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这条游西湖的经典线路 芥川龙之介100年前就在走了
2020年01月19日 02:21:2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李蔚

  《中国游记》是这位短篇小说大师最长的作品

  下周,我们将迎来鼠年春节假期。现代人过春节,除了团聚,还有出游——假日里的杭州,又将迎来游人如织的盛况。

  来自各地的游客,有很多种记录这座城市模样的方式,今天,我们要带你回到100年前,跟着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一次杭州游。

  1921年春天,芥川龙之介开启了在中国各个城市的“深度游”,并写下了《中国游记》。

  就在前不久,由松田龙平主演,根据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改编的单集日剧特别篇《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由日本NHK推出,它讲述100年前,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特派记者的芥川龙之介,来到上海的所见所闻。

  你可能不熟悉芥川的作品,但很少有人没听说过《罗生门》。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看似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内容其实是以芥川的另一短篇《竹林中》的剧情为主。

  芥川出生于1892年,明治时期东京的一个旧式封建家族,《竹林中》发表时,他早已成名。芥川早年曾入夏目漱石门下,入门第二年,芥川就发表了《鼻》,年仅24岁,一炮成名。

  在芥川短短35年的人生里,他创作了150余部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情节新奇,甚至诡异,往往能将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全新的演绎,抨击当下的社会丑恶现象,揭示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被誉为“日本的卡夫卡”。

  在一众日本近代作家里,芥川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他一生专攻短篇,写过最长的著作,就数那一趟来中国的游记了,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国。

  在这部《中国游记》里,收录的除了《上海游记》,还有《江南游记》,其中和杭州相关的有十节。

  杭州名人纪念馆的学者陈杰,最近梳理了芥川在杭州两天两夜的行踪,从芥川的文字中,可以一窥他为我们保留下的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知名日本文人来华旅行,包括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风等等。谷崎还来了不止一次。

  “那一代的日本作家对中国的态度是复杂的——当时的日本因明治维新国运上升,而他们眼中的中国一直是泱泱大国,内心也希望中国能实现政治改革。所以芥川一行也拜访了像章太炎这样的中国革命家。”陈杰说。

  游记中关于章太炎的一段描述特别有意思——比如芥川注意到“他书房的墙壁上趴着一条很大的鳄鱼标本”,还小小抱怨了一下“这间满是书籍的房间,真可谓名副其实地寒冷”,为自己只穿了一件很薄的两用衫,居然没有感冒而深感庆幸。这一段情节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也有体现。

  陈杰说,芥川对这趟中国之行以及由此写就的《中国游记》是非常满意的。

  1925年10月,他在《中国游记》的自序中写道:《中国游记》是一本充分体现我新闻记者才能的产物,这种才能既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天降的灾难……

  自夸的还不止这一句:从上述的几篇新闻通讯中,大家可以窥见我所具有的那种新闻记者的才能,那才能曾如电光——至少是舞台灯光——一般地闪耀过。

  然而,在中国四个月的奔波,的确搞坏了他原本并不十分健康的身体。在中国期间,芥川就曾因胸膜炎而住过院,回国后又患上神经衰弱,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逐渐丧失了创作的热情。

  既便如此,他也强撑病体坚持写作。1922年,芥川连续发表了《竹林中》《神的微笑》等力作。1923年,开始了格言集《侏儒的话》的连载。

  1927年(昭和二年),在一个雨声淅沥的夜晚,芥川留下“对将来唯隐隐觉得不安”这样一段遗言后,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去世,年仅35岁。

  芥川龙之介带着记者视角游西湖

  1921年3月20日,芥川龙之介在上海登陆,他在中国的上海、杭县(今杭州)、北京等地游览,直到7月回国。从1921年8月开始,芥川龙之介在《大阪每日新闻》和《东京日日新闻》这两家日本东、西部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连载他的《中国游记》的第一部《上海游记》。1925年,日本改造社出版了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除了为我们留下了芥川龙之介一生中文字最多的一部作品以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珍贵资料。

