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推动小额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见实效
​十大创新奖:余杭:这些“小”项目,村民来做主
2020年06月18日 17:00:48 来源: 反腐败导刊 记者 胡丹 蔡琳

  获奖理由:

  村级小额工程金额虽小,但要走的程序与大工程一样,一个也不能少,费时费钱,而且难以杜绝转标卖标现象,层层转包之后就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下降。针对这一共性难题,余杭区纪委牵头各部门对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招标”流程进行全面改革,对小额非专业性工程采用明标抽签法,让“中间商”无机可乘。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一举解决了怎么招、谁来干、谁来管的问题。一年时间,余杭区包清工项目预算资金平均下浮11%,共节省资金额361万元,交易周期平均缩短30天。同时还培育各类工匠1200名,淘汰203人。

  经验扫描:

杭州2.jpg

通过小额工程“简易招”程序建造的杭州市余杭区丁河村夕阳红养老院

  “改革后,我们这个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招投标时间比以往起码缩短15天,预计项目经费也能节省10%左右。”径山镇纪工委书记李明介绍。

  李明说的“改革”,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针对农村小额工程项目管理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对限额以下的工程按照技术专业程度进行切割,推进简易项目“简易招”,而参与“简易招”的村里的泥瓦木匠必须接受统一标准的培训,工程质量也必须接受全村人的监督……

  项目这么小,监管为何那么难?

  2017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余杭区一大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也陆续上马。这些村级工程中,包含道路维修、外墙翻新、河堤加固、公厕建造、老年公寓装修等,大部分是1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项目。尽管村级小额工程项目单个资金量不多,但一年累计下来,全区3000余个工程项目,资金总量不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余杭区纪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不少小额工程项目存在未经招标直接发包、未进入区级或镇街交易平台招标、邀请招标比例大、项目拆分后邀请招标等现象。

  “这些违规问题的存在,造成人力、资金、时间等交易成本的浪费,也给权力寻租、优亲厚友等腐败行为留下空间。”余杭区纪委书记邵伟斌表示,“从我们纪委监委的角度出发,既然存在廉洁风险,就要发挥好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建章立制、堵住漏洞的职责。”

  项目这么小,监管为何那么难?归根到底是因为现有的招投标制度以及项目的监管制度存在不足:一方面,在原有的招投标制度下,存在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比如招标人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文件的工作量比较大,耗时多,招标费用支出也比较多,这些显然不适应村级小额工程项目。而事实上,虽然招标程序表面上将一些体量小的投标者拒之门外,但实际上又直接导致了不经招标直接发包、邀请招标、违法转包卖标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管原本由交通、水利、农林等区级职能部门以及镇街负责,但以这些监管主体的人力、精力,显然难以覆盖到全区数千个项目。

  “破题关键就是要解决村级小额工程项目谁来干和谁来管的问题。”邵伟斌说。

  小额项目不出村,工匠来干

  2018年下半年,余杭区纪委监委在履行好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综合评估,着手对原有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制度进行改革。

  从哪些项目改起?这是摆在余杭区纪委监委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梳理了各类村级小额工程的性质类别,从中区分出专业性工程和非专业性工程。”邵伟斌介绍,按照这一思路,余杭区首先梳理出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水利、园林绿化、交通、土地整理等6大类基本项目中的26项“非专业性工程”,形成了简易项目清单。

  有了简易项目清单做基础,针对原有的招投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余杭区纪委监委推动各有关部门出台了4项制度,包括《村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镇(街道)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余杭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包清工”操作细则》《余杭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工匠名录库管理办法》等,明确村级简易项目向持证或有执业经验的工匠公开招标,由核价员核价代替专门预算编制,由简易施工图纸代替专门施工图审,由简单招标信息代替专门投标文件;工匠须本人参加招投标,采用“明标抽签法”,中标后签订合同及廉洁承诺书。

  工程全流程,村民自己监督

  “既然本村的项目是本村人做的,那么做得好不好,就要由本村人来监督,因为他们最关注。”说起对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邵伟斌信心十足。让群众监督,既弥补了以前的监督盲点,也发挥了基层群众自治的最大作用。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各村会向镇街职能科室报备,接受镇(街道)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并参照《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单位第一责任人制度(试行)》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责。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事会)负责项目施工全过程监督,并通过村务监督微信群公开;根据工程量,每个项目聘请2—3名村民代表作为现场监督员。

  经过制度优化后,余杭区14个镇街和村(社)试点项目预算资金平均下降10%,共节省资金36.1万元,使项目周期平均缩短30天;村干部在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等工作中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能。在实现流程优化、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优”的基础上,也获得工匠、村民、各部门和镇街等多重认可的“三赢”效果。

  书记说:依靠群众破解小额工程监管难题

  余杭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邵伟斌

W020200617370670218974.jpg

  破解村级小额工程项目监管难题,一直是余杭区纪委监委的重点调研课题。

  实践中,我们发现村级小额工程项目招标时间长、招标费用大、中标的资质企业嫌利润过低,由此产生转标卖标行为,而实际施工方在利润削减之下,偷工减料以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大幅增强。调研结果将所有的矛盾指向了招标制度。

  只有将制度创新与群众的利益追求一致起来,才能使制度具有生命力,这也应该成为破解村级小额工程监管难题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对策,取得了4点共识:

  一是制度创新的范围应该限定于10万元以下的村级小额工程,且应具备施工技术要求低的特征。二是与其让有资质的企业转包赚差价,不如直接发包到实际干活的工匠手中,保证利润。三是与其让别的村的工匠来干,不如让本村的工匠来干。四是发挥业主单位的积极性和便利条件,让他们参与监督。

  根据这4点共识,我们推动各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一系列的举措下来,成效初显。目前,14个村社的试点项目预算资金平均下降10%,节省资金36.1万元,项目周期平均缩短30天。后续,我们将在全区推广这一做法。

  专家点评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傅夏仙

  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投入大,成效显著。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道路整治、污水处理、墙面粉刷、庭院建设、垃圾分类等很多工程,牵涉到农业、水利、住建等不同职能部门,同时也关系千家万户农民的利益。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具体推进过程中,乡镇、村往往面临着很多两难,比如项目本身资金就不足,经过招投标后缺口更大,但不经过这个流程,项目开工又不符合规范,无论怎么做,基层干部都承受着很大压力,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余杭区纪委在对村级小额工程项目监督中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牵头各部门对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招标流程进行全面改革,对小额非专业性工程采用明标抽签法,既符合这类工程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可以确保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在工程质量上;同时也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和阻力。同时,余杭区纪委采用让群众参与监督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因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项目牵涉到群众自身的利益,群众本身就有监督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余杭区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标签: 责任编辑: 叶琛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十大创新奖:余杭:这些“小”项目,村民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