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仁里时期,每天来馆里借阅的读者,能把整间借阅室都挤满。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淡宁 裘晟佳)著名作家、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在杭州,杭州图书馆就是“天堂里的天堂”了。
昨天下午,由杭州图书馆主办,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的“纪念杭图建馆60周年暨大型音诗画朗诵会”活动,在杭图报告厅举行——从见仁里到浣纱路,再到钱江新城,杭州图书馆迎来60岁的生日。
杭图这60年,见证了几代杭州人的学习与成长;而现场的节目,一个情景剧也勾起了大家满满的回忆——
一个小姑娘一路辗转,赶到杭图来申请办理图书证。
可惜,当天发放的图书证数量有限,小姑娘来晚一步,排不上号了。
接待小姑娘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让小姑娘先用自己的证件借书应急,随后帮她办理了图书证。
当眼前的场景与舞台背景上的黑白历史照片一同出现时,台下的人们一下子穿越回那个年代——这是根据发生在杭图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昨天也都来到了现场。
当年那个醉心学习的小姑娘,就是本场纪念活动的总监制、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孙雍容。那位杭图馆员沈小英,今年78岁了。两人互相紧挽着双手走上台去。
“前几天我在整理书柜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这张借书证。很多年过去了,我见证了杭图从5500平方米,到现在拥有43000平方米的中心馆以及十六个主题分馆,也见证杭图从当年的需要办借书证到今天可以手机点点、信用借阅、上门送书,成为了单独的阅读空间,成为了一个精神支柱,百姓的暖心书房……”孙雍容的感言还没说完,现场已响起热烈的掌声。
沈小英既意外又感动。事实上,“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对于这位服务杭图26年的老馆员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前段时间,杭图举办了一次“砥砺时光——杭州图书馆建馆60周年(1958-2018)图片展”,这些老照片背后不仅仅是杭图的故事,也是六十年来,杭州这座城的阅读记忆。
让我们一起来回溯,这60年里有没有你最值得纪念的一幕。
1958~1986 青年路见仁里
滋养了周围一圈中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在杭州的人应该都记得,最初的杭州图书馆是在青年路见仁里。那是几幢木质楼房围成的一个典型的晚清江南风格的庭院墙门。两层楼,一楼和厢房是书库,二楼三间办公室。
不过或许鲜少有人记得,真正的杭州图书馆诞生地,是解放路新华书店的二楼。
可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被用来当做借阅室,会议室外的门厅用作读者阅览室,而原本书店员工健身娱乐的乒乓球桌,就变成了阅览桌。
退休的老馆员钟立柔则记得,杭图筹办之初,省图书馆赠送了约5000册书籍,但大部分是社科类图书,文艺类书籍较少。可当时最受欢迎的其实就是文艺类书籍,像《红岩》《上海的早晨》《苦菜花》《静静的顿河》都是热门书目。杭图都是以几十个复本的数量购买,最多的时候达到过100个复本,但还是会被一抢而空。
那是阅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杭图是以开架的形式面向读者的。钟立柔回忆,每天来馆里借阅的读者,能把整间借阅室都挤满。
仅仅开馆三个月后,馆领导就决定要扩大图书馆的面积,然后才迁到了见仁里。见仁里开馆时,有一条规定和同年代的其他图书馆都不同:它的服务对象包含初中生。而当时无论是省级图书馆还是区图书馆,都只对高中以上年龄的人群开放。
老杭州们都知道,青年路周边有许多中学,如杭十一中、开元中学、杭二中等。因此,当时的杭图,成了附近学生天天都要去报道的地方,在图书馆里借书、写作业是那时最流行的“杭儿风”。
1986~2008 浣纱路
新馆发证时引发交通堵塞
步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将杭州人的求知欲吹得更旺盛了,杭图的图书采购门类,从以文艺作品为主,迅速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藏书达到几十万册。
见仁里的小楼,显得有些捉襟见肘。1981年,浣纱路的杭州图书馆新馆开始动工,1986年正式开馆。
那年5月3日,杭图在报纸上发了公告,说5月6日上午8点半开始,杭图向杭州读者公开发放约三万张借书证。而5月5日晚上,就有读者开始排队了。
当时在杭图工作的陈明记得,5月6日是个晴天,早上7点他到馆时,“图书馆门前黑压压的一片,聚集的人群占据了浣纱路的半条车行道,领证的队伍,从浣纱路绕过学士路、岳王路,一直排到了平海街……”排队的人群里,有面容稚气的学生,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上午8点半,开始发证,不到两个半小时,全部发完。但队伍依然很长,甚至一度影响到了交通。紧急讨论后,杭图决定于5月10日,再发放三万张借书证。
借书证这么受欢迎,不难理解。要知道,在1986年以前的杭州,借书证只面向一些机构、学校组织统一办理。所以,当时有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在杭州是桩毛有面子的事情。
2008~2018 钱江新城
成为新的城市生活中心
现在,当你踏入位于市民中心的杭图时,很多人会错以为这间新馆才刚开放不久。其实算算,这间新馆已经陪伴杭州市民走过了十载春秋。
这十年里,杭图在杭州,乃至全国引发过不少让人历历在目的热议——
2008年9月,杭图率先取消借书证押金制度,杭州市户籍的居民凭市民卡、二代身份证就能免费免押金开通借阅功能;
同年,杭图接纳乞丐与拾荒者进门读书看报;
2014年,杭图正式推出24小时微型图书馆终端,杭州人借还书,再也无需掐时算点;
2016年1月,杭图与新华书店联手,推出“悦读”服务,读者可以去书店选书借阅……
如今提到杭图,很多杭州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活动很多”。一年里,杭图活动多达一千多场,涵盖讲座、展览、沙龙、演出、社团、体验等等。与此同时,杭图不断拓展着一些主题分馆,目前已经建成了生活、佛学、运动、科技、电影等十多家主题/专业分馆。
杭图现任馆长应晖表示,未来的杭图也将继续秉承着“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不断突破自我、创新服务方式,以实际行动去做这座城市阅读风尚的引领者以及群众文化生活的提供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