04d2c6718471c5110fd2b5923add6e8f8_0.jpg

  在这本《中国游记》中,和杭州相关的占据了十节,包括《杭州一夜》(上)、(中)、(下),《西湖》(一)至(六)及《灵隐寺》,从芥川龙之介的文字中,我们甚至可以勾勒出他在杭州的两天两夜的行踪。

  新新饭店

  入住途中初见夜西湖

  芥川龙之介到达杭州,是晚上7点,他在车站和新新饭店的揽客员接上了头,坐上人力车,穿越城市前往西湖边的新新饭店。今天,这家饭店依然矗立在西湖的北山路上。

  在人力车上,芥川龙之介和西湖有了“初接触”,他最初看到的西湖是一片夜晚的“寂寥”,那个时候的西湖,夜游没有今天那样热闹,所以,芥川龙之介写道:

  “西湖在白乎乎马路的左边,铺展着她那黑乎乎的水面。西湖早已入睡,四周寂静无声。就连空旷的马路上,除了我们二人乘坐的人力车,连一条走在路上的小狗都看不见。”

  这个时候的芥川龙之介,应该是走在今天湖滨街一带,而等到穿过今天少年宫一带,芥川龙之介终于见到了夜西湖,他写道:

  “这当儿,一片薄明的水面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啊,西湖!我在这一瞬之间才真的感觉到此乃西湖。从空中云层的裂缝里,流泻下一片幅度不宽的,瀑布一般的月光,照射在茫茫烟波之上。那斜斜横穿于水面的,该是苏堤或白堤吧。堤上有个隆起的三角形,那是有名的断桥。这美丽的银色和黑色,毕竟是日本所无法见到的。我在左摇右晃的人力车上,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定定地注视着眼前的西湖,并为它的美丽而久久出神。”

  尽管是在夜晚,借着夜晚微弱的月光,芥川龙之介用他文豪的笔触,还是将他初印象中的美丽西湖记录下来了。

  望湖楼(今)

  由此登船,泛舟湖上

  在第二天上午,芥川龙之介从湖滨的码头坐上“画舫”,前往游湖。所谓“画舫”,芥川龙之介说只是一艘普通的小船,装了遮阳布和黄铜扶手而已。上船的地点是当时的日本领事馆旁。这个所谓的日本领事馆,就在今天望湖楼的后方。抗战胜利以后,此建筑被回收,曾被作为外宾招待所使用。1946年,司徒雷登来到杭州时曾经下榻这里,也是在和芥川龙之介同样的地方登船游湖。

  芥川龙之介首先看到的就是白堤,白居易在日本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文学家。特别是《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古典文学作品中频繁引用白诗白文后,白居易成为日本文学界最为熟知的中国文学家之一。芥川龙之介靠近白堤,马上想到的是记录在池田桃川《江南名胜史迹》里的那首白诗: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这首诗名叫《夜归》,芥川龙之介说:“尽管我与他游历的时间不同,他在夜里,我是白天,但这些诗句咏唱的景致却依稀可见。”

  俞楼

  见到《梅花图》的原本

  俞楼是章太炎先生在诂经精舍的老师俞樾的旧居。有趣的是,之前在上海的时候,芥川龙之介刚刚探访了住在上海的章太炎先生,还在《中国游记》中留下了有趣的记录:

  “章太炎先生倒穿了一件背面镶着厚毛皮的黑马褂儿,外面还套着一件灰色的大褂儿,显然他不会觉得冷,况且他还坐在一张铺有毛垫子的藤椅上。我被先生的高谈阔论所深深吸引,甚至忘记了抽烟。此外,先生那暖暖的穿着,和他悠然自得伸开双脚的姿态,更是令我羡慕不已。”

  在俞楼,芥川龙之介见到了彭玉麟为俞樾绘的《梅花图》,特别提到,这是他的朋友,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收藏的《梅花图》的原本。在看到俞樾的照片时,他自然想起了他读过的太炎先生的“俞樾传记”:“雅性不好声色,既丧母、妻,终身不肴食。”

