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故宫里的玉来杭州南巡 将在良渚博物院展出两个多月
2019年08月18日 07:50:3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马黎 通讯员 郭楠 摄影:吴煌 敖彬伟

  浙江在线杭州8月18日讯 8月17日,良渚博物院,“君子比德于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精品展”正式开展,将持续到10月31日。

  作为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的良渚玉器的“交换生”,宫里从近19000件(套)清代玉器中,精选了100件精品拿到良渚,分为礼制、服饰、陈设、文房清玩、饮食及宗教等六类玉器,全面展示了清代宫廷用玉文化。而且,这些玉器大部分出自清代中期,其中乾隆朝的玉器占了此次展览的70%,几乎都是第一次来杭州。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宫里的文物,而且还是四爷御用的帽架、玉玺,他把玩过的玉玩具,欣赏过的玉山,以及身边女人们用的各种玉首饰。你还能看到乾隆帝最爱做的事——题诗,除了最爱在书画上写诗,他也非常喜欢把诗刻在玉器上。

  记者请来此次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黄英,精读其中几件重中之重。

  皇帝宝座也要嵌玉

  不是玉器展吗,展厅黄金位怎么还放了一个皇帝宝座?

  很多观众以为是复制品给大家看展打卡的。错错错,这是宫里千辛万苦搬来的文物——剔红嵌玉宝座,没错,连宝座都是嵌玉的。

  在家具上嵌玉,是帝王玉德的一种表现。这件宝座镶嵌了碧玉、白玉雕刻的荷花、莲蓬、飞燕等图案,还配了青玉甪端、青玉太平有象、青玉云龙纹香筒、剔红香几各一对,属于宝座的标配了。

  至于这个宝座间最早放在哪里,如今还没有定论,这次,它从家居库里被选中,第一次到了杭州,就是为了契合展览主题“比德于玉”。

  乾隆退休后用了3年的玉玺

  玉玺,我们非常熟悉。著名的二十五宝玺,为清代清高宗指定,详细规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代表了国家政权。

  这次来杭州的,一共三方印。最重要的,肯定是“太上皇帝之宝”——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退位后所刻,退位后,他用了3年。不是所有印都有御题诗,这一方印身四周都有,乾隆自题太上皇之宝说。

  乾隆皇帝退位后,居太上皇位训政3年,称“太上皇帝”,其谕旨还称“敕旨”,仍然自称朕,在宫里仍称乾隆年号,直到乾隆六十四年去世,89岁,成为中国历代帝王里寿命最长,主持政务时间最长的皇帝。

  演奏“中和韶乐”的玉特磬

  玉特磬,就是祭祀活动中演奏中和韶乐不可缺少的乐器。特磬,以磬体大小调节音高,磬越大,发音越低,每枚单独悬挂和使用。

  这件玉特磬由新疆和田玉琢成,两面绘云龙纹,依十二律琢成,十二枚一套,这是第九枚。

  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特磬116件,均为乾隆二十六年所制,其中完整成编者只有5套,而这件玉特磬是能明确查到档案为乾隆二十六年制作的。

  女人梳两把头的扁方

  簪、镯、指环、纽扣、带钩、带扣、钩环、佩饰、坠饰等,是清代宫廷服饰用玉的传统,而扁方、扳指、香囊,可以说是清代佩饰的新品。

  清代女人的头饰本来就很重,这只扁方,就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的玉饰,这次特意选了一只白玉嵌宝石的。目前不知道这只是谁戴的,推测为宫廷等级比较高的女性。

