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重塑人水和谐 激发生态红利 浦阳江畔建“绿廊”
2017年01月13日 03:18:1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邓国芳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

5.jpg

人们一早在浦阳江生态廊道的栈桥上晨练。吴小杭 摄

  浙江在线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从壮士断腕整治水晶污染,打响浙江“五水共治”第一枪,再到探索建设浦阳江生态廊道,重构人水和谐关系,三年多来,浦江人对水的用心付出,已迎来真切回馈之时。在清澈流淌的浦阳江里,在生机盎然的绿色廊道间,我们捕捉到的,不仅是浦江人已然改变的生活观念,不断萌发的旅游经济,还有山乡小城豁然开朗的发展格局。历史的意义,总要在回望的时刻,才会清晰起来。今时今日,“浙江为何治水”“治水如何改变浙江”的命题,也可在“浦江实践”里找到清晰的答案。

  这个冬天,浦江人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了初步建成的浦阳江生态廊道上。晨起锻炼,夜晚散步,周末骑行,吟诗绘画,取景摄影……在绿道总长52.5公里、面积196万平方米的绿色廊道里,人们倚着“母亲河”浦阳江,享受着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人水如何和谐相亲?2015年3月,浦江就启动了一项颇有远见的计划——沿着17公里的“母亲河”浦阳江,探索建设县域内的首条生态廊道。截至目前,这条总投资3.1亿元的沿河生态廊道已基本建成,全线向百姓开放。

  日前,我们沿江寻访,发现流淌在浦阳江畔的,不止是人水相依的动人画卷。热闹的翠湖湿地公园旁,铜桥村挥别“脏乱差”,涌现出10余户特色农家乐,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胜地,“水晶专业村”转型之路已然明晰;冬日下的同乐村,沿河木栈道串起原始水杉林,古渠静卧河床,水雾弥漫其间,生出“乔杉问渠”新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这条绿色廊道,给了浦江人无限惊喜和遐想。

  建设绿廊 重启人水对话

  浦阳江生态廊道探访之行,从浦阳街道铜桥村“老村长”周顺生的一首诗开始:“春风又绿江南边,大雁归来翠湖旁。清水似镜照虹桥,人来人往看夜景。”爱好诗文的浦江人,总喜欢用诗词,去抒发内心的情感。

  老周很自豪,“每到晚上,公园里就人山人海,别提有多热闹了!夏天,翠湖里还能游泳。村民们都说,环境好比什么都重要。”

  浦江,因水而名;浦江人,倚水而居。但浦江人曾险与“母亲河”浦阳江远离。翠湖,曾是浦阳江上游弯折处,一处面积开阔的水域。整治前,因水晶和废塑加工污水直排入河,一度沦为臭水缸和垃圾场多年。而整个浦江县,全境90%以上大小河流,都已变成“牛奶河”“黑臭河”。沿河居民不敢开窗,老农不敢在河里洗脚……

  2014年,铁腕治水之下,浦阳江逐渐变清,看着人们雀跃地跳入翠湖畅游,一种思考随即而来:浦江人与“母亲河”的关系,是否还能变得更亲密。“我们想到建设沿河生态廊道。”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希望借此重新开启人与水的对话。

  生态廊道,又名绿色廊道。因其不仅有生态功能,还具备游憩、文化、教育、经济等多重功能。近百年来,英国伦敦等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试图通过建设绿廊,来改变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如今,若从空中俯瞰浦江,会看到一条以浦阳江为核心的狭长绿廊,从通济湖大坝脚下,一路悠然铺陈延展,穿越浦阳街道、浦南街道,时而向两侧扩展,串起湿地、树林、湖泊和农田,至黄宅镇的三江口湿地公园收尾,化为冬日浦江大地上一条飘逸的“绿丝带”。

  步入其间,方知这条“绿丝带”的奥秘。红色的骑行道,黄色的步行道,镶嵌在半山腰的钢木结构栈道,让人自由地漫步于江畔、丛林和田间,又可随处找到休憩座椅停歇半刻,看流水淙淙,听鸟儿低鸣,闻山野花香。

  浦江县住建局局长虞红梅说,除了15万余株乔木,绿廊共铺设18公里自行车道、12公里游步道、6.5公里栈道,还设置31个亲水平台和挑台,5个运动球场,7座景观桥,6座管理用房,9座公共厕所,13个生态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理念,就是让人走进来”。

