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感受蓬勃脉动 见证生活美好
交通工具的飞跃成就余杭人的品质出行
2019年05月06日 08:04:50 来源: 余杭晨报 记者 吕波

  2010年10月26日9:56,第一辆从上海出发的高铁列车停靠余杭站。陆文华/摄

  70年沧桑巨变,有一些影像在余杭人的记忆里渐行渐远:出门基本靠“11路”、街道上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时速只有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检票员手中咔嚓作响的钳子……

  抛下这一切,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个“说走就走”的年代: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方便快捷的网络约车、不出门的掌上订票、手机支付坐公交车、家门口的地铁站与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出行方式的蓬勃脉动,成就了余杭人幸福生活的品质出行。

  自行车: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再到绿色出行“新宠”

  解放初,余杭人的出行基本靠走。当时根本没有“农村公路”的概念,“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河道阻隔,如果没有摆渡,只能往河兴叹,出行相当不便。很多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成了余杭人家中的“奢侈品”,一辆“凤凰”、“永久”自行车相当于如今的宝马奔驰轿车。1980年后,自行车逐渐成为余杭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1990年后,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小汽车出现在余杭的马路上,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变成现实,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

  21世纪以后,随着出行方式的丰富,汽车、公交车、地铁应有尽有。然而,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摆在了眼前。陪伴了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自行车,以共享模式重返街道:2010年10月26日,余杭公共自行车开通运营,“小红车”成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出行利器。这个不过时的交通方式,成为了回归自然的象征和时代进步的“新宠”。

  24小时服务、与主城区“通租通还”、手机扫码租车,运营8年多来,余杭公共自行车在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的同事,还不断进行系统功能升级,越来越方便市民的绿色出行。

  公交车:从四面透风到冬暖夏凉

  再到绿色环保

  还记得你小时候乘坐的公交车长什么样子吗?从驾驶员旁边有“大鼓包”的普通车到“冬暖夏凉”的空调车;从柴油车、无轨电车到新能源车;从售票员招呼乘客:“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到如今的手机移动支付……小小车厢内,留住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见证了一段历史的变迁。

  1952年,杭州市开通了公交6路线,由杭州开往留下,同年开通9路线由艮山门开往乔司(后延伸至临平),1958年,开通13路线由武林门开往瓶窑……由于资源匮乏,那个时代的公交车使用的是沼气燃料,因为车背上驮着灌满沼气的袋子,俗称“甲虫”。不方便、不环保、效率低,就是那个时代的公交的特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有余杭长途运输公司组建,同时兼营短途公交线路。90年代后,农村集体、个体中巴车客运业务发展迅速,纷纷经营进杭客运和区内通村客运。虽然人们出行方便了很多,但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服务时间较短、往返主城区不方便、车站混乱私营车主争抢客源、车容车貌破旧不堪等。

  为此,2007年,余杭区公共交通一体化正式启动。2008年元旦,余杭区公交公司成立。2010年7月1日,区内K10路公交线及涉及的8辆车顺利完成收购整合,历时三年的余杭区公交一体化提前实现。一个主副顺畅、区内成网、辐射周边的公交网络体系由此逐渐成长起来。

  2008年,我区耗资1.8亿元购买了590辆新车投入使用。车厢到处漏风,冬冷夏热的时代结束了。

  近年来,我区又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节能、环保号召,持续提升车辆品质,油电混合动力客车、LNG天然气客车、气电混动客车、纯电动客车等不断投入运营,“黑尾巴”柴油车慢慢被淘汰出局。截至目前,我公司共拥有营运公交车辆1352辆,节能及新能源车1089辆,占运营车总数的80.55%。

  除了在绿色、清洁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之外,我区还频频出招布局智慧公交。  2016年8月,我区506路成为全国首条支持移动支付的公交线路。一年多的试运营后,余杭公交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随后,“杭州公交APP”的及时出现让市民能掌握全面、即时、准确的公交信息。公交候车亭始终在不断地更新完善,由原来孤单的站牌式到便于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港湾式,再到现在的“乘客智慧小帮手”,这一路的变化无不顺应着时代的脚步。

  轨道交通:构建“高铁+地铁+

  城际铁路+交通枢纽”大格局

  2010年10月26日9:56,G7410高铁列车停靠余杭站,标志着余杭高铁时代的到来。沪杭同城生活变成了现实,半个多小时的距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铁杭州的第一站——余杭。“有了高铁,去上海方便多了,原来两三天办的事情一天就能办完了。”大家都说。

  不仅如此,如今在余杭,1个小时,相邻城市间自由转换;2个小时,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展现面前。3个小时,便可踏上安徽、福建、江西等周边省市的土地上,高铁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也给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余杭正式步入地铁时代,市民体会到了缩地成寸的感觉,融杭发展更进一步;2017年12月27日,地铁2号线良渚站开通,良渚到凤起路仅需40分钟,良渚区域的民众从此也可以笑对早晚高峰。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杭州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涉及余杭区共有6条线路,分别是2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总里程35.491公里,总车站数22座,车辆段4座。

  此外,余杭区内还规划了2条城际铁路,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和杭州—临安城际铁路。今后,坐城铁,从余杭高铁站到终点站海宁碧云路站,30分钟左右就能到。

  根据计划,很快,选址在仓前的杭州枢纽西站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后续将引入商合杭、杭武铁路杭临绩段、杭温、沪乍杭等主要铁路。目前,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审查,各开工前置要件正在紧锣密鼓的办理中,争取尽快具备开工条件,确保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运营。建成后,将成为集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拥有快速、低能耗、承载量大等优势,在城市公共出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高铁+地铁+城际铁路+交通枢纽的交通发展大格局,使得余杭轨道交通愈发成熟和高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今天的我们,外出已可以用公共自行车低碳出行,可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出行方式的巨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新时代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一定会震撼到我们的想象,但可以想见,智能、绿色、并让人们倍感便捷和美好的出行方式一定是大势所趋。

标签: 轨道;交通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