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昆虫大讲堂走进半山实验小学
2018年10月30日 16:36:14 来源: 每日商报

  我国自古就有蓄养“鸣虫”的文化,人们喜欢捕捉田野中的蟋蟀,在家中饲养,聆听它们的鸣声。《诗经》中就有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喜欢昆虫的人还给这些鸣虫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琴师”,秋天到了,“琴师”们就开始奏起美妙的乐章。

  那么,到底哪些才算是鸣虫?它们是怎样奏“乐章”的呢?

  日前,商报实践营联合浙江科普游子把一堂以“秋虫鸣曲”为主题的昆虫大讲堂带进半山实验小学,浙江科普游子的海豚老师通过图片标识、播放鸣虫音频等方法,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鸣虫,并介绍说,它们发声主要是为了吸引雌虫,多数善鸣的昆虫都在秋天繁殖交配,所以秋天虫声很多。常见的有蝈蝈、纺织娘、马铃、斗蟋等。

  海豚老师说,有的昆虫依靠翅膀摩擦发出声音,有的靠腹部的气囊发生器。他还给孩子们总结了螽斯、蝗虫和蟋蟀三种昆虫的特点:“蝗虫触角短,没有很长的产卵瓣,蟋蟀和螽斯触角长,雌性有长产卵瓣;螽斯产卵瓣刀状,蟋蟀雌性产卵瓣针状,另外还有两根尾须,所以蟋蟀雌性看起来像是三根‘尾巴’,雄性看起来像是两根‘尾巴’,螽斯的尾须很短不明显。”

  (原标题《昆虫大讲堂走进半山实验小学》)

标签: 蟋蟀;昆虫;讲堂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