  美好愿景已然落地,去绿廊漫步成为浦江人的首选。人与水的距离,也更近了。

6.jpg

冬日的浦阳江生态廊道,是亮丽的一道风景。何敏 摄

  承续古今 拾起乡愁记忆

  热闹的脚步声中,沉睡多年的湖山桥苏醒了,浦江人的乡愁记忆也回来了。

  湖山桥,即中江第一桥,县级文保单位。这座始建于光绪三十年的古石桥,静卧于宽阔的浦阳江水面上,上有状元帝师陆润庠的题词,文化积淀深厚。旧时,浦南与仙华两地的百姓,必须通过这座古桥,才能沟通往来。

  桥下摸鱼抓蟹,桥洞乘凉聊天,桥上等候会面……古桥镌刻着浦江人的乡情。不过,随着跨江通道增多和新210省道建成,古桥的交通和地标功能逐渐弱化,曾经繁闹的湖山桥一带,也日渐归于沉寂。

  17公里浦阳江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带给虞红梅更多思考,浦阳江生态廊道的“生命”在哪里?当人们漫步其中时,是否能感受到这片乡土的独特气息?

  “我们在建设绿廊时,不断挖掘和展示乡土记忆,通过适当造景,竟‘生’出了‘浦阳江新十二景’。”虞红梅说,荷塘驿站、都市田园、翠湖荡漾、双溪解流、江岸书声……廊道串起新景点,向前来的游人,娓娓诉说着浦江的故事。

  通济湖往下两公里处,曾静卧着两条古渠。建设绿廊时,无人问津的古渠被保留了下来。南岸的半山腰上生长着一片原始水杉林,当地人建起1700米的钢木结构栈道。冬季来临,树叶变黄,水雾迷蒙,穿梭其中,美不胜收,“乔杉问渠”新景应运而生。

  湖山旧事,这是浦江人赋予湖山桥一带的新名字。百年古桥下,几座人工小岛上,芦竹和美人蕉随风摇曳。站在架空的曲桥上,可一览古桥风姿。红黄两色的步道穿行桥洞,现代与古朴的气息汇聚碰撞,记忆中的湖山桥,在新旧交织中,让往事和记忆延续。

7.jpg

翠湖湿地公园常年开满鲜花,是浦阳江生态廊道的一个靓丽节点。吴小杭 摄

  联接城乡 释放生态红利

  一路寻访,浦江人对这条绿廊的期待,已远在亲水观景之外。

  翠湖湿地公园建成后,喜欢诗文的人们在这里举办诗会,什锦班在这里坐唱表演……看着人头攒动的翠湖,浦江黄宅镇的郑建鹤嗅到商机,他租下湖畔铜桥村的一栋民宅,办起“好灶头”农家乐。此后一年多时间,仅铜桥村就开出12家特色农家乐。

  水晶加工整治后,铜桥村村民租金收益曾受到影响。如今,随着浦阳江生态廊道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铜桥村成了美食村,发展又有了新路子,老村长周顺生说,“现在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每天都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47岁的村民张彩华,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因为翠湖湿地公园的建设,找到了全新的人生。每到夏夜,她就在门前摆出小摊,放上自己做的木莲豆腐售卖,生意十分红火。“在县委书记的建议下,我还办了健康证和营业执照。”她说。

  而浦南街道的巧溪村,已决定主动出击,承接绿廊带来的新机遇。村支书张立强领着我们越过新210省道,沿着巧溪畔的林荫小道,来到了浦阳江畔。“村里计划建设一条绿色骑行道,与江畔绿道相连,把游人引到省道南侧的果园。”张立强充满信心地说。

  借绿廊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悠然南山精品线,这是浦南街道副主任张锡军脑海里的蓝图。他说,浦南街道拥有1.6万亩果园,还有神丽峡、白石湾等景点,这些特色资源,都可通过绿廊有机串联起来,“走农旅结合发展的新路子”。

  摊开浦阳江生态廊道的设计图,虞红梅还在畅想更多可能性。去年,他们已在浦阳江同乐段、蒋村段的岸边,种下了成片成片的樱树。越过这个冬季,等到明年春天,浦江人就会看到落英缤纷的自然胜景。

  探访浦阳江生态廊道,遇见的是美景,是信心,是未来。

标签: 浦江;绿廊;生态廊道;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113334880572736.jpg