  岳庙

  他在游记中写了“油炸桧”

  从俞楼跨过西泠桥,芥川龙之介接下去探访的是苏小小墓和秋瑾墓,接着,“画舫”穿过苏堤的跨虹桥,经曲院风荷,拜谒岳庙。那时候的岳庙正在修建,芥川龙之介对岳飞墓有了一段有趣的评说:

  “墓前立着一块苔痕斑斑的石碑,上书‘宋岳鄂王之墓’几个大字。墓背的一片竹木林子已近荒芜。这景象,对于我等并非岳飞子孙的人来说,并无悲哀之感,反而感到了一种诗趣。我沿着墓地的四周踱步,同时沉浸在一点儿怀古的心绪之中,‘岳王坟上草萋萋’。好像有人作过这样的诗句。”

  芥川龙之介的记忆在这里出了一点小错,这句诗出自元代赵孟頫的《岳鄂王墓》,原句当为:“鄂王坟上草离离”。

  有趣的是,芥川龙之介还在这里提到了一种食物——油条。他写道:“自古以来,坏人很多,可没有比秦桧更让人痛恨的了。在上海一带的马路上,有一种棒条状的油炸食品,确切的写法是‘油炸块’。据宗方小太郎的说法,本来的意思是油炸秦桧,所以原来的名字叫‘油炸桧’。”

  雷峰塔

  砖砌的塔壁上,爬满了茑萝

  在楼外楼用过一餐“中国午餐”以后,芥川龙之介一行登船前往三潭印月。这里,他提到了苏东坡:

  “在这小岛附近有三座石塔,据说是苏东坡担任太守的时候,用作行船的航标。有一件事是千真万确的,即这三座石塔,月明之夜会在水面上投下三个月影。”

  在看完九曲桥以后,船只就向雷峰塔驶去,芥川龙之介得以遥望这座“如老衲”的古塔。

  “就眼前仰望此塔的感受而言,它与站在浅草的游乐园“花屋敷”附近遥看十二层高的凌云阁,并无太大的差异。只是,雷峰塔红砖砌就的塔壁上,爬满了茑萝。不仅如此,有几棵杂树甚至把他们的枝梢伸展到塔顶,且在风中晃动着。这样一座塔耸立在阳光之中,烟雾朦胧,如梦如幻,果真十分壮观。”

  在返回新新饭店的路上,芥川龙之介见到了保俶塔,他说:“与像个老僧似的雷峰塔相比,细细耸立的保俶塔的倩影,正如古人所云,也许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说明他也是知道“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著名典故的。

  灵隐寺

  把白居易的故事写在明信片上

  芥川龙之介应该是去过灵隐寺的,而他把去灵隐寺的经历,写在了寄给友人的明信片上,同时把这些内容通过“写明信片”的方式记载在《中国游记》里。从行文看,很可能他是在寄旅杭州的第二个白天去了灵隐寺,先到了玉泉鱼跃,然后朝拜飞来峰、灵隐寺,归来顺道看了凤林寺。熟知白居易典故的芥川龙之介又在给友人的明信片里提到了一个白居易在杭州的故事:“据说白乐天曾问鸟窠:‘佛法的大意如何?’鸟窠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乐天又说:‘三尺童子亦知之。’鸟窠笑曰:‘三尺童子亦知之,然八十老翁亦难行。’乐天即服。”

  这段出自《西湖游览志》的故事被日本文豪写在给友人的明信片上,让今天的杭州人看来,十分亲切。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用一个日本人的眼光,看了1921年那个时代的中国,虽然有许多作家个人的观点看法,但是也为我们保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他对西湖的大笔墨的介绍,无疑能够让我们看到近代西湖的历史、人文、变迁,也是留存到今天的一段珍贵的西湖历史文献。

标签: 西湖;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 责任编辑: 王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2001/W020200119456871610272.jpg

这条游西湖的经典线路 芥川龙之介100年前就在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