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城市治理好不好,发展思路对不对,群众最有发言权。10月26日,2018年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问政聚焦“担当作为”“小区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和“营商环境优化”,这些主题都与提升杭州城市发展治理水平直接相关,与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杭州连续10年举行的“公述民评”邀请民情代表向政府提意见、丢“炮弹”,让接受问政的领导干部红脸出汗,推动问题解决。这不仅提高了政府工作的公信力、透明度,也提升了市民群众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场问政专门安排对过去5年问政情况进行“回头看”,检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过去电视问政中被曝光并表态承诺整改的问题实际整改情况。从问政现场曝光的视频短片来看,治水、垃圾分类、农产品追溯机制和扬尘等老问题,现在仍有整改不到位的地方,甚至这些方面还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可见,简单的“闻过即改”,仍不能让群众满意。“公述民评”不仅是让领导干部出出汗、红红脸,更是关注如何系统治理、防止反弹,形成长效解决的“治本”之道。
问政并不仅仅是曝光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问政现场的“高度重视”“尽快处理”不能成为“空头支票”。问政的民情代表是带着老百姓的期望而来,就是希望通过这个与政府沟通、交流的平台,把“攒”了很久的问题解决掉,或者讲清楚。然而,电视问政只是给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供了平台,问题能不能解决落实,还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公开问政要有“下回分解”,既要注重“解释”,更要注重“解决”。根据现场问政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坚持立说立改,及时公布整改结果和解决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形成了反馈诉求、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才能“问”出执行力,“问”出好作风、“问”出为民办实事的实效,才能让公开问政更有活力与生命力。
问政更要“问效”,公开问政才能更上层楼。电视问政中,“无为”、“不为”之官被问责,并不是群众唯一的期望。老百姓更希望政府官员能够尽职尽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能每个问题都要媒体曝光、领导批示才解决,更不能依赖公述民评,没有曝光的问题就晾在一边。不仅仅是台上的被问政官员,其他政府官员也应当以真诚态度对待评议意见,从问政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查找短板,实现从“解决个别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相关部门也可以探索将“公述民评”的结果,更好地用于部门考评和作为提拔干部的依据。
说到底,从电视问政的关注度可以看出,作为城市的一员,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民,我们都愿意以主人翁的意识,思考怎样呵护我们所在的城市,让城市更美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