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生拍摄近600张手写招贴,在杭州办了一个展
“卫生间”进展览,你怎么看
2019年04月05日 08:28:3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马黎 通讯员 胡瀚允

  一排手写的“卫生间”标志

  就是这块招牌,触动白谦慎2003年写了《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白谦慎和鲍贤伦看到这个都笑了

  浙江在线杭州4月5日讯 前几天,记者去玉皇山路上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逛了一圈,过桥,走到锦绣廊里的晓风书屋,发现——

  二楼栏杆上,挂了一个大大的手写“卫生间”标志,一写写了四个。这几个字看上去,没有任何技法,更像是小村小道边上随手写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标识牌。

  这些字,在博物馆里出现,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是恶搞吗?

  再仔细一看,箭头没指错啊,标识牌的下方,就挂着标准化的“卫生间”通用标志。上下形成鲜明反差。

  记者后来一了解,原来这是个展览。而最开始,关于“卫生间”要不要进展览,还有一番不同意见。

  5位大三女生

  持续了近两年的功课

  这样“不好看”的字,不止一处。

  整个晓风书屋二楼,包括橱窗上,被各种手写字包围了。160多张照片,密集分布于书店弧形的墙上,照片里拍的,都是在生活里看到的手写字,包括招牌、告示、警示、广告等。放不下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了楼梯上。总共近600张。

  比如老底子很多人家楼下,拐进小弄堂,有时候会看到一块三合板上写的“换拉链 修衣裤”;小店卷帘门一拉下,“门前禁止停车”,红油漆滴滴答答;走到菜场里,老板娘把泡沫板翻过来,拿水彩笔写着“龙虾”、“六月黄”,生意毛好。

  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展览,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当时,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5位大三女生,带着她们做的这些“功课”,找到晓风书屋大掌柜姜爱军,问:我们可以在这里办个展览吗?

  这个功课,持续了近两年,从2017年5月开始,她们分别走访了全国十多个地区,北京市、浙江省、河北省、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收集不同地方的“民间书写”材料,走街串巷,用拍照的方式,沿途记录每一处可见的手写体,先后采集了600多张手写字,设计了“信息采集单”,并完成了一本厚厚的调查报告。

  太有趣了。看完这些照片,姜爱军马上答应了。

  于是,就有了这个展览,名为“字游字在——民间书写素材展”。

  “海报上的字太难看了,能撤掉吗?”但开展第一天,馆里就有工作人员向店长转达了“意见”。包括那个抢眼的“卫生间”,这些天晓风店长也收到过几位读者的“反馈”:“实在不搭啊。”

  当店长把这些“意见”为难地转达给5位姑娘时,她们却觉得很高兴:我们做了一件朴实又不一样的事情。

  一本书引发的一次调查

  和一个小而另类的展览

  4月3日下午4点,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白谦慎站在这个“卫生间”下面,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几天前,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给他发了一条信息,约他一起来国丝馆的晓风书屋看一个小展览,并温馨提示:这个展览和你有关。

  可以说,这是因为白谦慎教授的一本书,引发的一次民间调查和一个小展览。

  2003年,白谦慎出版了著作《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高悬在博物馆里。《娟娟发屋》是重庆一家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2001年去重庆旅游,在马路边偶然看到,就是这块招牌,触动他2003年写了《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他在书中写道:“这块招牌没有金框,没有署款,没有印章,既简单又土气,但不失质朴的意趣。”

  这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

  5个学生的指导老师胡晓华学古文献出身,因为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加上自己平时也爱记录一些街头手写汉字,受到启发,以此为主题,指导学生一起阅读了白谦慎的著作。

  2017年,由学生独立构思、调查并完成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凤凰计划”学生研究课题:汉字民间书写调查,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年,他们还完成了一次以福建省泉州市的汉字民间书写为主题的暑期实践,并拍摄了纪录片。

  “你们的展览想表达什么?”

  “这样的字算得上书法吗?”

  本以为,这只是学生们一个小小的、并不成熟的成果展示,但开展不到一个星期,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很多人觉得太有意思了。一位姑娘在展厅特意设置的留言本上,用手写的方式回应:“特别感动,仿佛重新体验了一次生活,很真实。”

  但也有人看完展览表示:这些字太难看了。

  有几位观众直接问——

  “你们的展览想表达什么?

  “这样的字算得上书法吗?”

  穷乡僻壤没有人关心的一块小小的破招牌,却成了一本书法理论著作的讨论对象,16年前,白谦慎的那本书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16年后,这本书引发的一个展览,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白谦慎当年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里写的几句话,这次也被姑娘们用到了展览的前言里:“不管您欣赏与否,我们不应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的土地上,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书写,不但普通人自己不把它们当回事,研究书法的人也往往对它们漠不关心,它们在属于自己应该属于的地方,无声无息地在岁月中自生自灭。这是它们的命运!”

  学生们想捕捉和记录这些日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手写汉字,而在这个一张打印的二维码就可以沟通彼此的时代,为何生活中还会出现手写字,被应用在何处,也是她们探究的另一个方向。

  做这个展览,她们还想抛砖引玉,让人们能够回忆起自己的书写故事及记忆,为她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

  “你们做的这个工作很有意思。”白谦慎对同学们说。

  “我指的有意思,一个方面是汉字的书写、手写,越来越少,你们记录下来,很有意思。第二个意思,中国活跃的当代艺术家里,与文字有关的有很多,徐冰、谷文达、邱志杰、吴山专,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些人。”

  白谦慎和鲍贤伦从头到尾看完展览,看到用涂改液写的“男人都是大猪蹄”,都笑了起来:“这个写得好啊,而且这个人有过训练,用笔非常含蓄,不是随便写写的,内容和文字都有意思。”

  这个特别的展览将持续到4月15日,对了,如果你在生活中看见有意思的手写字,可以关注姑娘们开设的公号“汉字日常书写”,把照片发至后台。

标签: 卫生间;发屋;展览;招牌;书写;功课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