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怪异行为的真相是孩子得了抽动症
挤眉弄眼、自残、怪叫,这不是“熊孩子”在调皮捣蛋,很可能得了这种病 妈妈要生二胎,大宝先是“哮喘”,后是咬舌头
2018年12月06日 08:36:02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于伟

陈玉燕主任在为抽动症患儿看病

  一到开学、考试或竞赛,就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发出怪声。这不是“熊孩子”在调皮捣蛋,有可能是患上了抽动症。

  期中考刚过,省中医院儿科主任陈玉燕的门诊,来了不少这样的小病人。其中,10岁男孩壮壮患病已5年,最初的发病表现竟是“哮喘”。

  妈妈生二胎前大宝“哮喘”发作

  壮壮5岁那年,妈妈正怀着二宝,临产前半个月,壮壮突然喘个不停,透不过气来。

  “我吓坏了,以为孩子哮喘发作,赶紧带他去医院。”但儿科医生听诊,并没有听到哮鸣音,简单治疗后,壮壮的症状缓解了。

  这样的情况,在她产后半年内又发生了好几次,每次发作,壮壮的身体都会抽搐,拼命喘气,好像要窒息一般。用哮喘药,效果却不明显。

  上了小学,壮壮的“哮喘”倒是好了,奇怪的是,他开始咬舌头。前两天正好期中考,壮壮咬得愈发厉害了,嘴巴里到处都是“血窟窿”,还停不下来,直到整个口腔严重溃疡、感染,被送进医院。

  “查明病因后,孩子的父母才明白,儿子的一切怪异行为是抽动症引起的,这是一种大脑神经系统改变的病症。”陈玉燕主任说,抽动症患儿都是敏感而焦虑的,壮壮最初发病,正是妈妈生育二胎之时,后来又遇到开学、考试等,病情也愈演愈烈。

  另一个四年级男孩贝贝,也得了抽动症。家人说,孩子最近突然不会写字了。“一拿笔,手就抖个不停,写得乱七八糟,还经常发出怪叫声。原本成绩蛮好的,现在只能休学在家,期中考也请假了!”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家人就发现贝贝总是挤眉弄眼,清嗓子,四处求医却一直没能缓解。随着学习越来越难,这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病症也越来越重。

  抽动症更偏爱敏感焦虑的男孩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两岁到青春期性格较为敏感、焦虑的男孩最容易得。”陈玉燕主任说,60%的抽动症患儿刚开始表现为频繁眨眼,之后出现清嗓子、耸肩、摇头等表现。

  “目前,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遇上考试、开学季,抽动症特别容易发作,疾病初期,常被诊断为结膜炎、鼻炎、哮喘等,因为症状多变,容易被误诊。”陈玉燕主任说,这种病有时会自行减轻,分辨起来很困难。

  “有一半的抽动症患儿,会同时患有多动症。多动症治好后,抽动症自然也好了。”陈玉燕主任说,一般来说,轻度的抽动症不需要特别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已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或者有自残行为的,就需要进行干预。

  “近年来,抽动症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时一天看七八十号小病人,其中五六十个是抽动症。眼下这个季节容易感冒,孩子总是流鼻涕或咳嗽,也很容易诱发抽动症。”陈玉燕主任说。

  父母卸下紧张情绪能缓解孩子病症

  “抽动症很难预防,唯有早发现。受过惊吓,家庭关系不和谐,养育习惯不好,如干涉限制孩子行为,生活起居管得过细,家长过分严厉等,都容易诱发抽动症,家长首先要卸下紧张的情绪。”陈玉燕主任说,一般来说,三分之二的患者到了青春期,抽动症就会自然好转。

  除去药物治疗外,家长还可采用行为心理疗法。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兴趣活动,多和别人交流。抽动症发作时,家长不要过分关注,总盯着孩子看或提醒孩子,否则孩子越感觉紧张,不自主动作就会越频繁。

  陈玉燕主任说,有三种行为疗法挺有效。

  消极练习法。要求孩子在指定时间内,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种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孩子会逐渐感觉疲劳,减少抽动频率。

  厌恶疗法,家里装一面大镜子,让孩子面对镜子做抽动动作,孩子觉得不好看,自然就会慢慢停止。

  行为反向训练。教孩子用一种与抽动动作相反或不一致的行为,来对抗反应,如一些爱发声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紧闭嘴巴,通过鼻子进行慢节奏深呼吸来阻止发音。


标签: 抽动症;孩子;妈妈;哮喘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