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江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重见天日 就在富阳新登
2019年05月12日 19:30:30 来源: 浙江24小时客户端

  一条绵延近两千米的古城墙,静默伫立,围拢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状如莲花。它修建于明朝,位于杭州西南一角,守卫了一座千年古城的近500年时光,也是目前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

  在被房屋淹没了近70年后的今天,阳光终于再次把它唤醒,那些粗粝的青石板、爬墙而生的树木,带着沧桑的历史和斑驳的古城记忆,再度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5月初,在杭州富阳新登老城,城墙沿线拆出了近90亩的土地空间,曾隐匿于密密麻麻楼房间的古城墙,连同与其双生的护城河,重见天日。

  这是一场“显城露河”大行动的开端。从拆迁开始,显城墙、拓城河、复城门、修建筑、留街巷……新登镇将一步步复兴这座“城墙上的江南古城”,重拾新登人怀念的旧时光。

  城墙守护着小城居民的乡愁:

  “它是独一无二的!”

  古墙外,城河边,桥巷绕丝弦……86岁的张宝昌至今仍惦念着这样的新登老城。

  新登老城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张宝昌就出生在西门外的城墙下。从小在城墙根下长大,生活的一切就都跟城墙有关。

  “县政府、孔庙和学校都在城墙内,我们上学、办事都要入城。”在张宝昌的记忆里,小时候,他三天两头在城墙里走,经常一个人把城内的大小弄堂都走个遍。

  为了方便大家进出,新登老城还开设了一个小东门,“它很陡,我和同学们骑车到这里出城,一下子就会冲到很远的地方,车嘎吱嘎吱响。”张宝昌咧开嘴笑了起来。

  古时筑城有墙必有河。在新登城墙外约50米处,原本镶嵌着一条6至8米宽的护城河,如一条蜿蜒2400米的玉带。

  这条流动的河曾是新登的战争防线,也是维系当地人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早上,从河里挑水回家吃;傍晚,把衣物带到河边洗。”那个年代,大家都自觉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活水。

  “砰砰砰……清河了!”每当地保将锣鼓一敲,市农工商、男女老少都会扛上各式工具,主动去清理疏浚护城河。

  张宝昌说,那时,护城河清澈见底,一放学做好作业,他就在河里兜小鱼小虾、捡螺蛳,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图:护城河一角)

  小时候,张宝昌不觉得这城墙有多珍贵;直到长大后,他走出新登,来到杭州大学读书,和别人聊起家乡,才意识到那是独一无二的。

  新登古城依山而筑,从空中俯瞰,四五米高的城墙犹如一朵莲花,围住了一整座山。这在城墙修葺史上十分罕见。

  城内地势高,住户大多务农,难以形成集市;而城外地势低,反倒商贸云集。因此,新登的商业中心不在城内,而在张宝昌所住的西门外老街上。

  “我当时和别人说,他们都不相信,觉得新登太奇怪了。”张宝昌说,城里人务农,城外人开店,这种独特的格局,恐怕很难在其他城镇找到。

  这也勾起了张宝昌的好奇心,“后来,我又翻阅县志,发现新登城墙太有故事了。”

  (图:清《道光县志》载新登城图)

  镌刻在城墙上的历史:

  生于唐,修于明,在近70年前被钢筋水泥淹没

  新登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唐朝。

  到了明嘉靖年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城墙“年久倾圮,砖石无存,土淤平坦,不足以限人出入”。此时,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为保百姓平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县令范永龄依山筑城。“铁匠、石匠、木匠……当时,每天十多个工种、多达1000多人,挑灯夜战,耗时四个月,紧急筑城。”张宝昌说,由于时间紧急,明城墙的规模仅有唐朝时的一半,长两千多米,但依山而建的它易守难攻,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袭。

  现今,新登留存的城墙便是那时的格局。

  (图:今年3月,新登古城墙重新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承载的过去,让张宝昌深受感动,他开始细心研究这座城墙的一点一滴。上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后,张宝昌回到新登中学教语文。课上,他时不时会带着学生们围着城墙走,去亲自丈量它的前世今生。

  (图:新登古城墙一角)

  可也是从那时起,他亲眼看着城墙一点点被钢筋水泥吞噬,淹没于房前屋后。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建造新安江水库,一些移民溯江而下来到新登。当地政府在城墙与护城河间的空地上,为无处安置的他们造起了移民房。

  后来,有了钱的新登人也依样画葫芦,民宅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墙外围的空地上拔地而起。这些新建的房子大多三四层高,紧贴城墙,又高出五六米,让古城墙变得藏在深闺人不识。

  有些人甚至肆意将城墙砖石拆去打墙脚,垒猪圈,建私房;还有人在护城河上铺设道路,甚至封盖,侵占护城河的空间来造房。

  于是,新登古城城墙垛口的砖几乎被拆尽,北侧的几段城墙被撬得满目疮痍;护城河越来越窄,鱼虾消失匿迹;几座城门也相继湮灭。

  一场“显城露河”的大行动:

  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如何修旧如旧?

