年(806年),皇甫湜考取进士。他师从韩愈,与白居易、李贺等相交甚厚,彼此诗歌唱和。皇甫湜去世后,白居易悲书《哭皇甫七郎中湜》。

  明正统十年(1445年),商辂乡试、会试、殿试“三元”及第。历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时称“三元宰相”、“三朝元老”。

  明正德八年(1513年),遂安知县容九霄倡筑狮城城墙,有城门五个。1574年,重修的狮城城墙竣工,先后有4.25万名民工参与修建。

  南宋时,遂安进士詹仪之官至吏部侍郎。乾道七年(1171年)、九年,仪之两次邀朱熹到遂安瀛山书院讲学。1189年,朱熹再至瀛山书院论学。瀛山下有半亩方塘,“惟有源头活水来”就咏于此。

  近400年后,遂安知县周恪重建瀛山书院竣工。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海瑞任淳安知县,1562年离任。后来海瑞上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触怒嘉靖皇帝,被廷杖下狱,病危濒死,幸得淳安人徐廷绶不避牵累,调药端汤,海瑞才救回一命。

  1592年,贺城建海瑞祠,3年后改筑于南山麓。

  1911年,遂安浪川人王文典响应辛亥革命,组织“商家义勇敢死队”,自任第一队长,攻打南京。他曾两次陪同孙中山巡行江浙。民国初年曾任全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全国国货提倡总会会长。


标签: 新安;新安江;文化;程元;进士;太守;海瑞;古道;狮城;知县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