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为了让大学生直观感受“一带一路”,更好认识非洲大陆
课堂搬进博物馆 还来了个非洲“外援”
2019年04月10日 06:34:1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郑琳 通讯员 朱慧

浙师大的思政课堂。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一带一路”倡仪,浙江师范大学将一堂思政课堂搬进了学校的非洲博物馆。

  浙师大思政课老师郑海祥,特别邀请了该校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作为这堂课的“客座教授”。

  在带2017级本科生走进神秘的非洲博物馆前,刘鸿武教授引用了唐初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激励学生,要放眼国际。

  “王勃写这首诗的时候才18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年纪。今天在非洲博物馆的学习,可以拉近我们和非洲文化的距离。”刘鸿武说。

  来自马里的外交官

  会唱中国老歌

  浙师大的非洲博物馆里宝贝很多。这里能看到非洲的音乐艺术、风俗民情、日常生活,了解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还有从郑和下西洋时就开启的中非关系史。

  当天,博物馆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外援”——非洲研究院里正好有一位来自非洲的专家、马里驻华使馆原第一参赞约罗·迪亚洛。虽然约罗讲的是英文,但是他戴了一顶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帽子,让听讲的大学生们备感亲切。

  实际上,约罗的父亲是马里一所学校的校长,而这所学校正是中国援建的。在他小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播放中国歌曲,以至于当时还是小孩的他,在完全不懂歌词意思的情况下就学会了歌曲。然而当他当场唱出来的时候,“零零后”大学生们都有些懵。约罗笑道:“这首歌很老很老了,你们都没有听过。”

  约罗随后演示了博物馆里的几种非洲乐器,其中一个类似木琴的小乐器,约罗介绍说在西非很流行。“从前这是皇室才能用的,现在在普通百姓中也很流行了。”

  刘鸿武教授通过许多非洲人民的生活用品,来讲解非洲人的智慧。

  “他们会把生活变成艺术,把艺术融入生活。”刘教授说,“你们看这件,它既是一个储物罐,又是一件艺术品,罐面上这个面具,它的图案标志着部落的信息。所以非洲人生活里到处都融入了诗意。”

  “每一个民族会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形成它的文化模式。非洲大陆有3000万平方公里,约是中国三倍,他们的生活方式自然十分多样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文化偏见。非洲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非洲人天生乐观,他们的生活永远充满了节奏感,这种天生的快乐文化感染了世界上很多民族。”

  中非交流史源远流长

  可追溯到郑和下西洋

  中非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郑和七下西洋时到了非洲几十个国家。”刘教授展示了郑和的一张航海图,上面竟然出现了好望角,“所以说,中国和非洲国家是天然的盟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和非洲建立了一种国际上相互合作的关系。”

  刘教授说,“中非关系是一种非常友好的平等关系。现在中国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从中非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始的。”

  他告诉在场大学生,如果要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战略,就应该了解历史上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

  “今天的中国正在快速走向外部世界,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今后你们会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重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加强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对于年轻人走出国门,跟世界上各个民族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刘教授说。

  这堂生动丰富的思政课,让很多大学生改变了对非洲的认知。

  思政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汪帆告诉钱报记者:“刘老师的讲述使我认识到了一个文化繁荣、充满活力的非洲,也使我了解到了一个正在迈向复兴的胸怀博大、真诚友好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主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融入中非友好合作的实践中,树立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国际舞台上释放青春力量,助力世界和平与发展。”

  同专业的潘海涛同学表示,这堂课“别具一格”。“从一块地域到整个世界,‘一带一路’以其独特的意义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我们当代青年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将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不仅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世界眼光。努力成为国际型的复合人才,为祖国和世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师说

  在具体的纵横比较中
  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这堂课,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版教材中关于外交专题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带一路”。我们在思政课专题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想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尝试在课堂内容和课堂模式方面做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这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布局。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一带一路”?它涉及的区域非常广泛,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文化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年来,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是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院,是教育部和外交部支持下成立的中国高校第一个综合性、实体性的非洲研究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刘鸿武教授是非洲研究院的创始院长,而且是中国非洲研究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非洲研究院为中非文化交流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我们结合上课的专题,以及学校这个研究院的特色,让学生走进非洲博物馆。在这样一个行走的课堂里,用馆藏的展品为载体,让大家去理解“一带一路”的外交战略,我认为这可以使学生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浙江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 郑海祥

标签: 非洲;课堂;教授;中非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