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15岁的杭州文博会 亮出了什么发展新信号
2021年11月22日 14:01:3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王柯宇 通讯员 郁菁 方杜衡

  15年前,杭州文博会从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迈出第一步,就此与这座城市有了一个“每年的约定”。

  日前,第十五届杭州文博会成绩单出炉,分量满满:完成现场项目签约及达成融资意向总额达48.5亿元、线上会场展示国内外文化精品20余万件、参与线上活动的展商满意度达96%……

  15岁的杭州文博会,已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重要的风向标。今年的新气象在哪里?历经十五载,志在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杭州,其文化发展的增量又在何处?

  文博会“丰收”

  投资机构为何青睐杭州文化产业

  本届文博会开幕式当天,杭州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深圳等地投资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合作组建4项文化产业引导投资子基金,签约合作总额达7亿元。

  这些外地投资机构为何青睐杭州?来自上海的维思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正是被杭州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氛围所吸引。

  实际上,投资机构不是第一次在文博会期间与杭州文化产业“牵手”。去年杭州市文创中心与4家文化金融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两年内为杭州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不低于170亿元的授信总额;前年文博会期间项目融资超过150亿元……

  杭州市文创中心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不仅是杭州文博会吸引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更是杭州文化产业发展韧劲和活力的佐证。

  在过去的十年里,杭州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从400亿元增长为2285亿元,年均增速达15%以上,占GDP比重提高了8.5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GDP增速。

  正向上扬的产业数据背后,是杭州多年来持续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与耕耘。

  第一个“试探步”可以追溯到2005年6月,杭州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就此为这座城市叩开文化与创意的大门;2007年,杭州亮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2010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杭州确定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之后几年里,杭州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近年来,杭州出台40余项文化产业政策,成为吸引文创企业和人才的大型“磁场”。目前,杭州市规划文化企业约1426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1余万人,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从今年文博会的“丰收”来看,这样的持续投入已经让杭州的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通道。而志在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杭州,在《杭州“十四五”规划》中,依然把文化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坚持文化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软实力。“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其中一项“小目标”。

  杭州文化产业的增量在何处?

  数字技术是助推器

  最近,“元宇宙”这个词很火,腾讯、字节跳动、脸书、微软等国内外各大科技企业均已入局。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会催生出怎样一个“平行世界”?作为“思想的文博会”,这个话题的讨论在本届杭州文博会也被“安排”上了。

  在“元宇宙:遇见未来”的圆桌论坛上,气味王国的创始人黄剑炜认为,元宇宙是一种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简而言之它是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大联盟”。

  虽然目前“元宇宙”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概念大热背后依托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讯、AR/VR等“底层”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而这些数字技术正为杭州文化产业打开发展新空间。

  特别是疫情期间催生出的“阅屏”需求,使得“在线新经济”找到发展窗口。“杭州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与这个窗口期很吻合,一批以数字娱乐、数字阅读、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崛起。”杭州市文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以数字阅读为核心业务的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正探索“云书店”模式。“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内容创作,而是多元化开拓纸质出版、有声书、电子书、影视剧等优质内容,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咪咕数媒首席运营官刘培尧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数字内容产业增速达12.8%,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在今年的杭州文博会,数字化同样挑起“大梁”:会展首次全面“搬”至线上,云端“市集”和240场直播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发布《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指数及评估报告(2021)》;入选2021杭州“文创新势力”的10个项目几乎都是数字内容企业……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在本届文博会分享了一个观点: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打通中国文化产业“任督二脉”的关键,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提出,正进一步引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热议“元宇宙”到数字化特点体现在杭州文博会的方方面面,不难发现杭州文博会的“新潮”与前沿。实际上,2018年以来,杭州文博会在坚持原有办展特色基础上,创新提出打造“思想的文博会”目标,产业高峰论坛、行业指数发布等“常规动作”正为国内文化产业注入“杭州因子”。

  Z世代成热词

  如何让更多文创产品被“看见”

  对于文创企业来说,文创产品首先要被“看见”。其中,有一个群体频频被提起,那就是Z世代。

  Z世代,指的是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伴随着他们开始经济独立,日益成为消费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在今年杭州文博会发布的《2021杭州文化消费白皮书》中,也专门对这一群体的文化消费做了研究。数据显示,潮玩、剧本杀、汉服、手办、盲盒……这些注重“情绪”与“体验”的高颜值产品,正受到Z世代的追捧,并催生出一个个百亿、千亿元的市场。

  Z世代显然是一个关键群体。今年第三次参加文博会的杭州可果品牌管理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注意到了,“当时公司定位主打茶文化,希望把茶做得好看、好喝,受年轻人喜欢。”公司品牌总监黎贞介绍,经过几年发展,旗下的布兰兔品牌以视觉色彩丰富的设计、高颜值的茶叶、茶具等产品俘获了年轻女性消费者群体,在天猫女生茶礼品类目中位居第一。

  像布兰兔这样新消费品牌的快速崛起,让传统文创企业有些“坐不住”了。今年文博会上,记者也听到了来自非遗、老字号文创企业的困惑:“区别于能‘进退自如’的新消费品牌,传统企业想和Z世代双向奔赴,又该如何和他们‘再靠近一点点’?”

  在杭州,著名老字号文创企业,主打丝绸产品的万事利正为Z世代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前期我们专门针对Z世代做过市场调研,发现他们对自身的关注度较高,注重养生。”据品牌总监楼玉峰介绍,为此他们专门开发了蚕丝眼罩、颈枕等健康领域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Z世代的青睐。

  不过文创产品想被“看见”,Z世代不是唯一答案。今年文博会其中一个线上会场在“东家·守艺人”App,这是一家主打文玩、匠人手作的文创企业,30-45岁的男性是其主要消费群体。

  这也是杭州文博会近年来的探索。杭州文化会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舒畅认为,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举办文博会的当下,杭州文博会的目标是要成为文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连结点,不断给文创企业做正向的加法,让更多文创产品被“看见”。

  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加法,比如布兰兔品牌就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第一年参展我们抱着尝试的心态,结果在展区的收入就超过20万元,也有一些企业邀请我们跨界合作。现在参加杭州文博会已成为公司一年里的大事件。”黎贞说。

  或许在未来,杭州文博会将有更多跨平台的线上会场,打破时空局限,连结各类消费群体,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多新气象。

标签: 杭州;文博会;品牌;数字技术 责任编辑: 董沈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15岁的杭州文博会 亮出了什么发展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