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欢迎第100户新房客!“落户”西溪湿地的鸟类已达179种
浙江境内首次黑冠鹃隼筑巢繁殖记录于日前公布
2018年08月10日 08:16:26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汪玲 蔡怀光

  幼鸟在巢中等待父母归来。扫描AR图片,观看观测视频。

  雌鸟捕食归来。

  飞翔的雄鸟。

  黑冠鹃隼成鸟(左雌右雄)。

  雄鸟喂食。

  8月7日,立秋,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兼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副理事长范忠勇终于决定公布一个掖了两个多月的消息:野鸟分会在西溪湿地观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冠鹃隼筑巢繁殖,这在浙江境内尚属首次。“确定三只幼鸟出巢后,我们才决定公布这个消息。”范忠勇说。

  5月23日,在西溪湿地执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任务的野鸟分会工作人员田延浩意外发现了一对成年黑冠鹃隼。“我以前只能通过标本了解它们。”田延浩说,此后,他与一同执行任务的七位鸟友进行了观察、记录,“观测到黑冠鹃隼已属难得,我们竟然还找到了它们的巢。”

  处于繁殖期的黑冠鹃隼易受惊吓,因此,八名观测者当下约定,在黑冠鹃隼幼鸟出巢前,绝不对外公布消息,以免引来围观者,导致黑冠鹃隼受惊弃巢。同时,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与负责园区环境整理的部门进行了协调,在黑冠鹃隼幼鸟出巢前,暂停鸟巢附近区域的作业,为鸟类繁育提供平和的环境。在各方的共同保障下,这对黑冠鹃隼顺利完成孵化,并将幼鸟养育至出巢。

  “黑冠鹃隼是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对生态环境很挑剔,喜欢在人烟稀少的山林里筑巢繁殖。”范忠勇说,“它们能来西溪湿地安家,恰恰反映出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优越。”

  巧的是,因为这次观测,西溪湿地也确定了开园13年来的第100户新房客。2005年,西溪湿地开园,当时园内记录到的鸟类有79种,而今年黑冠鹃隼的出现,将这一数字刷新为179种。据悉,13年中新记录到的100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腹鹰、三有保护动物鹰鹃等。

  稀有鸟类不断“落户”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作为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的热门景区,西溪湿地在接待大量游客的同时,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一直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将占总面积89%的区域划为生态保护区,通过自然隔离、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为动植物保留自由栖息和繁衍的天堂。

  2010年以来,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在西溪湿地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对植被、鸟类、昆虫、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持续监测,掌握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的动态,这为西溪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生态保护绩效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说,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西溪湿地生物链完整,生态系统稳定,水质也达到开园以来最好水平,“不被打扰、食物充足、水源好,这些都吸引着鸟类中的‘高端人才’前来安家。”

  超大新闻附件——

  在观测、保护黑冠鹃隼筑巢繁殖的同时,田延浩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工作。这份观测日记不仅描述了从发现黑冠鹃隼筑巢到看见第一只幼鸟出巢的过程,也记录下一位爱鸟人士面对新发现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我们摘录了田延浩日记中的一些段落,并选取了一批由观测人员拍摄的精美照片,希望与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一户“新杭州人”——黑冠鹃隼。

  出巢记

  5月23日

  新的一周,我继续执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作为监测者,我当然希望能有新发现。可生物监测工作常常是平淡无奇的,走完第一条样线,没有新发现,我准备折回,转去第二条样线。

  在返程的路上走了一会儿,我听到了嘹亮中带着秀气的鹰鹃叫声。我赶紧举起望远镜,往周围的树枝上扫去。以前从没观察到鹰鹃,我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

  扫了几圈,始终只闻其声,很快,鹰鹃的叫声停止了。它可能发现我了吧。

  当我走出几十米后,鹰鹃叫声再度响起。我抬头往右前方一棵大树看去,天呐!那不是一只黑冠鹃隼吗!此前,我只看过它的标本。我还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另一只黑冠鹃隼也飞落到了树枝上。我确定无疑了!

  由于还有其他监测工作,我将手机对着望远镜筒匆匆拍了两张照片,便赶往第二条样线了。

  回去后,我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红包。按照我们的惯例,个人有了新发现,是要发红包庆祝的。这是个大红包,因为我很兴奋。

  6月7日

  今天我们做的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示范观测鸟类调查,地点依旧在西溪湿地,我与东斯老师一起。调查结束,我带他来到了上次发现黑冠鹃隼的位置。

  我们分头观察,久久不见那两位“湿地新客”。当我把望远镜对准一棵树时,发现了异样——树杈上有一团枯黄色的东西,凭经验,那是一个鸟巢。再看,鸟巢里有黑色的东西在动!

  东斯老师带着500毫米的长焦镜头,我赶紧拉他过来远距离拍摄。照片放大,我们看到了巢里的情形:弯曲带钩的上喙,很明显是一只猛禽,黑色的脑袋,是黑冠鹃隼无疑了!

  当天,执行鸟类调查项目的一共有八位队友。大家集中以后,一起远距离观察黑冠鹃隼。就在我们认真观赏时,黑冠鹃隼的巢底下忽然动静特别大,孵卵的亲鸟受到惊吓,从巢里飞了出来。原来,有工人在树底清理葛藤,扯动了树枝。我们马上通知了浙江自然博物馆的范忠勇老师,范老师赶紧给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的领导打电话,请他们通知工人停止清理工作。生态中心的领导保证,幼鸟出巢前,公园都不再清理葛藤,确保黑冠鹃隼夫妇安心孵育下一代。很快,工人们离开了,大家悬着的心总算都放下了。

  观察过程中,我们还立下“八人约定”:绝不对外声张。我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由于物种珍贵,消息一旦公布,势必引得观鸟者、摄影人频繁到访。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为这对黑冠鹃隼夫妇打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它们专注孵化下一代。

  6月28日

  为了避免黑冠鹃隼的孵化过程被打扰,“八人约定”中的好几位都没再到西溪湿地观察,我也是隔了大半个月,才再次前去观察。

  让人惊喜的是,黑冠鹃隼宝宝已经出壳了。巢里共有三只小宝宝,它们除了嘴巴和眼睛是黑色,其他部位都是白色的,三团可爱的小绒球间或扑闪着翅膀,等待爸爸妈妈来给它们喂食。

  7月6日

  再次见到黑冠鹃隼宝宝,它们的体形已经明显变大,翅膀上多了两道黑色,头上也长出了稀稀疏疏的羽毛(黑冠)。

  小家伙们待在巢里,它们的父母则忙着来回捕猎、喂食。

  在我不完整的观察过程中,它们的食物主要是鳞翅目幼虫和青蛙。亲鸟喂食的频次时快时慢,有时候会连续喂食,有时候则觅食很久不见回来。双亲的投喂量也没什么规律,有时候连一只很小的毛毛虫都要撕碎了,挨个喂给它们,有时候却把整只青蛙投到巢里,整个过程非常快。

  7月18日

  鸟类兄弟姐妹的排行,是按出巢顺序来定的。今天,我发现已经有一只幼鸟出巢了。从发现至今,算来快两个月了,黑冠鹃隼夫妇非常忙碌地孵卵、育雏,接下来,它们便要带着孩子去“闯荡江湖”了。祝它们好运!

  图片由范忠勇、吴志华、程国龙拍摄

标签: 西溪湿地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81032410078295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