  所幸,新登城墙的根基还在,城垣环圈更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城墙是古代城市最重要的地标,但随着时代发展,往往成为了阻塞交通的障碍,几乎都被拆光了。浙江省内的古城墙,留下的断壁残垣很多,可完整留存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古县城。”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郑嘉励说,在浙江省内,大多县府的古城墙已荡然无存,新登留存的可能是目前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

  根据新登镇的最新测量结果,城墙现存完整部分有1714米,高5至7米。在张宝昌看来,这是属于新登城墙宝贵的运气,得益于它独一无二的倔强——由于依山而筑,不受现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可在高楼林立的掩盖下,人们已经难以捕捉到新登城墙的身影。被房屋挤占的不仅仅是城墙,还有古墙外裹挟着的文化特质,城河边流淌着的古城血液。

  “它是新登的根,值得新登人骄傲。”这些年,张宝昌一直盼望着城墙能走出深闺,它的故事能被更多后人知晓。

  如今,张宝昌的期盼变成了现实。去年12月,他和300多户老邻居一同搬离了城墙根,而后,伴随着挖掘机“哐哐哐”的作业声和小心翼翼的人工拆除,城墙边的房屋被夷为平地。

  (图:城墙边的房屋被夷为平地)

  一场“显城露河”的大行动拉开了帷幕。张宝昌曾生活过的西门外的老街,以及西门至南门346米长的城墙区域是先行启动区。

  “今年底前,我们将完成这段古城墙修缮及南门的恢复,并复兴西门外老街的建筑及业态,再现昔日集市的繁华。”新登镇规划建设办主任张建强说,此前,他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前往梅城、南湖、塘栖等地考察学习,请来专家指导,也多次邀请张宝昌等老居民建言献策,并在参考县志记载的基础上,设计了修复方案。

  (图:从石矿采来的石料)

  古城墙如何修旧如旧?张建强告诉钱报记者,新登城墙由数百斤重的青石交错累积而成,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从老一辈工匠口中得知,这些青石都是从双联村的一座石矿采来的。“我们做过对比,确实一样。”张建强说,他们会采用这种青石效仿古法进行修复。

  (图:打磨青石的工人)

  5月初,一些巨大的青石已经被运进了城墙边,每天,高速轮转的电钻声和手工捶打的打击乐在空中回响。“先把青石切成条状,每条青石还要手工打磨五个面,花两三个小时,让它们变成参差不平、像被风雨冲刷的模样。”69岁的卢光文一手举着锤子,有些自豪地说,“现在辛苦些,以后我们新登就漂亮了!”

  (图:打磨好的条状青石)

  显城墙、拓城河、复城门、留街巷

  “城墙上的江南古城”将复兴归来

  曾零落在岁月尘埃里的新登古城正在这样的努力中归来。

  新登镇计划用3到5年时间,修复完善整座新登古城墙,恢复原有的几座城门,拓宽护城河,并在城墙和护城河间开辟绿化带,形成环状的古城公园,同时,通过拆整的方式改造城内建筑及保留原有的十八条街巷肌理。

  (图:新登古城南门效果图)

  在远期蓝图中,城河游船、城墙灯光秀、古城沉浸式艺术展等时尚元素也将融入古城。

  “我们希望在复原历史风貌的同时,注入现代活力,把新登老城打造成‘城墙上的江南古城’。”对于新登古城的未来,新登镇镇长金志国满怀憧憬。

  (图:修复后的新登古城效果图)

  “新登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不能丢。”金志国说,新登古城的开发、利用,首先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凝结新登人对家乡的情怀,因为“城墙守护的从不仅是一座城,也是老百姓的乡愁”。

  同时,城墙沿线的棚屋区域年久失修,基础设施差,阴暗潮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新登也想借此改变落后的城市形象,打造风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业。

  “新登老街留下了很多过去的沿街店铺,可以构建慢生活业态;城内外培育了悠久的音乐文化,今后可以引入更多艺术业态,聚集成文化艺术音乐小镇。”在金志国的设想中,某一天,来到新登古城的游客会踏着青石板,登临古城墙,享受穿越古今的独特体验。

  (图:复兴的新登老街效果图)

  今后,张宝昌与其他老城居民会再次站上城门,触摸城墙,一览老街上的人头攒动,聆听巷弄间的余音绕梁。城墙内外,东安剧社、城隍庙、大戏台都回来了,比记忆中的它们愈加活力四射。

  (原题为《浙江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重见天日,即将开始修缮,就在富阳新登》。编辑张钟文)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