  乾隆御用帽架

  这是乾隆专门用来放帽子的帽架。小冠架多放于书房之中,也可做陈设品。

  这件以紫檀镶玉插接而成,中间以一铁轴贯穿。在冠顶、中间鼓肚及红木鼓形底座上,镶嵌了三块白玉,深浮雕云龙纹,两龙在云中相戏,或一龙在云间穿梭。

  连帽架里,都阴刻填金乾隆御题诗句四首及相应花卉,分别为百合、木香、菊与绿萼梅,雅致至极。

  而鼓形底座上有篆书四个大字“乾隆御用”,说明此类冠帽架是乾隆帝常用之物。

  宫里高雅活动下玉棋

  皇帝的玉玩具,比如小件的,经常被收纳于百什件之中,陈放于殿、堂、楼、阁之上,或随驾携带在侧,以供随时把玩。比如玉棋。

  这次选了两套玉棋来杭州,一套玉围棋,一套玉双陆棋。围棋、象棋、双陆棋都属于清宫高雅艺术活动,以玉制,比较耗材,像玉围棋子分别以和田白玉、青玉制成,共365枚。

  还有一套玉双陆棋,像保龄球一样。双陆,也是古代一种棋类,唐宋时期比较流行,不过后来就被另一波新的流行取代了,比如麻将。

  乾隆最爱的“无痕”玉壶

  这只玉壶,盖内有阴刻隶书乾隆帝题诗《咏痕都斯坦玉壶》,造型有一点异域风格,颈部浮雕叶形纹,以莨苕叶作短柄,盖钮作花蕾状。

  这是乾隆非常喜欢的“痕都斯坦”风。痕都斯坦,便是现在的印度,莨苕叶,是痕都斯坦典型的植物。

  清乾隆时期,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玉雕作品大量传入,这些具有异国风格的玉器被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器薄如纸,工又精,乾隆非常感兴趣,他在诗里吐槽,自家的玉工不如人家痕都斯坦的玉工:“苏州专诸巷多玉工,然不如和田美玉痕都斯坦玉工所制者,彼盖水磨所造,花叶分明抚之却无痕迹。”

  摸上去像无痕的,乾隆帝太会写了。

  【延伸阅读

  乾隆亲身参与制玉全过程

  乾隆帝为什么那么喜欢玉器?

  钱报记者专访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琳。

  清代,尤其在乾隆时期,打通了新疆玉材的运输渠道,再加上乾隆的喜好,他还在造办处设立如意馆,选高级工匠制作玉器,因此,中国玉器文化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是集大成者。历朝历代很多皇帝喜欢玉器,但没有一个人像乾隆那样,爱玉如痴,所以我们叫他玉痴皇帝,他的热爱不是收藏多少玉器,而是全身心参与玉器的制作中。

  比如,一块玉料从新疆拿到紫禁城时,乾隆帝会参与审料。这块料最适合做成什么?他会和工匠、画师一起讨论。

  做的过程中,乾隆帝不放心,还会让造办处的工匠多次呈览,他要提修改意见,让底下的人再改,做的不好,就要想办法重做。

  比如,玉料表面上看可能只有一点点脏,但制作的时候,可能会多一道小细纹,专业说法是“绺”,碰到这种情况,就要“避绺”。乾隆很懂行,实在做不了的话,他会在后期让工匠去染色、修补——挖脏避绺。

  玉器做完了,他要品评。这件特别满意,给甲等,并在玉器底部打分:甲、乙、丙、丁。

  对自己特别喜欢的玉器,他还要再在玉器上写御题诗。

  乾隆帝4万多首诗文里,粗略统计,纯粹咏玉的诗有800多首。他有一个观点,大意是纸寿千年,但玉可以永寿万年,希望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充分投射在玉器上。

  乾隆帝非常喜欢古玉和传世玉,还亲自去考证,写论文。

  比如,这次展览里有一件文物叫“青玉《御制搢圭说》圭”。玉圭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圭,他写了一篇论文,请大臣朱珪抄一遍,再让刻工刻在碧玉上。类似的长篇论文他还写过很多,比如《圭瑁说》、《圭说》,考证了玉圭从周朝以来的源流,他希望世人能够重新了解古代玉圭的礼制。

标签: 故宫博物院;玉器;乾隆;良渚;展览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1908/W020190818282366441945.jpg

故宫里的玉来杭州南巡 将在良渚博物院展出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